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人道思想的開展: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簡牘的比較分析
作者:朱心怡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文史哲大系;277
ISBN:9789863390114
主題關鍵詞:孔丘儒學學術思想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黃君良(2003)。《忠信之道》與戰國時期的忠信思潮。管子學刊,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鼓應(19970800)。「天和」、「人和」與「心和」--談道家的和諧觀。明報月刊,32(8)=380,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治平(20110400)。從「忠信」到「忠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續探。經學研究集刊,10,77-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時銘(20010500)。「鄭聲淫」在經學上的糾葛及其音樂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3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龐樸(2004)。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回顧--2003年荊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報告。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璉璋(20041200)。從「樂記」探討儒家樂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4(4)=56,3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榮華(19950100)。從《孟子》和《中庸》揭露--新的詮釋模型。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8,11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博(2005)。早期儒家仁義說的研究。哲學門,11,7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邢學敏、任穎栀(2007)。王弼對「忠恕」之道的誤讀及其意義。濟南大學學報,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美燕(2009)。《荀子•樂論》與《禮記•樂記》中「情」說之辨析--兼與郭店竹簡〈性自命出〉樂論之「情」說作比較。諸子學刊,2,307-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佐藤將之(2010)。戰國早期的「非語言」統治思想以及其與「誠」概念之結合。政治科學論叢,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舒憲(2010)。六十而耳順:成聖的隱喻--兼論儒家神話。諸子學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雲韜(2011)。《大學》成篇年代新證。文苑經緯,20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志田(2011)。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適等近代學者關於「一以貫之」的新說及爭議。天津社會科學學報,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麗梅(20130300)。節節蹇蹇、永思喟如--郭店〈性自命出〉亟治德的身心氣書寫。清華學報,43(1),5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英時、盛勤、唐古(20000400)。軸心突破和禮樂傳統。二十一世紀,58,1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啟屏(20031200)。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鵝湖學誌,31,85-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學勤(2002)。〈詩論〉簡的編聯與復原。中國哲學史,2002(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學勤(2002)。《詩論》說《關雎》等七篇釋義。齊魯學刊,167,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德良(20080300)。荀子心偽論之詮釋與重建。臺北大學中文學報,4,13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宗齊(20011000)。柏拉圖和孔子詩論中的和諧說。哲學與文化,28(10)=329,925-948+974-9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佐藤將之(20070600)。國家社稷存亡之道德:春秋、戰國早期「忠」和「忠信」概念之意義。清華學報,37(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向召(2006)。「鄭聲」新論。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2000)。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竹田健二(2003)。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海博物館藏《性情論》之間的關係。「日本漢學的中國哲學研究與郭店、上海竹簡資料」會議,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哲學系、東吳大學中國哲學(外文系列)資料中心、簡帛道家資料暨新出土文獻研讀會與日本「戰國楚簡研究會」聯合主辦 (會議日期: 2003年12月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保中(1994)。由天人之際論先秦儒家思想的傳承與演變(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韓愈、李翺(1986)。論語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安宅(1931)。儀禮與禮記之社會學的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勞思光(2001)。大學中庸譯註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2006)。余英時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維揚、朱淵清(2004)。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1987)。近四十年來孔子研究論文選編。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天祥(1986)。四書辨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9)。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蔭瀏(1980)。中國音樂史綱。臺北: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200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預(1992)。春秋經傳集解。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復觀(2003)。中國人性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歐陽禎人(2003)。郭店儒簡論略。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丁四新(2005)。楚地簡帛思想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適(1977)。習學記言序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季旭昇、陳霖慶、鄭玉姍、鄒濬智(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春海(2004)。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學勤(1989)。李學勤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維明(2001)。人性與自我修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祖信、龍永芳(2005)。郭店楚簡綜覽。臺北:萬卷樓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姜廣輝(1999)。郭店楚簡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葛瑞漢(2003)。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心怡(20040000)。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丰(2003)。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的整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友蘭(1994)。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蔣伯潛、朱熹。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啟鵬(20000000)。簡帛《五行》箋釋。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夢鷗(1976)。禮記校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祖漢(2002)。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仁厚(1999)。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復觀(1979)。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朱光潛(1987)。美學再出發。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涂宗流、劉祖信(2001)。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方穎嫻(19960000)。先秦之仁、義、禮說。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學勤、林慶彰(2007)。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臺北: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新鋈(19920000)。先秦儒學論集。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盧雪崑(1991)。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段玉裁(1991)。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郭沫若(1986)。十批判書。臺北:古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耳、朱謙之、任繼愈(1985)。老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方向東(2008)。大戴禮記彙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澤厚(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榮捷(199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偉(2003)。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龐樸(1988)。帛書五行篇研究。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奇猷(1988)。呂氏春秋校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蒙培元(1996)。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蕙慧(1991)。中國古代樂教思想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勞思光(1993)。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孫希旦(1995)。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玫玲(20070000)。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皇侃(1991)。論語集解義疏。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朱熹(1983)。四書集註。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廖名春(2000)。清華簡帛研究。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釗(2003)。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胡適(20080000)。中國哲學史大綱: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屈萬里(1993)。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杜(19920000)。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臺北:藍燈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邢昺、阮元(1955)。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韓非(1979)。韓非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韋昭(1985)。國語。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班固(1988)。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魏徵(1988)。隋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孔鮒(1989)。孔叢子。山東: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劉寶楠(1991)。論語正義。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充(1993)。論衡。台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先謙(1994)。荀子集解。山東: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學勤(2001)。論語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郭沫若(1983)。樂記論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岱年(1996)。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羅光(1996)。中國哲學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劉師培(1997)。古政原始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李美燕(1998)。中國古代樂教思想(先秦兩漢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任繼愈(1998)。中國思想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姜廣輝(2000)。郭店楚簡與儒學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天虹(2002)。郭店竹簡《性字命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龐樸、謝嘉蓉(2002)。古墓新知。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孔凡岭(2003)。孔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淺野裕一(2004)。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柏拉圖、王曉朝(2007)。柏拉圖國家篇。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劉金波(2009)。《禮記》卷:禮以節情樂以發和。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丁原植(20020000)。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李零(2002)。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張立文(1986)。朱熹思想研究。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周鳳五(1999)。古文字與古文獻。臺北:楚文化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郭齊勇(2002)。儒學與儒學史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馬承源(2005)。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王弼、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來(20050000)。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楊向奎(1997)。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志躍(1994)。先秦儒學史概論。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龐朴(20000000)。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澤厚、劉綱紀(1986)。中國美學史。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徐復觀(1992)。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張岱年(1997)。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牟宗三(199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蕴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白奚(199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孟軻、趙岐、焦循、沈文倬(1996)。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左丘明、韋昭、黃丕烈(1983)。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蔡仲德(2000)。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