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臺灣圖像
作者:許毓峰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稻鄉
集叢:臺灣文化系列;42
ISBN:9789866913129
主題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法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8
期刊論文
1.石之瑜(20030400)。臺灣本土化論述的當代緣起。展望與探索,1(4),7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登翰(19910800)。中國情結和臺灣意識--臺灣文學的歷史情結。笠,164,13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滿紅(20011100)。臺灣海峽兩岸歷史關係的誤解與紓解。歷史月刊,166,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Quandt, Siegfried、謝惠英(19960200)。歷史傳承和歷史教學法。當代,118,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連塭、王秉倫(19950400)。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修訂之精神與特色。國教月刊,41(7),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連塭、王秉倫(19950400)。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修訂之精神與特色。國教月刊,41(8),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甫昌(19920421)。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國家政策雙周刊,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文雄(19780900)。九年國民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臺灣教育輔導月刊,28(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密察(198606)。教育權誰屬之爭--家永三郎的奮鬥。當代,2,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清基(19920500)。當前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之理念與作法。臺灣教育,49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清基(19890300)。寫在第九次國小課程標準修訂之前。研習資訊,4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弘祺(19980901)。集體認同、危機與心靈創傷的經驗--國際比較史學研討會側記。當代,133,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正勝(19990900)。「兩國論」築你我的夢。新世紀智庫論壇,7,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沈清松(19890300)。評〈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影響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志宏(19950900)。教育基本法的規範內容--幾個可能的思考方向。月旦法學,5,19-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樑楷(19950900)。多元文化中的人與世界--建立臺灣主體性的世界史觀。臺灣歷史學會通訊,1,2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姜皇池(19991200)。「特殊兩國論」與臺灣國家屬性。全國律師,3(12),15-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衍南(19990700)。文化的新思維--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文訊,165,3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人傑(19890900)。住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國家政策季刊,3,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志雄(19950900)。教育基本法的特質--戰後日本教育法制焦點問題初探。月旦法學,5,1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宗力(20010200)。憲法與未來「一個中國」。新野論壇,6,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慶雄(1992)。社會權概念及其內容。律師通訊,151,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伯璋(19931100)。社會變遷、課程發展與潛在課程。教育資料文摘,32(5)=190,110-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伯璋(199005)。義務教育的合理性與合法性評析。人本教育札記,11,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禹成(19991200)。「理想」或「幻覺」﹖--兩國論的誘惑。全國律師,3(12),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致嘉(19940900)。父母教育子女之權限及其法律基礎。教育資料文摘,34(3)=200,159-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隆豐(19980200)。臺灣定位的國家繼承與政府繼承--觀念的提出。新世紀智庫論壇,1,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翠蓮(20021200)。臺灣的國家認同研究近況。國史館館刊,33,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鈨雄(20000300)。戰後臺灣的定位。國家發展學刊. 國家發展研究學會,5,114-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景堯(19801100)。民初收回教育權之概況。臺灣教育輔導月刊,30(11),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聰榮(19940600)。中國化與本土化--臺灣族群認同運動及其教育上的影響。Education Journal,21(2),12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聰榮(19940600)。中國化與本土化--臺灣族群認同運動及其教育上的影響。Education Journal,22(1),12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趙素娟(19930400)。"Civil Society"與葛蘭姆西「文化霸權」論--兼評三民主義教育政策態度。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6)=18,123-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德美(19911200)。國小國中歷史教材修訂趨向之商榷。教師天地,55,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鄭欽仁(19890300)。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影響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賴麗春(19890900)。從日本判例看「教育權」主體之歸屬。國家政策季刊,3,7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薛化元(19970304)。主權、教育權與教育服務。國家政策雙周刊,15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薛化元(19950900)。國家權力與教育內部事項的歷史考察--以教育基本法規範國家權限之爭議為核心。月旦法學,5,6-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薛化元(19951000)。教育基本法的法律位階問題對教育改革的影響。教改通訊,1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薛化元(19890900)。教師教育權的再思考。國家政策季刊,3,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蘇起(20010700)。做而不說的兩國論。國家政策論壇,1(5),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密察(19970801)。歷史教育與鄕土史教育--一個提供討論的意見。當代,120,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滿紅(19970800)。以世界框架寫中國人的近代史。當代,2=120,3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薛化元(19951200)。戰後國家教育權發展的考察--「教育基本法」爭議的歷史思考。現代學術研究,7,19-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薛化元(19890900)。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國家政策季刊,3,5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藍順德(2001)。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的回顧與前瞻。國立編譯館通訊,14(2),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紀蕙(20000700)。序論:何謂「中國」?哪裡有「臺灣」?。中外文學,29(2)=338,17-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姚村雄(20000600)。臺灣圖像在日據時期官方宣傳媒體設計之運用探討。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1,311-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馮朝霖、薛化元(19960206)。主體性與教育權。國家政策雙周刊,13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杜正勝(19970800)。一個新史觀的誕生。當代,2=120,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甫昌(19981200)。光復後臺灣族群意識的形成。歷史月刊,131,3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炎憲(19980500)。臺灣人意識回憶錄的出現--國民黨文化霸權的崩解。臺灣史料研究,11,6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周志宏(20010500)。受教育是權利還是義務?。月旦法學,7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周志宏(20010800)。教育義務與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誰的義務?。月旦法學,75,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玉体(19890900)。教育是權利還是義務?。國家政策季刊,3,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甫昌(19940600)。族群同化與動員:臺灣民眾政黨支持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金恆煒(19970800)。從《認識臺灣》座談歷史教育。當代,2=120,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國慶(19950300)。追尋「臺灣意識」的定位:透視〈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之迷思。中外文學,23(10)=274,12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廖朝陽(19950300)。中國人的悲情:回應陳昭瑛並論文化建構與民族認同。中外文學,23(10)=274,102-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廖朝陽(19950500)。再談空白主體。中外文學,23(12)=276,10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薛化元、周夢如(19970800)。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37(6),20-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甫昌(20011200)。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2),14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廖咸浩(19950900)。超越國族:為什麼要談認同?。中外文學,24(4)=280,6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藍順德(20041200)。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2(4),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芳明(20000100)。文學左傾與鄉土文學的確立。聯合文學,16(3)=183,128-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周婉窈(19990600)。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4(2),7-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周婉窈(19940600)。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新史學,5(2),11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昭瑛(19950200)。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9)=273,6-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彭小妍(19981100)。何謂鄉土?--論鄉土文學之建構。中外文學,27(6)=318,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甫昌(20021200)。邁向臺灣族群關係的在地研究與理論:「族群與社會」專題導論。臺灣社會學,4,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歐用生(1985120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盧建榮(19960900)。臺灣青少年認同文化的形塑--對五所中學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思與言,34(3),113-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譚光鼎(200007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臺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吳清山(19990700)。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2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廖朝陽(19951000)。關於臺灣的族群問題:回應廖咸浩。中外文學,24(5)=281,11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廖咸浩(19960500)。本來無民族,何處找敵人?:勉廖朝陽「不懼和解、無需民族」。中外文學,24(12)=288,143-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丘宏達(20010200)。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的法律地位。法令月刊,52(2),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正鋒(20020525)。臺灣教科書中的國家認同--以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爲考察的重心。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學術研討會,臺灣歷史學會 (會議日期: 2002年5月25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余霖(1985)。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的學校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明華(2003)。國小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世界觀教育內涵之分析(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侑欣(2001)。憂鬱的亞熱帶:郁永河《裨海紀遊》中的臺灣圖像及其衍異(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聰榮(1992)。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志輝(199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研究(1966-1991)(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果顯(200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記所思。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oll, Ronald C.(1974)。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new window
3.Beauchamp, George A.(1968)。Curriculum Theory。Wilmette, Illinois:The Kagg Press。  new window
4.Blenkin, Geva M.、Kelly, A. V.(1988)。The Primary Curriculum: A Process Approach to Curriculum Planning。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new window
5.Bruner, Jerome S.、邵瑞珍(199512)。教育的歷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uner, Jerome S.、邵瑞珍(1997)。教學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教育學會(1976)。課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404)。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紀要。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8912)。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編輯部(198901)。西洋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文復會秘書處(1974)。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法規彙編。臺北:文復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文復會(1973)。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一年來工作報告。臺北:文復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文科(19941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壽南(1984)。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紀要。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琦(1989)。中等教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布魯納、陳伯璋、陳柏達(197103)。教育的過程。臺北:世界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石計生(1993)。意識形態與臺灣教科書--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書麟(197805)。國民教育權。新竹: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宗麟(200106)。當代教育思潮專題研究。臺北縣:稻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永熾(198912)。徒然集。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永熾(198912)。徒然集。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永熾、薛化元(199802)。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永熾、薛化元(200005)。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V索引。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永熾、薛化元(199801)。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正勝(200009)。走過關鍵十年(下冊)文化關懷。臺北:麥田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玉体(200206)。臺灣教育的主體性。臺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馬利科娃、傅利福松、鍾宜興(1997)。比較教育學。高雄: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教育部文化局(1971)。蔣總統文告暨訓詞--中華文化之復興。台北:教育部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801)。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國教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莊萬壽(200212)。臺灣史123。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南村(1999)。《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峰津(19820900)。布魯納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曾坤晹(200111)。日本教育經營。臺北:水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炳煌(199707)。課程理論之基礎。臺北: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2002)。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雷國鼎(1981)。比較國民教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雷國鼎(1990)。各國教育制度。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歐用生(198306)。課程發展模式探討。新竹:省立新竹師專特殊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蔣介石(197111)。中華文化之復興。臺北:教育部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欽仁(1983)。生死存亡年代的臺灣。臺北:稻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鄭欽仁(1990)。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之影響。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薛化元(199704)。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顏慶祥(1997)。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 : 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羅厚輝(200202)。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清山(199703)。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內容分析研究。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Spears, Harold(1940)。The Emerg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N. Y.:American Book。  new window
48.李永熾、薛化元(199602)。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民族誌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歐用生(19950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廖文武(199011)。皮亞傑教育的基礎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伯璋(1988)。意識形態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葉石濤(1994)。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仲孚(2001)。爲歷史留下見證:《認識臺灣》教科書參考文件。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戴維•賈里、朱莉姬•賈里、周光淦、周業謙(1998)。社會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200405)。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呂亞力(199008)。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徐宗林(1991)。西洋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1996)。臺灣史論文精選。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薛化元、李筱峰、戴寶村、潘繼道(2004)。臺灣的歷史。臺北:玉山社:李登輝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葉榮鐘(1977)。小屋大車集。臺中:中央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Jare, David、Jary, Julia、周業謙、周光淦(1999)。社會學辭典。臺北: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Pratt, D.、黃銘淳、張慧芝(2000)。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彭明輝(20020000)。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翁佳音、薛化元、劉燕儷、沈宗憲(1992)。臺灣通史類著作解題與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Kelly, A. V.(1999)。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Paul Chapman:A Sag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69.杜維運(2001)。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楊亮功(19890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吳密察、江文瑜(199507)。體檢國小教科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台捷國際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鄭昭明(199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804)。總統蔣公倡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十週年紀念專輯。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秘書處(197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實踐與展望。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教育部國教司(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歐用生(1981)。課程研究方法論--課程研究的社會學分析。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林玉体(2002)。西洋教育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Tyler, R. W.(1969)。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83.薛化元、周志宏(1994)。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永和(2001)。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研究 : 一種有機典範的課程觀。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鄭進丁(1988)。日本國民教育與有關法規。屏東: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黃中(1992)。中等教育。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徐雪霞(1991)。光復以來中學歷史教科書變遷及意識型態分析系列之一:國初中本國史。臺南:供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5)。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宋光宇(1994)。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 : 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歐用生(199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儀深、薛化元、李明峻、胡慶山(20040000)。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Pratt, D.(1980)。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New York, NY: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window
95.Taba, H.(1962)。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 NY:Harcourt, Brace & World。  new window
96.司琦(1971)。小學課程演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林貴美(1991)。法國教育制度。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殷海光(1966)。中國文化的展望。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杜正勝(2004)。新史學之路。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薛化元(19960000)。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Lawton, Denis(1975)。Class, culture and the curriculu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106.許慶雄(19910000)。社會權論。臺北:眾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奉儒(20010000)。英國教育:政策與制度。嘉義:濤石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高俊明、高李麗珍、胡慧玲(2001)。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十字架之路。望春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歐用生(20000000)。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的獨白與對話。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文朗(19870511)。「新挑戰•新方向」系列專文之6臺灣社會變遷與省籍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際新聞(20021202)。批日教科書違憲,家永三郎病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美萱,薛化元(20050105)。尋找好的歷史教育,羅吉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6111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特輯,青年婦女作協,分別舉行座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6111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特輯,教部令全國學校,全力推行文化復興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10718)。戶籍上加註祖籍欄,內部原則同意,技術上將詳加研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00610)。文復會舉行常委會,通過兩項重要議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61122)。以中華文化,向大陸進軍,青年自覺會等組織,呼籲社會人士響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701127)。加強推行國語辦法教部分函有關單位,促請分別負責辦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50212)。加強推廣標準國語!不容「臺灣國語」取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61115)。全國各界響應,總統號召,決共同致力文化復興運動,社教學術團體主管昨天集會,商討擴大文化復興運動步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70729)。各界昨起全面展開,推行文化復興運動,發起人會議昨通過推行綱要,致力討毛反共發揚中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21111)。改革教育配合動員,教廳補充規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41010)。政務官宜專才抑或通才,俞揆認以擔當志節爲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10227)。國語推行委會,恢復召開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70728)。推行文化復興運動,發起人今舉行大會,恭請總統擔任推行委會會長,發揚民族精神加強生活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20102)。推行改造促全面改革貫澈總動員目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20331)。推行非常時期教育,教廳擬定各項方案,各校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各案業經呈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20407)。策勵本省教育人員,推行各種方案辦法,全文業經教部核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00427)。新聞局長宋楚瑜表示,電視台方言節目,今後將逐漸減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661122)。僑聯號召海外僑胞,推行文化復興運動,昨日座談訂定具體辦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520403)。臺灣省各級學校課程調整辦法綱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610619)。劉真指出國語推行目標,著重普及語文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661117)。寫作協會會員,誓做文化復興前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661127)。影劇協會座談,文化復興運動,決以實際行動推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661119)。學術文化團體座談,推行文化復興運動,決設小組擬訂具體專案,空軍簽訂戰鬥立功公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661121)。學術界建議教育部將中國正統思想納入各學校教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央社(19520101)。四十一年元旦總統書告全國同胞,最全力推行總動員運動,促成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全面改造,建設臺灣爲模範省加強反攻基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中央社(19661112)。中山樓中華文化堂落成,總統發表紀念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央社(19661113)。國父誕辰紀念日,定爲文化復興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永熾(19890600)。評[鄭欽仁著]《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之影響》,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孟玄(19840323)。誠樸•勤儉•負責•堅忍,李登輝先生的道德哲學及處世原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玉体(19871112)。學生是學校的主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志平(20070309)。二二八條例,補償改賠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勞工社訊(19661118)。六十萬勞工熱烈推行文化復興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年(19811126)。旋乾轉坤:新陣容,新行動!看行政院和省市人事任命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羽雯(19930629)。新課程,新希望,臺灣,首次成文史課程起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蕙菁(19941220)。讓臺灣史成中國正統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葉啓政(19821230)。富裕之外,更需要精緻的生活內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董智森,陳志平(20041111)。連戰罵「數典忘祖」宋問扁「哪一國總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鼎(197610)。中西課程理論基礎。課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芳苑(1996)。論長老教會與臺灣的現代化。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