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異」的敘述
書刊名: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陳世昀
作者(外文):Chen, Shih-yu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2:2
頁次:頁235-270
主題關鍵詞:神異怪異災異志怪小說MiraculousWeirdDisaster-strickenZhigua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8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丁敏(20060700)。漢譯佛典《阿含經》神通故事中阿難的敘事視角試探。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淵清(2000)。魏晉博物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5),4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琦(2008)。方相氏源流考。天府新論,2008(3),138-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麗真(19930600)。論魏晉的孝道觀念及其與政治、哲學、宗教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2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紹釚(1993)。文言夢小說的發展軌跡。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2),5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詹蘇杭(2009)。讖緯與漢代童謠。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4(6),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慶炳(19891200)。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3,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磊(2007)。論六朝時代「妖怪」概念之變遷--從《搜神記》中之妖怪故事談起。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5(6),669-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放(2003)。民眾信仰與六朝社會。東方論壇,2003(3),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麟(2004)。古代小說的史鑒功能和勸戒功能--中國古代小說評點派研究二題。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1),1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富士(19961200)。六朝時期民間社會所祀「女性人鬼」初探。新史學,7(4),9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苑如(20060900)。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苑如(19960300)。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念所作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365-4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苑如(19990300)。《異苑》中的怪異書寫與諧謔精神研究--以陳郡謝氏家族的相關記載為主要線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4,5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景鸘(19601200)。方相氏與大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1,12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尹策(2017)。敘述姿態與敘述內容的分裂:中古志怪小說的「虛」與「實」。學術交流,11,181-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維剛(20150300)。孫權冊封蔣子文的歷史意義--從南朝封神現象談起。興大人文學報,54,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曉梅(2015)。魏晉南北朝時期祥瑞災異的特點。隴東學院學報,26(2),8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兆望(199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兵。江西社會科學,1997(2),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英剛(2013)。佛教與陰陽災異:武則天明堂大火背後的信仰及政爭。人文雜誌,12,8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俊(20190100)。論神聖空間的審美意涵。哲學與文化,46(1)=536,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陽清(2010)。論漢魏六朝志怪的預敘敘事。廣西社會科學,20(3),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董剛(2018)。《晉書》陶侃「折翼」之夢與「窺窬之志」探赜。中華文史論叢,2018(1),5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董艷玲(2015)。南北朝時期項羽神信仰的文化內涵。齊魯學刊,2015(1),12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振華(2014)。試析儺禮中方相氏的地位嬗變。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76-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華斌(1992)。方相、饕餮考。戲劇藝術,1992(3)=59,4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康韻梅(1987)。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明勳(1988)。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莉娜(2014)。唐修《晉書》取材六朝志怪小說考(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大猷(2013)。魏晉時期喪葬禮儀與孝道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衣若芬、劉苑如(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ung, Carl Gustav、姜國權(2011)。人、藝術與文學中的精神。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良(1987)。續齊諧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干寶、汪紹楹(1985)。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明勳(2011)。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劍國(2005)。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孟昭蘭(2005)。情緒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房玄齡、楊家駱(2008)。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國良(1995)。顏之推冤魂志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1986)。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敬叔、范寧(1996)。異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嘉、蕭綺、齊治平(1982)。拾遺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立元、李鈞(2002)。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義(2009)。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霖、李桂奎、韓曉、鄧百意(2009)。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之推、王利器(1999)。顏氏家訓集解。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豐楙(2010)。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湘蘭(2011)。中古敘事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青(200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信仰與神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豐楙(1996)。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法民(2005)。怪誕藝術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柳田聖山、吳汝鈞(1982)。中國禪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國良(1984)。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英時(1987)。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余英時(2007)。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逯耀東(20000000)。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荀悅、張烈(2001)。兩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沈約、楊家駱(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尤雅姿(2011)。魏晉南北朝志怪選。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孝廉(1975)。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海波(2005)。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朱嵐(2010)。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發展史。北京:國家行政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Jung, Carl Gustav、石磊(2017)。人生與信仰:分析心理研究。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逯耀東(2014)。魏晉史學及其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富士(20080000)。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班固、陳立、吳則虞(2007)。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孝廉(1987)。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明(1987)。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國良(1978)。搜神後記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石峻、樓宇烈、方立天(1981)。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舒憲(1999)。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葛兆光(1998)。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葛兆光(2003)。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魯迅(1997)。古小說鈎沉。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國良(19990000)。冥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謝明勳(1999)。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臺北市: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謝明勳(20030000)。六朝小說本事考索。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胡萬川(20050000)。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魯迅、周錫山(2009)。中國小說史略。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Eliade, Mircea、王建光(2002)。神聖與世俗。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勰、周振甫(1981)。文心雕龍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華、周日用、范寧(1980)。博物志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胡應麟(2001)。少室山房筆叢。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肖群忠(20020000)。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豐楙(2010)。[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導論。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