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僧肇〈物不遷論〉對時間自性之辯破
書刊名:鵝湖
作者:徐敏媛
作者(外文):Hsu, Min-yu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9:2=458
頁次:頁13-24
主題關鍵詞:物不遷無住真俗不二中道格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7
僧肇以物不遷為論,旨在對時間形式萬法的思維可否安立生命存在的意義,準以緣起性空之法義,作追問式的反省與本質地勘破。在情識分別的邏輯理路上,產生不自覺以時間形式萬法,進而造成以時間決定存在的根本自性之固結。故亦以時間為一自性之存有,此則雖以緣起觀萬法,然因以物隨時而遷,萬法不能不因時間之決定而固有自性。在時空為範疇下,萬法之依因待緣只能是彼此間交錯之物理關係,永不離時空之原則。此非不思議之緣起,亦不成性空之緣起。僧肇對於俗情執時間為有的謬誤,直探中觀真俗不二之實相理,予以融通淘汰之,還原其在〈不真空論〉中對六家七宗辯破的理據。在其思想一貫性下,〈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亦恢復其破斥格義應有之力道。而〈物不遷論〉本身不只是僧肇為洞識時間與萬法之關係而作,乃有其從根本上破除萬法自性之深意。相應於中道即空即假即中之實相觀,僧肇此文雖題為「物不遷」,然非執以「不遷」,乃在不以時間決定萬法下,萬法如其存在而存在,無所謂遷與不遷,以「無住」為歸。
期刊論文
1.丁孝明(20090600)。論僧肇對六家七宗的批判。正修通識教育學報,6,35-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芳(19980400)。僧肇「物不遷論」略論。東吳哲學學報,3,2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幸玲(19970300)。格義新探。中國學術年刊,18,127-157+435-4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湯用彤(1995)。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潤生(1993)。僧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宗三(1997)。龍樹之辯破數與時。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