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性視角的審度與認同--臺灣歌仔戲【哭調】與苦旦廖瓊枝
書刊名:北市大語文學報
作者:楊馥菱
作者(外文):Yang, Fu-l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5
頁次:頁57-79
主題關鍵詞:歌仔戲哭調苦旦廖瓊枝Kua-á-hìKhàu-tiāu-áKu-danLiao Qiongzh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4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竹內治(1942)。臺灣の在來演劇。文藝臺灣,5(1),5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賢(19540800)。我的演劇回憶。臺北文物,3(2),10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訴上(19540800)。七七抗戰後的臺灣劇運。臺北文物,3(2),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赤星南風(1939)。即刻斷然禁止臺灣戲劇。臺灣藝術新報,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保宗(1942)。臺南的音樂。民俗臺灣,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欣、宋澤萊、彭瑞金、陳泰、郭楓、劉還月、葉笛、呂秀蓮(19851100)。「戰後臺灣藝文的省思與展望」專輯:是昇華?還是浮華?。臺灣文藝,97,1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艷秋(19831100)。譜出臺灣女性堅貞純情、嬌媚的旋律:訪作曲家陳秋霖。臺灣文藝,85,195-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懋棠(19610500)。近三十五年來的臺灣流行歌。臺灣風物,11(5),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錦銘(19540500)。松社與松山吟詠。臺北文物,3(1),5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君玉(19550800)。日據時期臺語流行歌概畧。臺北文物,4(2),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秀婷(20091200)。《糶酒》與《扛茶》、《拋茶》--一段客家三腳採茶戲變遷歷程考察。戲曲學報,6,173-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范揚坤(1999)。把「片岡巖」打造成「呂訴上」:一段描述客家採茶戲文字的變遷考。茶鄉戲韻:海峽兩岸傳統客家戲曲學術交流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化處。172-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慧玲(1997)。中西現代劇場中的性別扮演與表演理論--兼論文化借用或挪用。第三屆文學與宗教國際會議,輔仁大學外語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麗紗(1996)。台灣歌仔戲哭調唱腔檢析。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鋒雄(1988)。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中心研究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秀娟(1987)。臺灣歌仔戲的演變過程:一項人類學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慧玲(1999)。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渡(19940000)。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一九二三-一九三六)。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佐倉孫三(1903)。台風雜記。東京:國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刁筱華(1996)。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京媛(1994)。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慧玲(1996)。表演心理學概論。台北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光潛(1995)。悲劇心理學 : 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臺北:日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麗紗(1991)。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臺北市: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森(1991)。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臺北:文化生活新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翠(1993000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施淑(1992)。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炫文(1982)。臺灣歌仔戲音樂。臺北市:百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如芳(2010)。願結無情遊:施如芳歌仔戲創作劇本集。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嵩山(1997)。扮仙與作戲:臺灣民間戲曲人類學研究論集。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馥菱(2001)。台灣歌仔戲史。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如芳、魏于嘉。凍水牡丹Ⅱ灼灼其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Greene, Gayle、Kahn, Coppelia、陳引馳(199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蕾、蔡青松(19950000)。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昭倫(20210429)。廖瓊枝苦難人生搬上舞台 照見「灼灼其華」生命之光,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83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震洲(20210429)。《凍水牡丹Ⅱ灼灼其華》廖瓊枝傳唱三代母女情,https://par.npac-ntch.org/tw/news/doc-%E3%80%8A%E5%87%8D%E6%B0%B4%E7%89%A1%E4%B8%B9%E2%85%A1%EF%BD%9E%E7%81%BC%E7%81%BC%E5%85%B6%E8%8F%AF%E3%80%8B-%E5%BB%96%E7%93%8A%E6%9E%9D%E5%82%B3%E5%94%B1%E4%B8%89%E4%BB%A3%E6%AF%8D%E5%A5%B3%E6%83%85-fy51ir5csb。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嘯高、顧曼莊(1955)。福建和臺灣的劇種--薌劇。華東戲曲劇種介紹。上海: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