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拼貼的後現代都市--試論林燿德拼貼創作的政治意涵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于瑞珍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8
頁次:頁1-16
主題關鍵詞:林燿德後現代拼貼都市詩政治反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112
八0年代,是台灣後現代創作盛行的時代,在這波風潮中,羅青、黃智溶、 林燿德及夏宇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林燿德 (1962一1996)不只建構一 套後現代主義論述,更在創作中加以實踐。 林燿德從第一本詩集〈銀碗盛雪〉起,利用後現代手法描寫對於都市各種 現象的觀察與諷刺,劉紀蕙指出,由於林燿德大力引介後現代主義,討論台灣 的後現代主義現象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家,皆舉林燿德為例來說明後現代文學的 特性,其他學者也皆以「後現代」作為林燿德的標籤,林燿德幾乎和「後現代」 一詞劃上等號,「後都市詩」一詞,也在他提出之後,成為八0年代以來都市 詩的新類型,亦是其創作的一大特色。 在這一系列的後現代創作中,叉以拼貼手法創作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這類 作品大多集中在1990 年前後,除了對都市精神的探討外,林燿德更加入了他對 政治權力的觀點,對當時的政治、國際議題加以批判、諷刺,在林燿德的拼貼詩 作中,更能突顯其反諷的力道。本文將以林燿德的三首拼貼詩作:〈交通問題〉、 〈二二八〉、〈鋁罐以及人類的身世〉為例,探討詩人如何利用拼貼手法,書寫 其對政治以及國際議題的關注。
期刊論文
1.劉亮雅(20060300)。文化翻譯:後現代、後殖民與解嚴以來的臺灣文學。中外文學,34(10)=406,6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炳惠(19950700)。比較文學與現代詩篇:試論臺灣的「後現代詩」。中外文學,24(2)=278,67-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翁燕玲(200106)。林燿德研究--現代性的追索(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仁(2002)。光與火--林燿德詩論(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燿德(1996)。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臺北:文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燿德(198906)。都市之聲。臺北:漢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明娳(1995)。當代臺灣都市文學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水福(1997)。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燿德(1988)。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望堯、希孟(2000)。巴雷詩集。臺北:天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智溶(1988)。今夜,妳莫要踏入我的夢境。臺北:光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樊、林燿德(19901215)。世紀末偏航--八O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燿德(1991)。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燿德(1987)。銀碗盛雪。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燿德(1990)。一九九○。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燿德(1988)。都市終端機。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燿德(1989)。觀念對話。臺北: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大為(2004)。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1950-2004)。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須文蔚。X世代的現代詩人與現代詩,www.myfreshnet.comIBIG5Iliteraturelli_expert/wshu/archive/l0013.asp, 2010/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廖咸浩(1996)。離散與聚焦之間 : 八十年代後現代詩與本土詩。台灣現代詩史論 : 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臺北: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