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華」之間:《千山外水長流》裏的文化跨越與間際想像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王智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h-mi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4:4=400
頁次:頁111-141
主題關鍵詞:美華文學世界文學六十年代文革文化跨越間際想像中國執戀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World literatureThe 1960sCultural revolutionCultural crossingInterstitial imaginationObsession with Chin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
  • 點閱點閱:44
藉著分析聶華苓的小說《千山外水長流》,本文試圖對美國華文文學這個領域進行概念上的釐清與反省。《千山外水長流》是一個充滿著各種跨越的文本,強調文化與種族碰觸後的創造性可能。然而,這樣的跨越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對美華文學的議定與討論又有什麼啟發?跨越文化與歷史情境所表達的,又是怎樣的政治姿態?它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文化想像?在跨越之後,我們到底完成了什麼,又進入了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在全球化模式下架構起來的世界華文文學論述,以及相關卻不全然相應的美華文學或馬華文學,究竟是怎麼樣的討論框架,它和國家文學的視角又有什麼不同?美華文學的討論,對於兩岸三地的歷史現狀以及離散四方的華文創作,究竟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批判思考?還是只是重複地在認同政治與市場邏輯上打轉?藉著提出這些問題,本文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具批判力的閱讀策略,一方面對《千山外水長流》這個一般評論較少觸及的文本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對美華文學這個命題,進行理論上的定義與釐清。透過「(誰在)千山外,(何處)水長流?」的提問,本文企圖在「美」「華」之間組構具有一個臨界感的間際想像,以期在民族主義與美國夢的封鎖中突圍。
期刊論文
1.Cooppan, Vilashini(2004)。Ghosts in the Disciplinary Machine: The Uncanny Life of。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41(1),10-36。  new window
2.Jusdanis, Gregory(2003)。World Literature: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Thinking Globally。Diaspora,12(1),103-130。  new window
3.Moretti, Franco(2000)。Conjectures on World Literature。New Left Review,1,54-68。  new window
4.Ross, Kristin(1993)。The World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Program。Critical Inquiry,19,666-676。  new window
5.朱崇科(2004)。區域華文文學的活力與限度。當代,201,110-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ng, Alvin(1999)。Tokens? The NYC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 on Stage。New York:The 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  new window
2.公仲(2000)。世界華文文學概要。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1999)。走向21世紀的世界華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宗鷹(1999)。從美國華文文壇看「草根文群」的崛起。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運基(1999)。美華文學發展初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聶華苓(1985)。千山外,水長流。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錦華(1999)。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與研究。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歌(2002)。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Eagleton, Terry(2000)。The Idea of Culture。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10.廖玉蕙(2004)。打開作家的瓶中稿:再訪捕蝶人。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aid, Edward W.(1983)。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Cambridge, MA:Harvard UP。  new window
12.張錦忠(20030000)。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Damrosch, David(2003)。What Is World Litera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2003)。Death of a disciplin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McLellan, David(1977)。Karl Marx: Selected Writ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all, Stuart(1996)。When Was "the Post-Colonial"? Thinking at the Limit。The Post-Colonial Question: Common Skies, Divided Horizons。Routledge。  new window
2.Said, Edward W.(2002)。Traveling Theory Reconsidered。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王性初(1999)。移植之樹常青--華文文學的定位與舊金山華文作家群。走向21世紀的世界華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賡武、張海洋(2002)。海外華人的文化中心。海外華人研究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秀玲(1988)。美華作家小說中的婚姻主題。臺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選。福州:海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黎湘萍(1999)。從邊緣返回中心:關於華文文學的文化價値與歷史價値。走向21世紀的世界華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饒芤子(1999)。海外華文文學學科建設與方法論問題。走向21世紀的世界華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