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家的路:新舊世紀之交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自我書寫
書刊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作者:王健文
作者(外文):Wang, Chien-we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18
頁次:頁55-103
主題關鍵詞:外省第二代自我書寫記憶身分認同Second-generation mainlandersAutobiographical writingMemoryIdentityHo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8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吳忻怡(20081200)。成為認同參照的「他者」 : 朱天心及其相關研究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41,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都華.霍爾、黃非虹(1993)。最少的自我。島嶼邊緣,8,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佳嫻(20030600)。在歷史的裂隙中--駱以軍《月球姓氏》的記憶書寫。中外文學,32(1)=373,109-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80100)。複數記憶的浮現:解嚴後的臺灣文學趨向。思想,8,13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澤萊(20010900)。「大和解?」回應之一。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3,11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佩珊(20170600)。後現代的歷史言說與身世書寫:論駱以軍《月球姓氏》到《遠方》的敘事轉折。靜宜中文學報,11,137-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振寰(19890300)。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光興(20010900)。為什麼大和解不/可能?--「多桑」與「香蕉天堂」殖民/冷戰效應下省籍問題的情緒結構。臺灣社會研究,43,41-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孫潔茹(2005)。游移/猶疑?--朱天文、朱天心及其作品中的認同與政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賴聲川、陳皪華(1986)。暗戀桃花源。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郝譽翔(2011)。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天心(2000)。漫遊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天心(200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師瓊瑜(2005)。寂靜之聲。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郝譽翔(2000)。逆旅。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aid, Edward Wadie、單德興(1997)。知識分子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駱以軍(2000)。月球姓氏。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亦園、楊國樞(1972)。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O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聲川(1989)。回頭是彼岸。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91)。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天心(2011)。荒人手記。臺北:新經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香燕(2013)。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臺北:無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天心(1997)。古都。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德威(2007)。後遺民寫作:時間與記憶的政治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菊貞(2001)。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聶華苓(1997)。桑青與桃紅。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Said, Edward W.、彭淮棟(2000)。鄉關何處:薩依德回憶錄。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侯如綺(20140000)。雙鄉之間:臺灣外省小說家的離散與敘事(一九五〇-一九八七)。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黎(2011)。昨日之河。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健壯(2011)。我叫他,爺爺。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外省人」臺灣獨立協進會(1992)。外省人.臺灣心。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天文(1995)。下午茶話題。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少聰(2010)。永遠的外鄉人。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浩(2004)。一二三,到臺灣。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浩(2009)。女兒父親。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大任(1990)。晚風習習。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賴聲川(2003)。遠方。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余光中(1974)。白玉苦瓜。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健文(2013)。回家的路,https://chienwenmemory.blogspot.com/2014/01/2013.html。  new window
2.外省臺灣人協會(20080809)。關於我們,http://amtorg-amtorg.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外省臺灣人協會(20080817)。外省臺灣人協會成立緣起,http://amtorg-amtorg.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469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7)。序論 : 老靈魂前世今生。古都。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家玲(2004)。八、九○年代眷村小說「家」的家國想像與書寫政治。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基敏(2003)。林懷民的詩文樂舞世界。野馬耕牛春蠶:雲門三十。臺北: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先勇(1995)。流浪的中國人--臺灣小說的放逐主題。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健文(1995)。代序:無所逃於天地。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天文(2002)。揮別的手勢:記父親走後一年。華太平家傳。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天心(2009)。那一個謙卑的小水罐。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譽如(2006)。影片導讀:山有多高。生命的影像:臺灣紀錄片的七堂課。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聲川(2001)。數字正在滴滴倒數--蕭菊貞的銀簪子。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玉玲(2009)。以善意的容器,包容對待異己外來者。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