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鄉土教育思潮中的「日本」:鄉土教材及教科書如何詮釋「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書刊名:臺灣學誌
作者:林初梅
作者(外文):Lin, Chu-mei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
頁次:頁107-125
主題關鍵詞:臺灣日本統治時期鄉土教育鄉土教材教科書Taiwan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Nativist educationNativist teaching materialsTextboo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7
  • 點閱點閱:85
戰後初期,中國文化霸權主導,台灣社會充滿「去日本化」的氛圍。其後,很長一段時間,鄉土教材及教科書中的歷史敘述不是抗日戰爭,就是選擇遺忘。直到1990年代以後,教育本土(台灣)化的潮流興起,台灣社會爲扭轉以中國爲本位的史觀,教科書中日治時期台灣的歷史敘述始大幅增加。結果,除了武裝抗日之外,日本帶來「近代化」建設的歷史評價也逐漸成型。值得關注的是,學校教育由中國本位移向台灣本位的過程中,出現了日本統治時期殖民遺續受容的現象,「日本」元素不期然地與「中國」元素呈現消長的狀態。 本文主要以1990年代鄉土教育之醞釀期及實施過程爲例說明,除比較鄉土教材、《認識台灣》與社會教科書中有關日本統治時期敘述的變化之外,同時論及台灣人身份認同形成過程中,「日本」做爲一個歷史記憶的元素如何被挪用、轉化爲追求自身文化認同的動力。
The atmosphere of wiping out Japanese influences dominated early post-war Taiwan because of the hegemony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dominance manifested in textbooks through a biased historical discourse which either concentrated on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armed resistances against the Japanese colonial regime, or selectively ignored other aspect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ism. The educational ideology was altered in the 1990's.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ivist education changed the Sino-centric perspective and greatly expanded the description about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in textbooks. During the shift of these historical ideologies, Taiwanese society gradually developed a notion to accept the colonial legacy that Japanese brought to Taiwan not only colonialism but also "modernization". This acceptance accidentally made "Japan" an element to compete with “China” in school curricul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merge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vist education in the 1990's through comparing the texts about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in Taiwan in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aterials: (1) the nativist teaching materials (鄉土教材), (2) Knowing Taiwan (認識台灣), and (3) the textbooks of social studies (社會教科書). This comparison will reveal how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Japanese rule was appropriated and transferred into a cultural impetus to the formation of Taiwanese identity.
期刊論文
1.張炎憲(2008)。〈卷頭語〉。《台灣風物》,第58卷第3期,頁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明璁(2004)。親日的情感結構,與哈日的主體--一個跨世代認同政治的考察。2004年會暨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12/04-12/05)。臺灣社會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五十年(1950-2000) : 傳承、方法、趨向。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國教司(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計生、陳秀琪、胡淑雯、林志成、劉倫仕、林奐廷、梁文傑、高榮禧(1993)。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仁林文化編(2006)。《社會》,一年級下冊(第四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仲孚編(2001)。《為歷史留下見證:《〈認識台灣〉教科書參考文件》新編》。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北市大安區金華國小編(2000)。《台北好光景》。(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情深看台北」系列叢書高年級篇)。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北縣石門鄉老梅國民小學編(2000)。《鄉土教學活動》。(五年級學生手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北縣石門鄉老梅國民小學編(2001)。《鄉土教學活動》。(六年級學生手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台南市鄉土教學活動編輯小組編(2000)。《愛我府城》。(台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五年級)。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南市鄉土教學活動編輯小組編(2001)。《愛我府城》。(台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六年級)。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台南縣政府編(1978)。《台南縣鄉土教材》。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宜蘭縣國民小學高年級鄉土教材編輯委員會編(1999)。《咱個家鄉.宜蘭》。宜蘭縣國民小學五年級鄉土教材教學手冊。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宜蘭縣國民小學高年級鄉土教材編輯委員會編(1999)。《咱個家鄉.宜蘭》。宜蘭縣國民小學六年級鄉土教材教學手冊。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宜蘭縣國民中學鄉土教材歷史編輯委員會編(1993)。《蘭陽歷史》。國民中學鄉土教材歷史篇。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初梅(2008)。「鄉土」與「國土」的雙重課題:日本統治時期台灣鄉土教育之鄉土觀探討。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論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南一書局編(2006)。《社會》第一冊(修訂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孫鍊(百鍊)(1995)。士林的故事──鄉土教材(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施孫鍊(1988)。《士林鄉土教材專輯》。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伯溫等(1983)。《艋岬地區鄉土教材研究專輯》。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國立編譯館主編(1970)。國民小學教科書《社會》第四冊(小學四年級)(初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國立編譯館主編(1974)。國民中學教科書《歷史》第三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國立編譯館主編(1979)。國民小學教科書《社會》第三冊(小學二年級)(初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立編譯館主編(1998)。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康軒文教事業編(2007)。《社會》乙版第二冊(第三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裕明等(2000)。《青清好家鄉.花蓮》。花蓮縣國民小學五年級鄉土教學活動手冊。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裕明等(2000)。《青清好家鄉.花蓮》。花蓮縣國民小學六年級鄉土教學活動手冊。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南村(1999)。《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慶芳(2003)。〈序文〉。《北斗郷土調査》。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鄉土教學活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彭明輝(2000)。《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富三(1994)。《羅東鄉土資料》整理贅言暨誌謝。羅東鄉土資料。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新竹市立朝山國民小學編(1994)。《認識我們的家鄉 談古說今話竹塹》。(新竹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歷史篇)。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碧川(1996)。後藤新平──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後藤新平傳》。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滕春興等編(1987)。《我愛台北 文物史蹟彙編》。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編輯小組(2000)。《鄉土教學活動科》,第三冊(五年級)。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編輯小組(2001)。《鄉土教學活動科》,第四冊(六年級)。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翰林出版事業編(2006)。《社會》,一年級上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三尾裕子、五十嵐真子編(2006)。《戦後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北斗公學校編(2003)。《北斗郷土調査》。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北埔公學校編(2006)。《北埔郷土誌》。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玉茹ら(2004)。《台湾史研究入門》。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初梅(2009)。「郷土」としての台湾:郷土教育の展開にみる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変容。東信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東京外国語大学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所編(2006)。《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第71 号特集「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認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近藤孝弘(1998)。《国際歴史教科書対話》。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基隆市教育会編(1937)。《郷土読本 我が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羅東公學校編(1994)。《羅東鄉土資料》。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小木弘文(譯);Chang, Wei-penn(1995)。〈台湾の近代化と日本〉。幕末・明治期の国民国家形成と文化変容。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