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岳陽樓》到《城南柳》--元明兩本呂洞賓度柳樹精雜劇之比較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陳貞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en-yi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3
頁次:頁91-112
主題關鍵詞:馬致遠谷子敬岳陽樓城南柳雜劇Ma Jhih YuanGu Zih JingYue Yang LouCheng Nan LiouAnecdo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6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劉雪梅(2000)。萬花叢中馬神仙 百世集中說致遠--論道教思想對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影響。中國文學研究,2000(3),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黨芳莉(2001)。呂洞賓傳說的早期形態及其在宋元之際的拓展。上海財經大學學報,3(4),5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光正(2004)。從松樹精故事系統看道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57(3),277-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涂秀虹(2004)。論元明八仙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8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豔(2004)。明代神仙道化劇簡論。雲南社會科學,2004(3),11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左洪濤。元代神仙道化劇興盛原因考。寧波大學學報,17(6),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敏(2005)。元明度脫劇異同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8(1),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小騰(2006)。淺析元雜劇中的度脫劇。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6(4),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銳紅(2010)。論元代神仙道化劇中的長生成仙信仰。德州學院學報,26(1),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伍星(2010)。從全真教思想的角度解讀馬致遠的雜劇《岳陽樓》。消費導刊,201-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萌、張次第。元代神仙道化劇的道家情懷及其文化基礎。衡水學院學報,11(3),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鍵(2007)。不對稱的雙重時間--元代道教度脫劇的時空體形式。東方叢刊,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6)。元雜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永義(1979)。明雜劇概論。臺北市:學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青木正兒、隋樹森(1984)。元人雜劇序說。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益榮(2005)。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子方(19980000)。明雜劇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子方(2003)。明雜劇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毅(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權(1959)。太和正音譜。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征、張月中、張聖潔、奚海(1998)。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鋼、鍾嗣成(1991)。錄鬼簿三種。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驥德(1959)。曲律. 雜論。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漁(1978)。閑情偶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紹基(2007)。元代文學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國維(2005)。宋元戲曲考。王國維戲曲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薇芬(1999)。名家選讀元曲。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