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詩經》「昊天罔極」的多義性詩義:論「孝義」與「怨天」的釋讀紛歧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義雄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
頁次:頁219-242
主題關鍵詞:訓詁昊天罔極無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8
  • 點閱點閱:2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於年久代湮,許多詞義與語法雖經研究,仍難有所共識,以致注疏分歧,遂使後人讀《詩》困擾多矣。《詩經.小雅.蓼莪》描寫苦役悼念父母,詩人怨訴無法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真情流露,倍極哀痛,幾於一字一淚。由於「昊天罔極」存在中性解讀空間,致使衍生三種不同的詮釋爭議。一者:是對此句皆無所注以中性詩義視之。二者:明代以前《詩》注將「罔極」釋作「無窮、無極」,以蒼天「無窮無盡」比喻父母恩德深厚。三者:是將「罔極」釋作「不傭、不惠、無良、缺德、無常、無準則、無標準」,詩人怨蒼天「無常難測」,抒發失恃無法報答養育深恩的哀怨。此論述最早見於清代學者王引之《述聞》。近代知名學者屈萬里先生繼王引之後,更進一步標明「極」字均以「中正」解釋,認為「罔極」為詩人詈物用語,見於三百篇者義皆無殊。因此《詩》三百篇的「罔極」均解為「無良」,訓「罔極」為離中正之行,詩人所謂無良,即今語「缺德」。故「昊天罔極」乃詈天之語,並非形容父母深恩。其論述突破明清之前的見解,頗受今日學者認同。「罔極」一詞如單從字詞本義注解為「不中」或「無窮極」,後兩種論述皆有所憑據。然而如此尚不能窺其原型含義,故本文將試從「昊天罔極」的中性詩義,「怨天」詩義,以及「敬天」孝義倫理歸屬的三個面向,據此探討釋讀歧異的根本原因,最終並證明「怨敬」之義方為無偏無頗之理
期刊論文
1.黃忠慎(20100500)。心學語境下的《詩經》詮釋--楊簡《慈湖詩傳》析論。東吳中文學報,19,231-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忠慎(20070600)。嚴粲《詩緝》以文學說《詩》及其在經學史上的意義。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4,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查昌國(1993)。西周「孝」義初探。中國史研究,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筱芳(2004)。《詩經》怨天詩新解。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金發(2014)。《詩經》「罔極」說。中州學刊,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翟相君(1986)。《詩經.蓼莪》新解。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尚園園(2012)。從視域融合的角度看「〈芣苢〉主題的解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慧(2017)。《詩經‧小雅‧蓼莪》「昊天罔極」釋義辨補。渤海大學學報,20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焯(1985)。詩疏平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本漢、董同龢(1960)。高本漢詩經注釋。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裴普賢(1983)。詩經評註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引之(2010)。經義述聞。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2007)。真理與方法。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忠慎(2008)。詩經全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玉潤(1986)。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滕志賢(2000)。新譯詩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秉鈞(1990)。白話尚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珍玉(20070000)。詩經訓詁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屈萬里(1983)。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84)。書傭論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屈萬里(1985)。屈萬里先生文存。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司馬遷(1984)。史記。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玄(1984)。毛詩注疏。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徳明、孔穎達(1984)。春秋左傳注疏。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陸法言、陳彭年(1985)。覆宋本重修廣韻。台北市:新文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契嵩(1996)。鐔津文集。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轍(1984)。詩集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樗、黃櫄(1984)。毛詩李黃集解。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質(1984)。詩總聞。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處義(1984)。詩補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1984)。詩經集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簡(1984)。慈湖詩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岊(1984)。《毛詩講義》提要。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岊(1984)。毛詩講義。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段昌武(1984)。段氏毛詩集解。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嚴粲(1984)。詩緝。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瑾(1984)。詩傳通釋。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玉汝(1984)。詩纘緒。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公遷(1984)。詩經疏義會通。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梁寅(1984)。詩演義。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廣(1984)。詩傳大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季本(1984)。詩說解頥正釋。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何楷(1984)。詩經世本古義。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次仲(1984)。待軒詩。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84)。欽定詩經傳說彙纂。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乾學(1999)。讀禮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姚際姮(2012)。詩經通論。新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胡承珙(1999)。毛詩後箋。台北市: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程俊英(1980)。詩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屈萬里(1990)。古籍導讀。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呂珍玉(2012)。詩經詳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復觀(2014)。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朱孟庭(20120000)。詩經的多元闡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錦鋐(2007)。新譯莊子讀本。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毛亨、馬瑞辰(1989)。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肖群忠(20020000)。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鄔可晶。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大經》補釋二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坤鵬(20130226)。清華簡〈芮良夫毖〉篇箋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光(1997)。中國對帝—天的信仰。神學論集。台北市:光啟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