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口傳文學與作家文學的三重對話--以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為考察中心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劉育玲
作者(外文):Liu, Yu-li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8:3=426
頁次:頁235-275
主題關鍵詞:口傳文學民間文學作家文學原住民文學原住民族文學Oral literatureFolk literatureWriter literatureAboriginal literatureAboriginal ethnic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9
  • 點閱點閱:215
期刊論文
1.呂興昌(19931000)。臺灣文學資料的蒐集整理與翻譯。文學臺灣,8,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大川(19931100)。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黃昏或黎明。山海文化雙月刊,1,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大川(20051000)。用筆來唱歌--臺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的生成背景、現況與展望。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95-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錦發(1992)。傾聽原聲──臺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文學臺灣,4,6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英海(1990)。田野工作的「自我」:從馬凌諾斯基的「日記」談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7,2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銀旺(1999)。祖先的故事。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4,91-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應棠(1996)。棲居、聚落保存與歷史重建──魯凱族好茶的個案。山海文化雙月刊,11,76-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柳書琴、亞榮隆.撒可努(2007)。獵人視窗──我們的文學為什麼打獵?。臺灣文學館通訊,17,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育玲(2009)。神秘的消失?消失的神秘?──訪魯凱族作家奧威尼卡露斯盎。臺灣文學評論,9(2),3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世忠(2004)。眷愛與忽略《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論評之四:〈評論卷〉。原住民教育季刊,36,107-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尹波仁太郎(1934)。サイセットの神タイアイに就て。理蕃の友,3(6)/3(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浦忠成(1996)。臺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臺灣,20,190-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家真(2003)。生命精靈的再現──口傳文學在布農族作家文學中的傳承與運用。臺北。5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瓦歷斯‧尤幹(2005)。從問號到驚嘆號──我所體認的原住民運動與原住民文學。花蓮。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2006)。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惠君(2005)。魯凱族作家奧威尼‧卡露斯盎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家真(2006)。口傳文學的翻譯、改寫與應用:以布農族為觀察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伊斯馬哈單‧卜袞(1999)。山棕月影。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太、李文甦、林盛賢(1998)。走過時空的月亮。臺北: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njamin, Walter、林志明(1998)。說故事的人。臺灣攝影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靖獻、謝謙(1990)。鐘與鼓--詩經的套語及其創作方式。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ord, Albert B.、尹虎彬、姜德順(2004)。故事的歌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漢鼎(2003)。詮釋學史。臺北:桂冠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瓦歷斯‧諾幹(1994)。想念族人:回首族人辛酸的泰雅族詩篇。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大川(1996)。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瓦歷斯.尤幹(1992)。原住民文學的創作起點 讀「敬泰雅爾」的幾點思考。番刀出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瓦歷斯.尤幹(1999)。臺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臺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21世紀臺灣原住民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浦忠成(1999)。臺灣原住民文學概述。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浦忠成(2002)。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幾回轉折──由日據時期以迄現在的觀察。思考原住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浦忠成(2002)。原住民文學選擇的發展道路。思考原住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曼‧藍波安(1999)。孤舟夜航的驕傲──自序。八代灣的神話。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莫那能(1998)。美麗的稻穗。美麗的稻穗。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鈴華(1999)。會議實錄。21世紀臺灣原住民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朗(2000)。現代美學體系。現代美學體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光潛(1972)。談文學。談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壬癸(1997)。珍惜沒有文字的語言。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錦發(1987)。悲情的山林──序「臺灣山地小說選」。悲情的山林:臺灣山地小說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錦發(1992)。靜靜流淌過心底的哀歌──序臺灣山地散文選。願嫁山地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志興(1999)。原住民文學創作的反省。21世紀臺灣原住民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大川(2003)。臺灣原住民文學創世紀。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浦忠成(1998)。臺灣原住民小說寫作狀況的分析。臺灣現代小說綜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奧威尼‧卡露思盎(2005)。雲豹的獵人。雲豹的獵人。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渡(1998)。讓原著民用母語寫詩──莫那能詩作的隨想。美麗的稻穗。臺北/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夏曼‧藍波安(1993)。流傳在山海間的歌──臺灣原住民作家座談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莫那能(1993)。走出原住民的悲情城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大川(2003)。文學的山海.山海的文學。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貽君(1994)。從埋伏坪部落出發--專訪瓦歷斯尤幹。想念族人。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瓦歷斯.諾幹(2000)。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現代文學的幾點思考。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大為(2003)。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試讀台灣原住民的漢文書寫。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大川(2000)。原住民文化歷史與心靈世界的摹寫 : 試論原住民文學的可能。山海世界 : 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翠(1999)。認同與記憶--以阿(女烏)的創作試探原住民女性書寫。21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財團法人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