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樂天詩學--以「言意」問題為主的討論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鄭芳祥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Zheng, Fang-xia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9
頁次:頁67-71+73-103
主題關鍵詞:宋代詩學白居易言意Bai JuyiLanguage and meaning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So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4
  • 點閱點閱:19
期刊論文
1.王延梯、李小彤(1999)。本與樂天為後進--王禹偁與白居易的師承關係。菏澤師專學報,2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建次(2001)。中國古典詩學中的白居易論。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2(5),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再林(2001)。宋詞對白居易的受容及文化解讀。中國韻文學刊,2001(1),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曉光(1997)。試論王禹偁對白居易的繼承關係。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7(3),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益忠(1989)。宋代論詩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瑜(1990)。宋代唐詩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居易、汪立名(1961)。白香山詩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元稹(1965)。元氏長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牧(1983)。樊川文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肇。唐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滔(1965)。唐黃御史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皮日休(1965)。皮子文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禹偁(1965)。小畜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轍、陳宏天、高秀芳(1999)。蘇轍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耒、李逸安、孫通海、傅信(2000)。張耒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惠洪、張伯偉(2002)。天廚禁臠。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若虛(196508)。滹南遺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元好問(1965)。元遺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丁福保(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延梯(1996)。王禹偁詩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蓉蓉(2001)。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研究。臺南:暨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健(1983)。宋金四家的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健(20020000)。詩話與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曹順慶(2002)。中國古代文論話語。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總(1997)。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友琴(1962)。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白居易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金現(2002)。〈長恨歌〉的接受與評論--以宋人為主。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程千帆、吳新雷(1998)。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若愚、杜國清(1998)。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袁行霈(2001)。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白居易、顧學頡(1988)。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克莊(1979)。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寶華、文師華(2002)。中國詩學史.宋金元卷。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總(1999)。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伯偉(2002)。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魏慶之(1978)。詩人玉屑。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紹虞(1981)。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高評(19950900)。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總(1994)。唐詩體派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文忠(1998)。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洪邁(1996)。容齋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何文煥(200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水照(2000)。宋代文學通論。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高評(20000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曾祖蔭(19870000)。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蔡英俊(20010000)。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何汶、常振國、絳雲(1984)。竹莊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毅(1995)。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歐陽脩、宋祈(197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國維(1988)。人間詞話。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龔鵬程(1983)。江西詩社宗派研究。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禹錫、瞿蛻園(1989)。劉禹錫集箋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復觀(1988)。宋詩特徵試論。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聯添(1989)。白居易詩評論的分析。唐代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