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閩南語笑科劇中「聽差音」套式運用現象初探
書刊名: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賴崇仁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Chung-je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
頁次:頁17-42
主題關鍵詞:聽差音臭耳人賢彎話笑科劇親家再冤家隔壁親家MisheardTaiwanese laughing-dram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7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尹虎彬(1996)。口頭文學研究中的程式概念。民間文學論壇,1996(3),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鶴宜(20130300)。中西即興戲劇脈絡中的歌仔戲「做活戲」:藝術定位、研究視野與劇場運用。民俗曲藝,179,12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俐雯(20040600)。古今世界一大笑府--馮夢龍「笑府」喜劇美學探析。耕莘學報,2,91-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萇瑞松(20120300)。縫隙中的騷動--《三言》中三姑六婆的喜劇角色與話語研究。興大人文學報,48,2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佳蓮(20041200)。從潮州傳說「蘇六娘」說到閩臺小戲「桃花過渡」--兼談民間文藝的流播與衍變。民俗曲藝,146,285-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淑雲(20020000)。派里-洛德口頭-套語理論:對中國口傳文本研究的應用與局限性。南大語言文化學報,5(2),157-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卞鳳奎(19980900)。臺北唱片業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 (直字),12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兆南(2006)。台灣說唱文學的四句連笑科劇--以《陳水雷鬧四句打通關》為例。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台北:文津。267-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駱小所(2000)。現代修辭學。昆明:雲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1996)。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一葦(1989)。美的範疇論。台北:開明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塵封(1995)。漢語古今修辭格通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慶萱(1975)。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正治(2001)。修辭學。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望道(1989)。修辭學發凡。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0)。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台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