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圓山附近》與《南街殷賑》中的審美意識和空間意涵:郭雪湖畫藝的現代性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盛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eng, Ka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5
頁次:頁4-19
主題關鍵詞:郭雪湖圓山附近南街殷賑寫生美學風景關係公共空間現代性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6
  • 點閱點閱:230
摘要 出生於1908年的郭雪湖,自1927年第1屆台展與陳進、林玉山並稱為所謂「台展三少年」成名後,1928年第2屆台展及1930年第4屆台展,更接續出品《圓山附近》與《南街殷賑》等知名代表作,從而奠定其畫壇地位。 在《圓山附近》中,郭雪湖即已展露其細膩寫生之藝術風格,呈現出田園風光之自然美景與植被蓊鬱蒼翠之細微色調變化,以及景中之人文意蘊和時代性。此作不僅吸收西洋美術之透視法與寫生美學,其中帶有自覺審美意識的風景關係,亦表露其畫藝之現代性。 而至《南街殷賑》,郭雪湖更將目光移轉到自己出身所在地大稻埕,以南街(迪化街)的繁華街景為主題,描繪出當時商業鼎盛的情景,並有意識地呈現出時代風貌,以及台灣文化的多樣性與活力。 在習藝的過程中,郭雪湖未曾進入美術學院接受過正規藝術教育,僅於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中砥礪自學。而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現代化,亦對其學習與創作表現,產生相當程度之影響。本文即以相關議題為重點,考察郭雪湖畫藝之風格及其藝術表現的出發點。
期刊論文
1.黃土水(1922)。出生於臺灣。東洋,2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鄉原古統(1936)。台灣美術展十週年所感。台灣時報,193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炎憲(19870300)。整理臺灣資料奉獻一生的劉金狗先生。臺灣風物,37(1),11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雪湖(1955)。我初出畫壇。臺北文物,3(4),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圍東(20060100)。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臺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ourdieu, P.(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3.Lukács, Georg、杜章智、任立、燕宏遠(1996)。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里法(1999)。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台北:望春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培齊、國家圖書館閱覽組(20070000)。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盛鎧(2007)。生活在歷史的時差之中:李石樵的創作及其時代。讓畫説話:李石樵百年紀念展。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