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易傳》與《荀子》天人觀比較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趙衛東
作者(外文):Zhao, Wei-do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71
頁次:頁31-48
主題關鍵詞:易傳荀子天人觀外在取法內在超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0
  • 點閱點閱:46
《易傳》與《荀子》在天人觀上有著明顯不同。《易傳》從道德角度規定「天」、「人」,《荀子》則從自然角度規定「天」、「人」。《易傳》主張「天人合德」,而《荀子》則主張「天人分職」。《易傳》有「天命之性」與「外在取法」兩種「天人合一」的模式,而《荀子》則只有「外在取法」一種模式。《易傳》的成聖方式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內在超越之路,而《荀子》走的卻是「積善成聖」的外在超越之路。
圖書
1.楊柳橋(1985)。荀子詁譯。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衛東(2006)。分判與融通--當代新儒家德性與知識關係研究。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振甫(199104)。周易譯注。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韋政通(199704)。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德斌(2010)。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祖漢(198609)。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群振(19870400)。荀子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積高(2000)。荀學源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名春(1994)。荀子新探。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鼓應(2007)。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璉璋(19890000)。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1994)。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荀況、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