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皇帝與關帝信仰的「儒家化」:兼談「文衡聖帝」的由來
書刊名: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
作者:王見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en-chua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21-41
主題關鍵詞:關帝文衡聖帝雍正儒家化五經博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
  • 點閱點閱:197
在本文,我們主要以官方資料如實錄、會典、奏摺來呈現清代皇帝對關帝的封賜與其信仰擴展。經由上述論辨、鋪陳,我們知道滿族高層在入關前幾年已接受關帝信仰,他們並在建立「大清」、定都北京後不久即修建北京地安門外關帝廟,並定下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祭祀關帝的規例,此一傳統,一直持續至雍正三年才有所擴大,不只祭祀日增加春秋祭祀,更由中央推行至地方,一體奉行。從此,每年這三天祭祀關帝,變成地方官的責任。 除了祭祀日增加外,清帝更准許三個奉祀關帝的後襲封「五經博士」。這是清朝皇帝對關帝信仰的恩寵,更是他們將關帝儒家化的象徵。整個改裝的過程,始於康熙,定型於雍正,至咸豐三年完成。 清朝皇帝(康、雍)之所以將關帝儒家化,除個人喜好,治國設計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外界的潮流的影響。當時的大部份士人、官員都認為關帝是個讀《春秋》,近似孔夫子的神明,稱他爲「關夫子」。他一手持《春秋》,正氣凜然的樣子,深入人心。連道士們感受到這股風潮,編造關帝主持文衡的訊息。 隨著時間的推延,經卷、善書的流佈,愈來愈多的人相信此說,甚至連台灣南部的民衆都將蓋起的關帝廟,稱作「文衡殿」,而這個住在「文衡殿」裹的關聖帝君,可能就是現今民間俗稱關帝為“文衡聖帝”的源頭。
期刊論文
1.葛兆光(2006)。從"朝天"到"燕行":十七世紀中華後東亞文化共同體的解體。中華文史論叢,2006(1),2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見川(20021000)。軍神、協天大帝、關聖帝君:明中期以來的關公信仰。臺灣宗教研究通訊,4,263-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見川(20011200)。唐宋關羽信仰初探--兼談其與佛教之因緣。圓光佛學學報,6,11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見川(2001)。「關公大戰蛋尤」傳說之考察。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所。163-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家溍(200308)。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雍正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吉發(2000)。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振棫(2005)。養吉齋餘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巴泰(1964)。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捷先(19971100)。清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朴趾源(1996)。熱河日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4)。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一玄(1989)。明清小說資料選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家瑞(1995)。關帝全書。關帝文獻匯編。北京: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見川(2000)。台灣「關帝當玉皇」傳說的由來。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台北:博揚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敏中(2001)。城市。欽定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森(1980)。滿洲老檔譯件論證之一。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1)。雍正5年4月26日 <直隸宣化總兵李如柏奏陳武廟關帝神牌塑像應與武成王並坐摺>。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匯編。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4)。乾隆二十五年十月給<嚴禁滙汪莊開鑿水圳示告碑記>。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克復(1953)。關公護法。禱祀神祇。嘉義市:玉珍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