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的夫妻關係—以禮律規範為中心
作者:劉燕儷
作者(外文):Yenlih Li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高明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夫妻關係禮律婦女史性別唐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85
拙稿主要是探討兩性關係中的夫妻關係,由禮教、律令與實況三方面來說明。其中實況部分,受限於文獻的制約,內容多偏重唐代的中上階層,特別是士族階層,實非得巳。
首先,關於夫嫡妻方面。唐代禮教規範,主要是以東漢儒家禮教規範為主體,再加上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而形成。其內涵即是「夫為妻天」、又是「夫妻齊體」。「夫為妻天」,夫類同於父,夫妻之間呈現出明顯的上下尊卑關係;「夫妻齊體」,夫類同於兄,夫妻之間是如同手足的長幼關係。這二種不同位階的關係,同時並存在禮教規範的夫妻關係上。有唐一代,這二種關係消長競合中,「夫妻齊體」的長幼關係是唐代禮教規範的主流。此外,受到魏晉時期重情的影響,夫妻義合的內涵,除表達「婚儀(義)」結合的概念外,日久生情的恩義感也是夫妻之義。在禮教所規範的夫妻相處,除沿習先秦傳統的夫妻賓敬、西漢時期如同君臣般嚴肅相處模式外,東漢以後到隋唐時期,夫妻的相待尚有如同父子、兄弟、朋友,及琴瑟和諧等模式。
引禮入律的唐代律令,對於夫嫡妻關係的規範,一方面是對於夫妻關係的締結與結束,做了十分嚴謹的界定;一方面,引入夫妻禮教規範的「夫妻義合」、「夫為妻天」與「夫妻齊體」夫妻觀,做為夫妻法律量刑定罪的標準。
唐代社會的夫妻關係實態,在夫妻關係的締結方面,魏晉以降出現的姻緣天定說,盛行於唐朝。在夫妻實際生活方面,則出現違禮背律的情形,一見於唐代模範妻子的節婦們;二見於妻子的大量長期歸寧娘家;三見於夫妻婚外情的盛行。在夫妻的相處方面,多樣化是其主要特點,妒婦悍妻與實踐禮教典範夫妻並呈。然而,不論是妒妻與懼內之夫,或是相敬如賓的夫婦,其表現夫妻親密情感的行為,畫眉之樂是最常見到的。以畫眉來表達夫妻親密的情感,是唐人特有作風。
接著,關於夫妾、妻妾與妻贅婿方面。唐代禮教規範的夫妾、妻妾關係,同於夫嫡妻關係的情形,東漢時期的禮教規範為其主流。唐代儒家禮教規範的夫妾關係有二,一是妾不可齊体於夫;一是一夫多妾,妾不可升為妻。在這種情形下的妾,其與夫的關係是妾事夫如君,妾義從於夫,此由《大唐開元禮》中的夫妾之間的服喪禮制即知。妻妾關係方面,在妻妾之位不可易原則下,妾視妻為期親尊長,妻視妾為期親卑幼,所以家庭中妻妾形同期親長幼關係,妻妾為義合等。
至於禮教規範的妻贅婿關係,大概同於一般的夫嫡妻關係,如《大唐開元禮》就無贅婿的特別規定,一律視之為婿。
唐律中對於夫妾與妻妾關係的規定,受到儒家禮教規範影響極大。夫妾關係的締結,立有婚書、有一定的婚儀,故律稱夫「娶妾」。不過,由於夫娶妾沒有六禮中的親迎與同牢合巹禮儀,所以妾屬賤流。妾與嫡妻因而有別,不得齊体於夫。夫妾關係的結束,屬於由夫單方面的結束彼此關係。妻與妾方面,妻妾關係的開始與結束,都視她們是否與夫建立關係或終止來決定。但是,夫的死亡並不一定會促成妻妾關係的消失,反而會因妻妾的共同守志不嫁而強化妻妾的關係。就律文的內容分析,夫妾關係主要有妾以義相從於夫,及妾準同夫的家屬關係二種。妻妾關係,有妾視妻等同於夫君的女君,及妾視妻為其為期親尊長二種。妾視妻為女君時,妻妾關係如同夫妾關係般的上下尊卑關係;妾以期親尊長奉妻時,妻妾關係是屬於家內的長幼關係,妻妾相犯的唐律規定即是這個原則的實踐。
男子婚後從女居的現象,唐律稱為就婚夫,其與共居娘家的妻子之關係,唐律蓋視同於一般的夫(嫡)妻關係。
唐代夫妾關係的實態。在夫妾關係的形成方面,妾大致由賞賜、贈予、強奪、買賣、私奔等途徑而來;夫與妾的生活情形,從史籍的資料看來,妾是造成夫婿名聲受損,甚至聲敗名裂的禍首之一。妾在夫婿的日常生活中,是以色侍人的物化、工具性角色,隨時可以棄放、取代的。但是,若觀察妾墓誌資料,夫妾生活之內容郤呈現另類風貌。就墓誌銘所述,這些緣色藝而為夫妾者,大多數有為夫婿生下子女。在家內的生活中,妾主祭祀,照顧子女、夫婿家人等,其所行所事與正妻並無太大之差異。在她們與夫婿關係存在其間,夫婿甚少有婚娶的現象,妾去世之後,有不少是葬在夫家的墓塋。透過妾的墓誌銘資料,從而增進我們對於唐代夫妾關係、夫妾家內生活的了解,例如極為少數的妾,在唐代的夫妾關係中,扮演著如同正妻般的角色,這樣的說法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就唐代現存極有限文獻資料,妻妾相處實情,是妻妾共處一室時,妻遇妾如婢,媵妾甚至受到凌虐,殺害。
拙稿對於唐代贅婿的定義,乃指從妻居者。唐代的贅婿,雖有貧家子入贅而受到歧視的情形,但是應是有一定比例是不得志的士人、武將,入贅於權貴、名門之家,以為趨附的階梯,而權勢之家也樂於招贅,為女求婿。這些居於妻家的女夫,不一定開始就會受到妻家的歧視,而他與妻子的關係,大概是同一般的夫(嫡)妻關係,其所生之子嗣仍從己姓。他的子女在妻家並沒有受到輕視,反因受到母族庇蔭而能自立,甚至功成名就。
1、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玉波《歷史上的家長制》,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王玉波《中國家長制家庭制度史》,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
王玉波《中國古代的家》,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
王紹璽《小妾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牛志平《唐代婚喪》,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史鳳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甘懷真《唐代家廟禮制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91。new window
向淑雲《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1。
池田溫《中國古代籍帳研究》,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1983。
宋大川《唐代教育体制研究》,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2。
李永祜主編《奩史選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4。
李燕捷《唐人年壽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周勛初《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
周鳳五《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86
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
林素珍〈魏晉南北朝女教概述〉,《國文學誌》2,1998。new window
胡文諧編著《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姜躍濱《中國妻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姜伯勤《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高世瑜《唐代婦女》,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
高明士等合著《隋唐史》,台北,空中大學,1997。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
徐道鄰《唐律通論》,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陶希望《婚姻與家族》,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new window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台北,里仁書局,1982。new window
陳恪寅《金明館叢稿二編》,台北,里仁書局,1981。
陶毅、明欣《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台一版,1993。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0。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張妙清等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
湯承業《李德裕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3。new window
黃永武主編《敦煌叢刊初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程薔、董乃斌《唐帝國的精神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
楊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中華書局,1962。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楊際平《五¾十世紀敦煌的家庭與家族關係》,長沙,岳麓書社,1997。
董家遵著,卡恩才整理《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州人民出社,1995。
趙和平《敦煌寫本書儀研究》,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
劉永聰《女性與歷史¾¾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
劉海峰《唐代教育與選舉制度綜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new window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中國伙伴關係研究小組著、閔家胤主編《陽剛與陰柔的變奏¾¾兩性關係和社會模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潘維和《唐律家族主義論》,臺北,嘉新水泥公司,1968。
閰愛民《中國古代家教》,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戴炎輝《中國身分法史》,台北,司法行政部,1959。
載炎輝《唐律通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70。
戴炎輝《唐律各論》台北,三民書局,1965。new window
譚蟬雪《敦煌婚姻文化》,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
賴中榮、林廷陽《唐詩中夫妻之情誼》,未刊稿,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1999。
顧鑒塘、顧鳴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4。new window
(二)期刊、論文(含學位論文)
(1).期刊與單篇論文
牛志平〈唐代妬婦述論〉,《人文雜誌》1987-3,1987。
牛志平〈說唐代懼內之風〉,《史學月刊》1988-2,1988。
牛志平〈唐代的姻緣天定說〉,《歷史月刊》1989-5,1989。
牛志平〈從離婚與再嫁看唐代婦女的貞節〉,收入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毛漢光〈唐代婦女家庭角色的幾個重要時段¾¾以墓誌銘為例〉,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王壽南〈唐代公主之婚姻〉,收入《第一屆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上,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1982。
甘懷真〈中國中古時期君臣關係初探〉,《台大歷史學報》21,1997-12。new window
甘懷真〈中國中古時期制禮觀念初探〉,收入《史學:傳承與變遷 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台大歷史系,1998。
李正宇〈《下女夫詞》研究〉,《敦煌研究》1987-2,1987。
李必友〈魏晉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點〉,《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2,1999。
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台北,《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1994。new window
李貞德〈漢唐之間的「生子不舉」問題〉,《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6-3,1995new window
李貞德〈漢唐之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7-3,1996new window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¾¾臺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7-2,1996new window
李貞德〈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¾¾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8-2,1997new window
李貞德〈漢魏六朝的乳母〉,《中研院史語所集刊》70-2,1999new window
李貞德〈漢唐之間的母親〉,國科會結案報告NSC88-2411-H-001-019
李斌城、李錦銹等著《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李樹桐〈唐代婦女的婚姻〉,《師大學報》18,1973。new window
周一良〈敦煌寫本書儀考(之二)〉,收入《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林茂松〈唐律之法律哲學—崇禮教〉,《中國一周》674,1963-3。
胡詠超〈唐代戶婚律溯源〉,《新亞書院學術年刊》3,香港,1961。
高世諭〈唐代的官妓〉,《史學月刊》1987-5,1987。
高世諭〈婦女史研究三議〉,《婦女研究論叢》1997-3,1997。
高明士〈唐代私學的發展〉,《台大文史哲學報》20,1971。new window
高明士〈唐代敦煌的教育〉,《漢學研究》4-2,1986。new window
高明士〈從律令制度論隋代的立國政策〉,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new window
高明士〈隋代的制禮作樂¾¾隋朝立國政策研究之二〉,收入黃約瑟、劉健明主編《隋唐史論集》,香港,1993。
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律令制度的成立¾¾唐朝立國政策研究之二¾¾〉,《漢學研究》11-1,1993。new window
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¾¾唐朝立國政策研究之¾¾〉,收入《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高明士〈中國律令與日本律令〉,《台大歷史學報》21,1997。new window
桂齊遜〈《唐律疏議‧名例律》卷6〈同居相為隱〉(第46條)解讀〉,收入高明士主持,教育部委辦《「唐律研讀會」報告書》,台北,2001.12
祝總斌〈略論晉律之”儒家化”〉,《中國史研究》1985-2,1985。
陳弱水〈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係〉,《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997。new window
陳弱水〈從〈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與心態的幾個方面〉,《新史學》卷10-2,1999。new window
陳惠馨〈從法律面談中國婦女在家庭地位之變遷〉,收入《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8。new window
梁瑞敏〈唐代婦女的家庭地位〉,《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3,1999。
黃玫茵〈唐代殺人罪的法律規範〉,收入《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2000.11。
黃源盛〈唐律中的禮教法律思想〉,收入《政大法學評論》,1997-12,1997。new window
黃嫣梨〈中國傳統社會的法律與婦女地位〉,《北京大學學報》1997-3,1997。
張文昌〈《唐律疏議》與「三禮」〉,收入高明士主編《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傅樂成〈唐人的生活〉,《食貸》4-1、2,1974。
焦杰〈唐代的姬妾及其社會地位〉,《陜西師大學報》1996-2,1996。
趙邦彥〈九子母考〉,《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2-3,1931。new window
裴普賢〈三百篇中倫理詩舉例〉,收入《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
鄭阿財〈敦煌寫本「崔氏夫人訓女文」研究〉,《中興法商學報》19,1984。
鄭阿財〈「義山雜纂」研究〉,收入《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唐代研究學者聯誼會編,1989。
鄭阿財〈敦煌蒙書析論〉,收入《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編印,1991。
鄭家雯〈《三水小牘》婢妾故事分析〉,《輔大中研所學刊》8,1998。new window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劉增貴〈唐代婚姻約論〉,《成大歷史學報》5,1978。new window
劉增貴〈試論漢代婚姻關係中的禮法觀〉,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劉增貴〈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妾〉,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new window
趙超〈由墓志看唐代的婚姻狀況〉,《中華文史論叢》1987-1,1987。
蔡瑜〈從對話功能論唐代女性詩作的書寫特質〉,收入《中國女性書寫¾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生書局,1999。
閰源中〈東漢時代家庭倫理的思想淵流源〉,收入《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主編,1999。
盧建榮〈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5,1997new window
盧建榮〈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6,1998new window
戴炎輝〈中國固有法上之離婚法〉(一),《法學叢刊》16-2,1971。new window
戴炎輝〈中國固有法上之離婚法〉(二)(《法學論叢》16-3,1971。new window
顧頡剛〈贅婿〉,收入《史林雜識初編》,台北,出版者不詳。
(2).學位論文
甘懷真《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new window
吳月蕙《唐人家庭倫理詩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李貞德《西漢律令中的倫常觀》,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李淑媛《唐代婦女之法律地位》,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93。
李淑媛《唐宋家庭財產繼承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99。new window
杜麗香《唐代夫妻懷贈詩與悼亡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
周次吉《唐碑誌所見女子身分與生活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1991。new window
卓美月《唐代家訓所表現之家庭教育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侯冷英《唐律上婚姻規定之探討》,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徐秀芳《以教育和法律的角度試論唐代婦女的角色》,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許翠雲《唐代閨怨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8。
桂齊遜《唐代「判」的研究¾¾以唐律與皇權的互動關係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1996。new window
張文昌《唐代禮典的傳纂與傳承》,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黃源盛《漢代春秋折獄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曾美雲《六朝女教問題研究¾¾以才性、南北、妒教為中心》,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6。new window
廖宜方《唐代的母子關係初探》,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new window
鄭雅如《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new window
樊亞香《從唐明律的比較看明代妻權之低落》,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
閰鴻中《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1997。
2、外文部分
(一)專書
下見隆雄《儒教社會と母性¾¾母性の威力の觀點でみる漢魏晉中國女性史》,東京,研文出版,1994。
山崎純一《教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研究¾¾『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¾¾》,東京,明治書院,昭和61年。
山崎純一〈張華『女子箴』おめぐつて¾¾後漢後期.魏晉間後宮女性訓考¾¾〉,《中國古典研究29》,1984。
仁井田陞《中國身分法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第2版,1983。
那波利貞《唐代社會文化史》,東京,創文社,1974。
崛敏一《中國古代の身分制¾¾良と賤¾¾》,東京,汲古書院,1987。
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の原理》,東京,創談社,第3版,昭和56年。
愛宕元《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舍,1997。
演口重國《唐王朝賤人制度》,京都,京都大學東洋史研究會,昭和41年。
藤川正數《魏晉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禮の研究》,東京,敬文社,昭和35年。
(二)期刊、論文(含學位論文)
川村康〈宋代贅婿小考〉,收入《柳田節子先生古稀記念 中國の伝統社會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
山崎純一〈兩唐書列女伝と唐代小說の女性たち¾¾顯彰と勸誡の女性群像¾¾〉,收入石川忠久編《中國文學の女性像》,東京,汲古書院,昭和57年。
大澤正昭〈唐宋變革時期的婚姻與家族¾¾ 一夫一妻婚姻的意識形態與社會實態〉,收入國史館主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國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1990。
市原亨吉〈唐代の「判」について〉,京都,《東方學報》33,昭和38年。
那波利貞〈《元和新定書儀》と杜有晉の編する《吉凶書儀》とに就いて〉,《史林》45-1,1962。
翁育瑄《唐代の家と家族¾¾墓誌を中心に¾¾》,お茶の水女子大學碩士論文,1997。
翁育瑄〈七世紀~十世紀初中國上流階級家族形態¾¾墓誌を中心に¾¾〉,《お茶の水史學》44,2000
翁育瑄〈唐代における官人階級の婚姻形態¾¾墓誌を中心に¾¾〉,《東洋學報》83-2,2001。
翁育瑄〈從名例律的規定看家內的身份級¾¾唐代的主從關係〉,發表於《唐律名例律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
Lee,Jen-der(李貞德) Women and Marriag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Disun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2。
Patriccia Buckley Ebrey The Inner Quarters: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Lee,Jen-der(李貞德) ”The Life of Women in the Six Dynasty”台北,《婦女與兩性學刊》4,1993。
陳弱水” Empress Wu and proto-feminist sentiments in T’ang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