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淺談中國(魏晉)山水審美中的自然觀照方式
書刊名:應用倫理評論
作者:劉秀春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9
頁次:頁133-146
主題關鍵詞:道法自然暢神物我同化天人和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
  • 點閱點閱:37
山水審美代表著中國人觀照自然的特殊方式,在當代西方所興發的環境美學中,東方哲學所暢言的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圓融的主題,頗受西方學者注視。本文即在說明中國山水審美中所蘊含的特徵,分別由三個面相來討論:(1)山水自然美的特點,將自然本有的客觀屬性,人爲主觀意識介入自然所產生的情況,以及在人與自然交往時,要求達至和諧的狀態做一重點論述。(2)山水審美的形成及魏晉的人文特色,分別有實用性的觀點、比德的觀點以及魏晉時期「暢神說」的出現,代表著山水審美的理想。(3)魏晉山水審美的境界,在「道法自然」、反璞歸真的思想中蛻化,達至圓融的境界。中國古人通過山水審美實踐,期望天人和諧關係永恆發展,從而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山水文化。
期刊論文
1.潘朝陽(200505)。整全生機論自然宇宙觀: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的詮釋。地理研究,42(2),2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春海(20080700)。魏晉山水審美之哲學探究。哲學與文化,35(7)=410,10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rleant, A.、陳盼(2006)。生活在景觀中--走向一種環境美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leant, A.、劉悅笛(2007)。環境與藝術:環境美學的多維視角。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宗炳(1944)。畫山水序。歷代論畫名著彙編。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同華(1987)。天開圖畫即江山。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宗白華(1985)。美從何處尋。台北:成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殿魁(1982)。中國詩詞名句鑑賞大辭典。台北:金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望衡(1987)。簡論自然美。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樊莘森、高若梅(1987)。談自然美的特徵。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振邦(2009)。環境美學。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正浩、邱燮友、陳滿銘、許錟輝、黃俊郎(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凝高(1992)。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arlson, Allen、楊平(200601)。環境美學--自然、藝術與建築的鑑賞。成都:四川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立文、曾堉、王寶蓮(1985)。中國藝術史。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振邦(20090000)。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朗(1996)。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沈清松(2006)。中西自然觀的哲學省思,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en02.htm, 2006/07/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