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歸有光抒情散文之美學呈顯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瑋玲
作者(外文):Chen, Wei-li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135-146
主題關鍵詞:歸有光散文抒情美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吳永甫(2005)。安亭歸有光遺跡探微。上海農村經濟,200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貝京(2005)。歸有光倫理價值觀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4(4),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貝京(2005)。明清人對歸有光的評價述論。湖南工程學院學報,15(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明理(20040600)。論歸有光的張貞女敘述。國文學報,35,19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宋菊芬(2002)。歸有光散文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昭炎(200304)。意境概說--中國文藝美學範疇研究。大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華增(1996)。意境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1991)。人間詞話‧人間詞話附錄。臺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家祥(2005)。文藝的心理闡釋。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仲聯、趙伯陶(2001)。歸有光文選。南京:蘇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祖興、英子(1998)。歸有光抒情散文。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歸有光、周本淳(1983)。震川先生集。臺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澤厚(1989)。美學四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光潛(1987)。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亞里斯多德、傅東華(1967)。詩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一儒、盧曉輝、宮承波(200203)。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秋升、王洪軍(2004)。中國儒學史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澤厚、劉綱紀(19860810)。中國美學史。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光潛(1982)。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童慶炳(2000)。文學審美特徵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苞(1960)。書歸震川文集後。方望溪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廷玉(1974)。歸有光傳。明史。陝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新林(2000)。正道直行--歸有光的思想性格。歸有光平傳‧年譜。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復觀(2003)。儒道兩家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儒家文藝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