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父母對於子女送終行孝的期待--以樂齡大學學生為例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李慧仁
作者(外文):Lee, Hui-je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1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孝道樂齡大學送終Filial piety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ampHandling funerals for paren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1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周雅容(19970400)。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查昌國(2001)。論西周孝尊祖敬宗抑制父權。史學理論研究,2001(2),67-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俊(20170200)。儒墨喪葬禮儀之爭論衡。哲學與文化,44(2)=513,19-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2007)。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維喬、楊寬、沈延國、趙善詒(1937)。呂氏春秋彙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孔穎達(1978)。尚書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阮元(2002)。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穎達、阮元(1978)。禮記。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尹仲容(1958)。呂氏春秋校釋。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7)。禮記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光輝、楊國樞(2008)。中國人的孝道:心理學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焦循(1988)。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希旦(1976)。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鈴木清一郎、馮作民(1989)。增訂台灣舊慣習俗研究。臺北:眾文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寶楠、劉恭冕(1992)。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伯峻(1960)。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康學偉(1992)。先秦孝道研究。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慧仁(2017)。善終與送終:從儒家喪禮探究可行的進路。翰蘆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肖群忠(20020000)。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司馬遷(196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余德慧、林麗雲(1991)。中國人的新孝觀:親恩與回報。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70719)。父母身後事子女不敢問.卻有6成4的長輩希望子女主動談.人生終章要生活愉快、信託安養、醫療自主並預立遺囑以成就圓滿人生,https://lkk.ntpc.gov.tw/News/Detail?wnd_id=4&id=4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80302)。港78%大學生不知父母臨終決定.比率超台韓,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80302/bkn-20180302185115373-0302_00822_00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光輝(20050000)。孝道的心理與行為。華人本土心理學。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國樞(1988)。中國人之孝道觀的概念分析。中國人的蛻變。桂冠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