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初律賦特色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劉泰江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
頁次:頁146-155
主題關鍵詞:律賦科舉試賦儒學復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43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使得某些文體出現在不同的時代,較不易受到重視。律賦自唐代王勃〈寒梧棲鳳賦〉以來,形式已正式的出現。到了宋代,律賦作為科舉掄才之玉尺,除了形式的定格之外,附庸於政治的情況下,它的文學性及特色被掩飾,只有形式受到重視,而影響了後代八股文的形成。宋初是律賦形式的完成期,它的內容與風格,在宋初亦有所改變,因附庸於政治,所以對談論律賦必須從政治環境著手。本文擬從宋初對外的關係及對內的政策討論:對外的關係因內在的政策,使對外關係一直處於弱勢,士人以沉潛內斂取代了昂揚高亢的文風;對內的政策,使儒學積極發展,在律賦的內容及風格上,夾敘夾議的成分增加,內容則對儒學及儒學根基如:仁、禮、天人關係等議題不斷的闡述。儒生的自覺,宋人的本色,如何在文學意識高漲的唐代、柔弱纖美的五代文風之後,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便是本文所討論的重點。
期刊論文
1.顧柔利(20051000)。論北宋賦作之體裁分類。黃埔學報,49,7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宗梧、游適宏(20001100)。律賦在唐代「典律化」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杭倫(20031100)。宋代辭賦辨體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原基(2002)。宋代類書的文獻價值。應用語文學報,4,2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麗月(2003)。律賦的形成、發展的特徵--以唐宋為斷代。思辯集,6,11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英絲(1999)。六朝賦「詩化」現象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寶蓮(1993)。唐律賦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甯慧如(1993)。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玠妃(2005)。王偊偁辭賦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雷家聖(1998)。北宋前期文官考詮制度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汪小洋、孔慶茂(2005)。科舉文體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岩(2006)。北宋科舉考試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結(2005)。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新文(1993)。中國賦論史稿。北京:開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2005)。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寄澎(1992)。北宋的古文運動。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太祖、曾棗莊、劉琳(2006)。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積高(1987)。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維森、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鄺健行(1999)。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曰剛(2000)。辭賦流變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其凡(1995)。宋初政治析探。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定芳(2000)。北宋文論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培(2004)。北宋初、中期辭賦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