:::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政策規劃、執行與論證之研究
作者:倪士峯
作者(外文):NI,SHIH-FENG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楊銀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政策規劃政策執行政策論證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Policy planningPolicy implementationPolicy argumen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教育政策的規劃過程,並非全然理性與完美,而正式執行之政策,由於需要兼顧各政策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政策執行成果亦可能無法盡如人意。本研究旨在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為例,探討公共政策理論在該政策的政策規劃、執行與政策論證上的應用情形。以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等質性研究方式進行研究,透過分析立法院、教育部會議紀錄、網站資料與公聽會媒體影音等資料,以及訪談教育部官員、民意代表助理、學者專家、家長團體、教師團體與基層中小學行政主管與教師,探討教師專業發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規劃方式、執行過程與政策論證的模式,並獲得以下結論: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之形成原因,係為處理中小學考績甲等浮濫與不適任教師問題懸而未決;2.採取多元模式與漸進模式進行政策規劃;3.政策之執行分為中央層級、地方層級與學校層級,並採取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兩種模式並行;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政策論證模式,教育部、家長團體與教師團體皆採用說明模式,而家長團體與教師團體同時採用價值批判模式;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於2005年與2013年曾二度將教師強制接受評鑑之提案列入教師修正草案,並送交立法院審議,皆功敗垂成;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經二次精簡評鑑檢核項目後,於2017年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研究者根據上研究結論,提出研究建議供相關行政機關未來制定教育政策參考。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education policy is not completely rational and perfect, and the policy of formal implementation may not be satisfactory as a result of the need to balance the needs of various policy stakeholde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ak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policy theory in polic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argumentation of the policy. Conduct research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the minut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bsite materials and media information of the public hearings, as well as 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sistants of public opinion, scholars and experts, and parent groups. Teacher groups and grassroo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explore the planning method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olicy argumentation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 and obta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erformance, such as flooding and dissatisfied teachers, the issue of policy is unresolved; 2. multi-modal and progressive mode for policy planning; 3.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divided into central level, local level and school level, and adopted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modes are parallel; 4.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 demonstration mod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arent groups and teacher groups all adopt the explanatory mode, while the parent group and the teacher group adopt the value criticism mode at the same time; 5.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olicy, in 2005 and 2013, the teacher was forced to accept evaluation The proposal included in the draft amendment teacher, and sent to the Legislative Yuan for consideration, all ended in failure; after 6 secondar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fter evaluation streamline check its nuclear program, restructuring in 2017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o formulate educational policy references in the future.
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6)。臺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93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載於2006年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系列二(頁4-20)。澳門:澳門大學。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張芬芬、林旻俐、黃冠達(200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方案之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92-129。
王志芳(2012)。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與參與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 4rn/webmge?mode=basic
王韋程(2008)。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 webmge?mode=basic
王茲右(2011)。屏東縣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 mode=basic
王浦劬譯(1992)。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臺北市:桂冠。
王敬怡(2009)。新竹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境之研究。私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毓秀(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 /webmge?mode=basic
文化部(2009)。教育改革。2017年9月25日,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51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2001)。政策分析。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卯靜儒、陳佩英、蘇源恭(2008)。美國教師評鑑方案之分析:以加州和威州為例,輯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54-89。
全秀鳳(2011)。南投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辦理過程之探討。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2012)。行政院院會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2017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aspx?n=F8BAEBE9491FC830&s= F1838CAD76CC1343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12)。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2017年9月24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 /eg018251/ch05/type2/gov40/num25/Eg.htm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 行政院教改會。
伍姿綺(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信念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 /webmge?mode=basic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2011)。教師要評鑑、家長才放心,全國家長將支持同意「教師評鑑入法」的立委候選人及政黨。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1388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014)。反對官版評鑑,全教總未曾改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刊第9期。2018年5月2日,取自:http://www.nftu.org.tw/FileStorage/files/MemberInfo/%E5%85%A8%E5%9C%8B%E6%95%99%E5%B8%AB%E5%B7%A5%E6%9C%83%E7%AC%AC9%E6%9C%9F-%E7%B6%B2%E8%B7%AF%E7%89%88.pdf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2016)。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函。2017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taotc.org.tw/100/uploads/tadnews/tmp/666/%E5%85%A8%E6%95%99%E7%B8%BD1030000297%E8%99%9F%E6%B6%B5(%E6%95%99%E5%B8%AB%E5%B0%88%E6%A5%AD%E7%99%BC%E5%B1%95%E8%A9%95%E9%91%91).pdf
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新北市:群學。
呂木琳、張德銳譯(1992)。教師發展評鑑系統。新竹市:新竹師院。
吳定(1999)。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定(2008)。公共政策。臺北市:空中大學。
吳定(201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定(2017)。公共政策(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討論(頁177-192)。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化取向理念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素秋(2012)。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與動機與實施困境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
余昆旺(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李明寰譯(2002)。公共政策分析。臺北市:時英。
李美惠(2009)。雲林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李盈純(2009)。桃園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開南大學公共事務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哲榮(2010)。宜蘭縣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辦理成效與續辦意願之研究。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
李燕芬(2009)。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天祐(2004)。教育政治學。臺北市:心理。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林玉蓮(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彥妤(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貞吟(2015)。花蓮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執行與評估之意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思騏(201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政策變遷研究(博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淑芳(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惠苗(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中的教師賦權増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榮俊(2011)。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評估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林億清(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洪文芬(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洪劭品(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洪榮志(2011)。影響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願因素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周紋如(2012)。臺東縣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周麗華(201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模式與策略之行動研究(博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胡幼慧(201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袁振國(2010)。教育政策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高淑清(2002)。質性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際整合導向(頁571-576)。臺北市:學富。
徐淑惠(2009)。苗栗縣試辦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後設評鑑觀點(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徐麗鈴(2012)。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認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秦夢群(1996)。美國教師工作權之研究—以法院教師解約判例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2,21-62。
秦夢群、陳清溪、吳政達、郭昭佑(201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結案報告。2017年9月24日,取自:http://wd.naer.edu.tw/project/NAER-100-10-I-2-01-00-2-01.pdf
秦夢群、陳清溪、吳政達、郭昭佑 (201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8,57-84。
孫惟鳴(201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困境與解決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高雄市教育簡訊,21,8。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臺北市:巨流。
徐諶(2002)。用心建立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制─曾憲政局長譚教師專業評鑑。師友,426,6-10。
許小玲(2010)。南投縣高職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態度與困難知覺的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教育部(2002)。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實錄。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1)。教育部令:廢止「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及「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國民中小學部分補充說明」,自99年1月1日生效。2017年10月30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621
教育部(2012)。教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臺北巿:作者。
教育部(2013)。教育基本法。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6a)。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將於106學年度起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2017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5BD57743E88E277
教育部(2016b)。教師專業標準。2017年10月11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cp.aspx?n=45AF7B22B274D558&s=B7DDBFCACE3EB8F9
教育部(2016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5 年版)。2017年10月18日,取自:https://atepd.moe.gov.tw/news/detail/2608
教師專業發展支持作業平臺(2017)。計畫願景。2017年10月20日,取自:https://atepd.moe.gov.tw/about
陳立平(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與教師專業承諾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光明(2014)。現職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5-49)。高雄市:麗文。
陳芳妤(2017)。高雄市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治豪(2014)。少子女趨勢下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自我效能、專業承諾與創意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
陳恆聰(2010)。南投縣國民中學推動與實施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俊平(2014)。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成效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映竹(2014)。家長包圍教育部,籲「評鑑綁考績」。中時電子報。2017年11月1日,取自: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422003482-260407
陳昭雯(2011)。彰化縣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非理性信念與認同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家富(2010)。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淑卿(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淑嫻(2013)。花蓮縣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私立高中職學校教師專業表現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清溪(2008)。實施國中小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評鑑之探討。載於陳清溪(主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策略(頁3-17)。臺北縣: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敦正(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楦政(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陳麗真(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張世賢(1995)。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市:五南。
張世賢(2015)。政策論證。臺北市:五南。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張秀雄(2010)。教育大辭書─利益團體。2017年10月29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460/?index=6
張夏玲(201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角色知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張素貞、李俊湖(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方案成效評估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14,95-124。
張涵庭(2009)。澎湖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張硯凱 (201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之研究:多元流程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張鈿富 (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 (2004)。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現代教育論壇,10,216-231。
張德銳 (2013)。宏觀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推動。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教師評鑑,(頁129-136)。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16)。教師專業:教師發展的生存之道。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李俊達、高紅瑛(2003)。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度第一年試辦成效評鑑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41-62。
莊孟蓉(201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現況評析- 以高中生活科技科教師觀點論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63-68。
莊雪華、黃繼仁、江佳勳(2014)。從社會認知理論的觀點探討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 鑑之因素。教育資料與研究,115,223-252。
郭怡君(2015)。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程序正義與推動執行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郭建興(2013)。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郭淑芳(2016)。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劃理念與方向。2018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tcavs.tc.edu.tw/newsfile/1050531223150.pdf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之評估。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乃熒(2006)。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炳文(2014)。曾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雲林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黃裕城 (1999)。中小學教師適任與不適任的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2(2),85-100。
黃新民 (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政策脈絡分析。教育與社會研究,21,83-115。
黃靖伶(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困境與學校支持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福賢(2009)。新竹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黃嘉莉譯(2015)。教師評鑑這樣做,提升教育效能與進步的關鍵。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翠蓮(2010)。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與困境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黃國彥(2000)。教育大辭書─文件分析法。2017年11月20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彭尹柔(201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童雪珍(2012)。基隆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曾冠仁(2014)。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支持度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曾毓芬(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辦理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楊正淇(2009)。花蓮縣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設評鑑(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楊彥斌(2015)。南投縣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楊國樞、陳義彥(1993)。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759-808)。臺北市:東華。
雷尚清(2012)。西方公共政策論證理論的早期知識譜系。甘肅理論學刊,3,89-92。
雷尚清(2017)。公共政策論證類型。北京市:吉林。
塗淑珍(2012)。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及評鑑指標反應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廖志峰(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廖修毅(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未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壓力感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廖修寬(2017)。國民小學教師變革關注、變革接受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實施為例(博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潘文忠(2005)。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從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開始。2017年12月30日,取自:http://www.dyjh.kh.edu.tw/teacher/files/1207_wen_jung_01.ppt
潘慧玲、張德銳、張新仁(2008)。臺灣中小學教師評鑑/專業標準之建構:歷程篇。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229-279)。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大學。
劉世閔(2005)。社會變遷與教育政策。臺北市:心理。
劉秀滿(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劉美慧、黃嘉莉、康玉琳(2008)。臺灣中小學教師評鑑方案之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197-225)。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大學。
劉淑敏(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鄭翠蓉(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工作壓力與專業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蔡婉儀(2009)。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蔡璧煌(2008)。教育政治學。臺北市:五南。
蔡耀仁(2011)。臺中縣國小科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探討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蕭全政(無日期)。行政院的組織發展與變革。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8年6月20日取自https://atc.archives.gov.tw/govreform/intro_02-1.html
魏君仲(2009)。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謝宜蓉(2009)。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困境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三所試辦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5wn4rn/webmge?mode=basic
薛曉華(1996)。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臺北市:前衛。
羅清俊、陳志瑋譯(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市:韋伯文化。

英文部分:
Anderson, J. E. (1990).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Boston: Houghton Nifflim.
Ball, W. J. (1995). A pragmatic framework for the evaluation of policy argument, Policy Studies Review, Spring/Summer, 14(1/2), 3-24.
Cohan, M. D., March, J., & Olson, J. (1972).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1-25.
Dahl, R. (1961). Who governs? Democracy and power in an American cit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Dunn, W. N. (2012).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Boston: Pearson.
Dye, T. R. (1995).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ye, T. R. (2016).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Boston: Pearson.
Easton, 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Knopf.
Easton, D. (1965).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Wiley.
Etzioni, A. (1967). Mixed scanning: A third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7(4), 389-392.
Fischer, F. & Forester, J. (1993). The argumentative turn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Fischer, F. (1995). Evaluation public policy. Chicago: Nelson-Hall.
Guthrie, J. W. & Reed, R. J.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America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Goetz, J. P., & LeCompte, M. D. (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Jansson, B. S. (2003). Becoming an effective policy advocate. CA: Brooks/cole.
Kogan, M. (1975).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London: Allen and Unwin.
Latham, E. (1956). The group basis of politics. In Eulau, H. S., Eldersveld, J. & Janowitz, M. (Eds),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Free Press.
LeCompte, M. D., Preissle, J. & Tesch, R. (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cRae, J. D. (1993). Guidelines for policy discourse: consensual versus adversarial.In Frank Fischer and John Forester (Eds.), The argument turn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pp. 291-318).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Majone, G. (1989). Evidence, argument, and persuas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ay, J. & Wildavsky, A. (1978). The policy cycle. CA: Sage Publications.
Milward, H. B.et al. (1983). Implementing affirmative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iance. The case of universities.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5(3), 363-384.
Pal, B. I. (1992). The rational public: Fifty years of trends in American’s policy preferen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ris, D. C. & J. F. Reynolds (1983). The logic of policy inquiry. NY: Longman.
Rein, M. (1976). Soci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Harmondsworth, Middx: Penguin Books.
Rickover, H. G. (1959). Education and freedom. New York: E. P. Dutton.
Ripley, R. B. & Franklin, G.A. (1986).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bureacracy. Chicago: The Dorsey Press.
Smith, T. B. (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4(2), 197-209.
Spring, J. H. (2005). Conflict of interests: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education. Boston. McGraw-Hill.
Starling, G. (1988). Straegies forpPolicy making. Chicago: Dorsey.
Strauss, A., &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ufflebeam, D. L. & Webster, W. J. (1983). An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valuation. In G. F. Madaus, M. S.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p.23-43). Hingham, MA: Kluwer Academic.
Stufflebeam, D. L. (2000). Foundational models for 21st century program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A. J. Shinkfield, & T. Kellaghan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2nd ed.)(pp. 33-83). Boston: Kluwer Academic.
TDA (2011).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20111118085909/http://www.tda.gov.uk/teacher/developing-career/professional-standards-guidance/professional-standards.aspx
Toulmin, S. E. (2003). The use of argument.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rowler, P. (2003). Education policy: A policy sociology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Van Meter, D. S., & Van Horn, C. E.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6(4), 445-48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