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侵害加害人早期家庭生活經驗之探討--以某院性侵害審前鑑定個案為例
書刊名:中華團體心理治療
作者:林佩芸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0:3
頁次:頁16-24
主題關鍵詞:性犯罪家庭生活經驗性侵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
  • 點閱點閱:48
期刊論文
1.張四明(2001)。成本效益在政府決策上的應用與限制。行政暨政策學報,3,4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富源(19950600)。情色傳媒與性暴力研究之文獻探討。警學叢刊,25(4)=100,10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Wolf, S. C.(1984)。A Multifactor Model of Deviant Sexualit。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ctimology。Lisbon。  new window
2.張四明(2003)。性侵害防治工作成本效益分析。性別暴力權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映潔(2002)。德國對性犯罪人的監獄處遇方案。21世紀性犯罪暨司法處遇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春金、馬傳鎭(1992)。強暴犯罪型態與加害人人格特質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淑芳(2002)。性侵害加害人家庭功能與人際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冠宇(2000)。性侵害加害人的性格特徵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慧貞(2001)。併有與未並有反社會人格障礙隻強暴犯再強暴相關認知差異之探討(碩士論文)。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段成富(2000)。強姦犯罪加害人人際關係與職業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鳳卿(2001)。性侵害加害人之犯罪型態與危險性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oos, R. H.(1974)。Combined preliminary manual for the family, work, and group environment scales。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new window
2.黃軍義(1995)。強姦犯罪之訪談研究--相關成因概念模型之建立。臺北:法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dler(1995)。社會學。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apier, Augustus Y.、Whitaker, Carl(1990)。The Family Crucible。張老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ron, L.、Straus, M.(1989)。Four therapies of rape in American society:A state-level analysi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陳若璋(2001)。性犯罪心理學:心理治療與評估。台北市:張老師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