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資本與戰爭遺緒的共構:以臺灣外省籍男作家於《亞洲畫報》短篇小說徵文比賽之獲獎現象及其意義為例
書刊名:東亞觀念史集刊
作者:王鈺婷
作者(外文):Wang, Yu-t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5
頁次:頁221-266
主題關鍵詞:亞洲畫報短篇小說徵文比賽臺灣外省籍男作家文化資本戰爭遺緒彭歌Asia Pictorial short story competitionTaiwan's mainland-born male authorsCultural assetWar legaciesPeng K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3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蘇偉貞(20110600)。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南來文人的香港書寫--以一九五○年代為考察現場。中國現代文學,19,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慕容羽軍(2007)。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概述。文學研究,2007(8),16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玫瑛(20121200)。戰爭敘事中的身體論述與陽剛主體形構--以《從黑夜到天明》與《小英雄與老郵差》為例。臺灣文學學報,21,65-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子雲(1985)。我印象中的香港文化界。文訊月刊,20,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20150600)。戰爭敘事與敘事戰爭:延安,金門,及其以外。中國現代文學,27,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亞洲畫報》編輯部(1955)。《亞洲畫報》二週年紀念舉辦短篇小說比賽。亞洲畫報,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亞洲畫報》編輯部(1958)。本報與短篇小說比賽運動--第四屆「普通組」獲獎揭曉。亞洲畫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怡寧(20101000)。1950年代《文友通訊》作家群的文學生產與文化位置。臺灣文學評論,10(4),100-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肇政(1983)。文友通訊。文學界,5,117-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巧雲(20110400)。從譯腦到殖民地經驗的再翻譯--初探跨語世代的後殖民翻譯。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2,13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建忠(20121200)。「美新處」(USIS)與臺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臺、港雜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52,21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嗣汾(1985)。淺談香港文壇。文訊,20,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〇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2018)。女性、戲劇與戰爭:五〇年代臺灣小說中的女演員形象分析--以潘人木、彭歌、司馬桑敦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佳馨(2008)。1950年代台港現代文學系統關係之研究:以林以亮、夏濟安、葉維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樹森(2007)。從諾貝爾到張愛玲。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宏倫(2014)。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歌(2009)。憶春臺舊友。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歌(1972)。彭歌自選集(短篇小說)。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文(1955)。當代中國自由文藝。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2007)。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誦聖(20150000)。現代主義.當代臺灣:文學典範的軌跡。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香港文學研究小組、梁秉鈞(2008)。書寫香港@文學故事。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奭學(20120000)。異地繁花:海外臺灣文論選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金恆杰(1959)。亞洲短篇小說選。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封德屏、張素貞(2015)。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71:彭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嗣汾(1956)。亞洲短篇小說選。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歌(1975)。彭歌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歌(1978)。戲與人生。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歌(2015)。自強之歌。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彭歌(1955)。亞洲短篇小說選。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雪娥(1960)。亞洲短篇小說選。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2000)。香港新文學年表(1950-1969年)。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夏志清(1987)。夏志清文學評論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