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隋代樂府詩豔情風格變異之探討
書刊名: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作者:廖敏惠
作者(外文):Liao, Min-hui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6:2
頁次:頁213-234
主題關鍵詞:隋代樂府詩豔情風格觀看擬作Sui DynastyYuefuErotic poetryGazeImitating wor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王國瓔(20090700)。詠物與宮體之盛--再訪「齊梁詩」。世新中文研究集刊,5,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志熙(1995)。齊梁擬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之流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毓瑜(19951200)。由話語建構權論宮體詩的寫作意圖與社會成因。漢學研究,13(2)=26,259-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月(19670100)。梁簡文帝與宮體詩。純文學,1(1)=1,90-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振甫(1986)。什麼是宮體。文史知識,1986(7),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一瑾(20150400)。石崇〈王明君辭〉、班婕妤〈怨歌行〉的美學意象及傳遞。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30,17-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思道、祝尚書(2001)。盧思道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鐸(1932)。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嘉瑩(1997)。清詞叢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運熙(1962)。樂府詩論叢。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道衡、沈玉成(1991)。南北朝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可均(200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力堅(1997)。從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光、胡三省、章鈺(2007)。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子顯、楊家駱(1987)。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曉勤(1997)。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延壽、楊家駱(1980)。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滌非(1984)。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侃如、馮沅君(1956)。中國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瑤(1986)。中國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柯慶明、蕭馳、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2009)。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上海古籍出版社、王根林、黃益元、曹光甫(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鐘嶸、王叔岷(1992)。鐘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蕭統、李善(1987)。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先寧(1993)。北朝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章太炎、陳平原(2003)。國故論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先寧(1997)。北朝文化特質與文學進程。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薛道衡、袁敏(2015)。薛道衡集校注。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袁行霈(1986)。中國文學史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元白詩箋證稿。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Jung, Carl Gustav、莊仲黎(2017)。榮格論心理類型。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聞一多(1982)。聞一多全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康正果(20160000)。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釀出版。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呂正惠(1985)。唐詩論文選集。台北:長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丁福保(1995)。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隋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文學史編輯小組(2001)。新編中國文學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毛亨、鄭玄、孔穎達、阮元、盧宣旬(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次澄(2011)。南朝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國瓔(2018)。中國文學史新講。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熹、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委會(1981)。詩集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杜佑、王雲五(1935)。萬有文庫。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姚察、謝炅、魏徵、姚思廉、楊家駱(1980)。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陵、張葆全(2007)。玉台新詠譯注。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新校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康熙、中華書局編輯部(197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梅家玲(2006)。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傅樂成(2009)。隋唐五代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1982)。中國古代經濟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葉慶炳(1966)。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勰、陸侃如、牟世金(1961)。文心雕龍譯注。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魏徵、房玄齡、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于志甯、李淳風、楊家駱(1980)。新校本隋書附索引。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師培、舒蕪(1959)。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靜農(2004)。中國文學史。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勰、周振甫(1994)。文心雕龍注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皮錫瑞、周予同(1959)。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運熙、楊明(1989)。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屈原、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1996)。屈原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胡應麟、王國安(1979)。詩藪。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