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民初「尊孔文社」的成立--以衛禮賢和勞乃宣的互動關係為中心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沈信甫
作者(外文):Shen, Hsinfu
出版日期:2018
卷期:40:春
頁次:頁107-130
主題關鍵詞:孔教衛禮賢勞乃宣尊孔文社同善會傳教士Teaching of ConfuciusRichard WilhelmLao NaixuanZunkong wensheA.E.P.M. missiona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1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韓行方、房學惠(1999)。勞乃宣致羅振玉書札十六通。文獻,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玉儒(20060700)。德人衛禮賢中國傳教活動與漢學成就。暨南史學,9,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國剛(1993)。衛禮賢和法蘭克福「中國學社」。文史知識,1993(3),7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樂仁、陳京英(1815)。攀登漢學中喜瑪拉雅山的巨擘--從比較理雅各(1815-1897)和尉禮賢(1873-1930)翻譯及詮釋儒教古典經文中所得之啟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2),2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銳(20130500)。衛禮賢中國觀和傳教活動的影響因素。漢學研究通訊,32(2)=126,26-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郁焄(20140300)。衛禮賢《永恆與變化》之《易》學思想與威瑪文化精神。中國學術年刊,36(春),9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ichter, Ursula(19910600)。Richard Wilhelm--Founder of a Friendly China Image in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53-181。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漢城(2009)。衛禮賢易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郁焄(2014)。衛禮賢、衛德明父子《易》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ichard Wilhelm(1926)。Die Seele Chinas。Berlin:Verlag von Reimar Hobbing。  new window
2.衛禮賢、蔣銳、孫立新(2007)。東方之光--衛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璜(1924)。孔教十年大事。太原:宗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立新、蔣銳(2004)。東西方之間--中外學者論衛禮賢。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ilhelm, Richard、王宇潔、羅敏、朱晉平(1998)。中國心靈。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志宏(2009)。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禺生、錢實甫(1960)。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ilhelm, Richard、Baynes, Cary F.(1967)。The 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李國祁(1986)。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九淵、王宗沐(1990)。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馥(1973)。秋浦周尚書(玉山)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勞乃宣(1973)。桐鄉勞先生(乃宣)遺稿。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7)。漢學與神學--基督教文化學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2008)。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2012)。西學東漸與東亞近代知識的形成和交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漢城(20141201)。西儒衛禮賢易論舉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衛禮賢、秦俊峰(2012)。德國孔夫子的中國日誌--衛禮賢博士一戰青島親歷記。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ilhelm, Richard、Reece, John Holroyd、Waley, Arthur、Shade, Maple(2007)。The Soul of China。NJ:Lethe Press。  new window
19.Wihelm, Salome(1956)。Richard Wilhelm, der geistige Mittler zwischen China und Europa。Eugen Diederichs Verlag。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素樂、任仲偉(2005)。衛禮賢--傳教士、翻譯家和文化詮釋者。國際漢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隽(2013)。「中德二元」與「易道源一」--衛禮賢和勞乃宣交誼與合作之中國文化背景。世界漢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