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德福觀研究
作者:林佩儒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十四編;第6冊/林慶彰主編
ISBN:9789863220169
主題關鍵詞:先秦哲學道德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陳筱芳(2004)。佛教果報觀與傳統報應觀的融合。雲南社會科學,2004(1),9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三舵(2005)。論道德回報。雲南社會科學,2005(6),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霞(2006)。韓非倫理思想研究述評。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7(4),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永年(2001)。德福配稱的價值祈向--從盧梭、康德到馬克思。福建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利華(2006)。中國傳統幸福觀論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30,3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生(1997)。道德與壽老--論道教生命倫理的道德決定論特徵。學術月刊,1997(2),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輝(2003)。孟子對傳統天命報應論的創造性轉化--兼論性善論的價值合理性。現代哲學,2003(1),8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亞武(2003)。法家學派之德治思想探微。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2(4),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洪萍(2000)。試論德福統一的社會屬性。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6(1/2),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科華(2005)。好人如何一生平安?--走出「德福悖論」的怪圈。倫理學研究,19,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筱芳(2005)。春秋天信仰的特點。史學集刊,2005(2),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項退結(20050900)。中西哲學的終極原因。哲學與文化,32(9)=376,3-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海文(1996)。略論孟子的義利之辨與德福一致。中國哲學史,1996(1/2),102-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長領(2004)。因果報應與道德信仰--兼評宗教作為道德的保證。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2),10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諶中和(20001100)。從殷商天道觀的變遷談周人尚德與殷人尚刑。哲學與文化,27(11)=318,1052-1067+10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關啟文(2001)。德福一致與宗教倫理。基督教文化學刊,6,12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保瑞(20071000)。荀子的性論與天論。哲學與文化,34(10)=401,4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澤波(19940600)。孟子幸福觀與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孔孟月刊,32(10)=382,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澤波(19941000)。孟子幸福觀與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孔孟月刊,33(2)=386,9-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于霞(2005)。韓非以「公」為根本內核的仁義觀。學術研究,2005(2),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保瑞(20010100)。對牟宗三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哲學雜誌,34,1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波(2005)。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論。「孔子與當代」國際學術會議。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300-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家和(2005)。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曉朝(2007)。宗教學基礎的十五堂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謙(1996)。中國古代宗教與禮樂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用彤(1976)。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60)。周易正義。臺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1976)。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焦國成(1997)。中國倫理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明(1993)。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純、王曉波(1986)。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漢青(2006)。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五南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根法、吳仁杰(1990)。幸福論。臺北:臺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先慎(1955)。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滌凡(1999)。唐前果報系統的建構與融合。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國樞(19940000)。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邦雄(2004)。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1988)。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柏園(2000)。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2003)。才性與玄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方玉潤、李先耕(1986)。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翔(1992)。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詮釋學。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錫勤(1996)。中國傳統道德舉要。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啟彥(1994)。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沫若(2005)。青銅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毛亨、鄭元、孔穎達(1960)。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玄、孔穎達(1960)。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司馬遷、楊家駱(2004)。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弼、陸德明(1954)。老子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邦雄(1987)。再論緣與命。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邦雄(1993)。莊子道。台北:三友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邦雄(1993)。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溢嘉(2007)。中國人的心靈圖譜:命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牟宗三(2003)。名家與荀子。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牟宗三(2003)。四因說演講錄。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希仁(2005)。西方倫理思想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怡(2001)。逍遙的莊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高恒天(2004)。道德與人的幸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高兆明(2001)。制度公正論--變革時期道德失範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孫英(2004)。幸福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郭沫若(1982)。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起鈞(1992)。智慧的老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少峰(1997)。中國倫理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鼓應(2000)。老子今註今釋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勞思光(1995)。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董立章(1993)。國語譯注辨析。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國榮(2007)。莊子哲學思想闡釋。台北:水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秀宮(20000000)。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臺北市: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錢穆(1947)。孔子與論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盧元駿(1977)。說苑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瞿同祖(1984)。中國封建社會--周代社會組織。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羅素(1998)。西方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屈萬里(1997)。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豈之(2002)。先秦史。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梁啟超(1996)。先秦政治思想史。東方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瞿同祖(1997)。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孫詒讓(1975)。墨子閒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瑞全(1999)。儒家生命倫理學。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志明(19980000)。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郭慶藩、王孝魚(1961)。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楊伯峻(1992)。孟子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唐凱麟(2001)。西方倫理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呂不韋、高誘(1989)。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朱守亮(1984)。詩經評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讚源(1989)。中國法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鄭玄、賈公彥(1960)。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邦雄(1999)。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許慎、段玉裁(1993)。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高柏園(19960000)。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牟宗三(1980)。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徐元誥、王樹民、沈長雲(2002)。國語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陳來(20060000)。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邦雄(2004)。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來(1996)。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任繼愈(2000)。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孔安國、孔穎達(1960)。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德和(19930000)。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袁保新(20080000)。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屈萬里(1988)。詩經釋義。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孫效智(20020000)。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杜預、孔穎達(1960)。春秋左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趙岐、孫奭(1960)。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劉寶楠(1963)。論語正義。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林安梧(1988)。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學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韋政通(1994)。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葉海煙(19900000)。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錢穆(1991)。莊老通辨。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宋天正、王雲五、楊亮功(1977)。中庸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鼓應(2006)。老莊新論。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王讚源(1996)。墨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朱守亮(1992)。韓非子釋評。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老聃、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何晏、邢昺(1960)。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