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莊子養生觀
書刊名:淡江人文社會學刊
作者:高柏園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Po-yua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6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養生境界義經驗義勞思光陳鼓應牟宗三境界型態實有型態RegimenMental meaningsExperiental meaningsLao SiguangChen GuyingMou ZongsanMental modePhysical mo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6
  • 點閱點閱:116
養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內容,《莊子•養生主》便是最早、最明確的篇章之一,此外《老子》書中亦不乏種種可發展為養生說之篇章。此外,漢代道教、魏晉玄學皆有養生之討論,此見養生問題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影響。養生乃是以生為對象,因此,生之內容亦即是養生之內容。吾人可方便將生之內容,由心與形二義加以說明,養生不只是形軀之養,而且亦涉及心靈的修養,就前者而言,即為養生的經驗義,也就是就現實經驗之內容實現養生;就後者而言,則養生只是心境之修養與轉換,屬於養生的境界義。即就莊子而言,其養生觀應是兼具境界義與經驗義,此中養心具優先性而養形則具必要性,能兼養心神身形,方為養生之全義。此義不僅內篇如此,外雜篇亦然,果如此,則吾人便可將道教及魏晉之種種養生說皆納入道家養生說之發展,而不視為歧出或沉落如勞思光教授所說。此當為莊子養生觀之善解所在。
圖書
1.陳鼓應(1983)。莊子今註今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子、郭慶藩、王孝魚(1980)。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夫之(1972)。莊子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思光(199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郎擎霄(1974)。莊子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89)。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鼓應(1993)。老莊新論。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袁保新(1991)。老子思想中「道」之形上性格底商榷。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