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信義區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空間之研究
書刊名: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作者:吳昱霆王明志
出版日期:2010
卷期:8/9
頁次:頁201-223
主題關鍵詞:休閒參與休閒空間叢集抽樣法Leisure participationLeisure spacesCluster sampl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謝靜敏、藍慧禎、楊心婷、林素鈴(19950800)。加強休閒教育的途徑。諮商與輔導,11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興漢(1991)。我國休閒設施--臺灣地區休閒教育設施現況與需求之調查。成人教育,2,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itchie, J. R. Brent(1975)。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 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7(2),128-140。  new window
4.馬惠娣(2005)。西方城市遊憩空間規劃與設計探析。齊魯學刊,2005(6),147-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義雄(1978)。大學童的閒暇時間及其活動內容。師大青年,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義鄉(1996)。從休閒的本質看危機與輔導。輔導通訊,16,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199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主計處(1995)。中華民國八十三年臺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內政部(2003)。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主計處(2005)。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東月(2006)。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二格山系休閒空間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鮑敦珮(2002)。中部地區青少年選擇休閒場所之相關因素實證研究--以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海娟(1990)。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類型--社會學的次級分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孔令嘉(1996)。臺中市婦女休閒行為與場所選擇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枝樺(2004)。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翠珠(2001)。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三煌(2003)。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雍台(2005)。不同都市化程度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南與高雄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哲丞(2008)。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和休閒空間之研究~以土城市和斗南鎮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少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政諭(199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臺北:世新大學: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Neulinger, J.(1981)。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Charles C. Thomas。  new window
6.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rightbill, C. K.(1960)。The Challenge of Leisure。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8.Bammel, Gene、Burrus-Bammel, Lei Lane、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elly, J. R.(1983)。Leisure。Boston, MA。  new window
10.Torkildsen, G.(1992)。L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London:E & FN Spon, an imprint of Chapman and Hall。  new window
11.夏鑄九(1989)。休閒空間的初步理論思考。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9)。信義開發記事,http://www.xydo.taipei.gov.tw/ct.asp?xItem=23663&CtNode=3641&mp=124091。  new window
2.(2009)。區的介紹,http://www.xydo.taipei.gov.tw/ct.asp?xltem=21764&CtNode=3508&mp=124091。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