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 第1冊, 探索篇
作者:徐麗紗林良哲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BN:9789860096552
主題關鍵詞:臺灣歌仔戲日據時期
學門:藝術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1
期刊論文
1.王順隆(1997)。台灣歌仔戲的形成年代及創始者的問題。台灣風物,47(1),3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訴上(1954)。台灣流行歌的發源地。台北文物,2(4),22-30+9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訴上(1954)。台灣流行歌的發源地。台北文物,2(4),22-30+9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秀蓮(1985)。台灣人的音樂心靈:「台灣的歌」序。台灣文藝,97,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思明(1947)。民謠座談會。台灣文化,2(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武俊達(1958)。山歌、小調到戲曲唱腔的發展:以揚劇曲牌「梳妝臺」為例。音樂研究,1958(1),78-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麗紗(2002)。找尋那年代音樂的刻痕--日治時期歌仔戲老唱片的整理與研究。傳統藝術,21,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得時(1947)。民謠座談會。台灣文化,2(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君玉(1934)。台灣歌謠的展望。先發部隊,創刊號,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麗娟(2001)。台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桃花泣血的一生。新台灣新聞周刊,271,9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福興(1946)。音樂座談會記錄。台灣文化,1(3),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毓文(1934)。新歌的創作要明白時代的課題。先發部隊,創刊號,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懋棠(1961)。近三十五年來的台灣流行歌。台灣風物,11(5),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育霖(1938)。台灣歌謠考。翔風,18,48-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松居桃樓(1942)。台灣演劇私觀。台灣文學,2(3),142-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全永(1932)。台灣芝居の話。台灣時報,154,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瀧田貞治(1943)。現段階に於ける台灣演劇。台灣文學,3(1),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270109)。歌仔戲怎樣要禁?。台灣民報,1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君玉(1955)。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概略。台北文物,4(2),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良哲(19990300)。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38,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艷秋(19831100)。譜出臺灣女性堅貞純情、嬌媚的旋律:訪作曲家陳秋霖。臺灣文藝,85,195-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麗紗(1996)。台灣歌仔戲哭調唱腔的檢析。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3-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麗紗(2003)。試探日治時期台灣歌仔戲的唱腔設計。百年歌仔--2001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62-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再添(1997)。台灣歌仔戲文場伴奏及安歌傳統。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21-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家群(1982)。歌仔戲--台灣。福建省劇種歷史學術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徐麗紗(2001)。日治時期台灣歌仔戲敘論。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竹碧華(1991)。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子良(1990)。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台灣省文獻會(1971)。南投縣:台灣省通誌。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福祿、徐亞湘(2001)。長嘯--舞台福祿。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麗紗(1991)。台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麗紗(1992)。從歌仔戲到歌仔戲--以七字調曲牌體系為例。臺北: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麗紗(1993)。莆仙戲音樂之探究。臺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麗紗(2004)。歌仔戲曲調之美。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台灣戲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彬、陳松民(2002)。薇劇傳統曲調選。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紫晨(1989)。中國民間小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石鈞、陳志亮(1980)。薇劇音樂。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華東戲曲研究院(1955)。華東戲曲劇種介紹。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廈門市文化館(1979)。薇劇音樂資料集。廈門:廈門市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1995)。歌仔戲資料彙編。廈門: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邱曙炎、羅時芳(1995)。歌仔戲音樂。廈門: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1995)。歌仔戲論文選。廈門: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陳耕、曾學文、顏梓和(1995)。歌仔戲史。廈門: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漳州鄹劇院(1959)。蕕曲選集。漳州:閩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漳州市薇劇團音樂組(1982)。薇劇音樂資料。漳州:漳州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宋光(1964)。論五度相生調式體系。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龍溪專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953)。閩南民間音樂資料彙刊(薇劇音樂介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時芳、吳慈院(1980)。台灣歌仔戲唱腔選集:根據唱片錄記。廈門:廈門市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時芳(1987)。白水仙錦歌唱腔選。廈門:廈門市群眾藝術館:廈門市曲藝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川添利基(1940)。日蓄(コルムビア)三十年史。川崎: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山口龜之助(1936)。レコード文化發達史。大阪:錄音文獻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片岡巖(1921)。台灣風俗。臺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古茂田信男(1994)。日本流行歌史。東京:社會思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吉見俊哉(1995)。「聲」の資本主義。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倉田喜弘(1979)。日本レコード文化史。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Day, Timothy(2000)。A Century of Recorded Music。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0.林茂賢(2006)。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紅螞蟻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臧汀生(1980)。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文建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臺灣演劇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東方孝義(1942)。臺灣習俗--本島人の文學。臺北:同人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光潛(1995)。悲劇心理學 : 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臺北:日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3)。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耀華(1984)。歌仔戲七字調的形成與發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楊翠(1993000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健銘(1989)。野臺鑼鼓。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昭堂、黃英哲(1989)。臺灣總督府。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徐亞湘(20060000)。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8980605)。此唱彼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980607)。琴戲奇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980614)。先睹為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011015)。教育演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021213)。新發明語學教授法規(蓄音器應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030214)。禁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030405)。台北倶樂部舉辦音樂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050414)。天賞堂の大賣出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071105)。台南の天長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120412)。家庭趣味--蓄音器の流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110611)。城隍遶境雜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120526)。始作留聲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120526)。浪花節之於留聲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31217)。風化攸關一有心人多請禁歌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60519)。台灣の歌と曲を-蓄音器に藝妲や音樂師が大童で演奏,日蓄の手て台灣の鄉土藝術が世に出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60604)。高雄女優開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260815)。是是非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260912)。蓄音器界を風靡する,小型物--台灣歌謠レコー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順隆(2001)。日治時期戲文的合撤押韻。日治時期歌仔戲老唱片之整理與研究期末報告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麗紗(1997)。台灣歌仔戲音樂一百年。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麗紗、林良哲(2000)。台語流行歌與歌仔戲音樂發展的相關性。民族音樂之當代性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麗紗(2005)。建立有聲歌仔戲史的意義。民間藝術論壇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連波(1986)。論結構布局。民族音樂結構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竹內治(1943)。臺灣に於て發生した演劇。臺灣演劇の現狀。東京:丹青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紹馨(1982)。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