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挫折復原力與社會控制對警察職場不當行為之影響
書刊名:執法新知論衡
作者:翁萃芳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7:2=34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外勤警察人員職場不當行為挫折復原力社會控制職場監督規範認知Field police officerMisconduct at workplaceResilienceSocial controlCareer supervisionSpecification for cogni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卓淑玲、邱發忠(19991200)。士兵生活適應問題、因應策略及相關變項關係之初探。復興崗學報,68,165-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binson, S. L.、Bennett, R. J.(1995)。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8,555-572。  new window
3.林志哲(20070300)。發現復原力--一個來自心理脈絡的觀點。輔導季刊,4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萃芳(20150600)。外勤警察人員挫折復原力之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學報,52,18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萃芳(20141200)。外勤警察人員社會控制之初探。警政論叢,14,143-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萃芳(20111200)。警察人員職場不當行為之初探。警政論叢,11,9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onner, C. M.、Fridell, L. A.、Jennings, W. G.(201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Police Misconduct: A Multi-Agency Study of First-Line Police Supervisors。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43(7),841-862。  new window
8.Donner, C.、Maskaly, J.、Fridell, L.(2016)。Social bonds and police misconduct: An examination of social control the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workplace deviance among police supervisors。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39(2),416-43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能傑(2003)。建立公共服務倫理規範--以OECD的標竿經驗。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台灣透明組織、國際透明組織、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大學公企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玉書、林健陽(2010)。女性犯罪原因與處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培璇(2008)。職場暴力知覺與員工偏差行為之關聯性: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浤毅(2008)。職場友誼對職場偏差行為的影響--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政佑(2005)。自我控制與軍隊士兵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蓉(2009)。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復原力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以生涯管理行為為中介變項(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健榕(2006)。工作壓力與員工偏差行為之關係:人格特質及社會支持之調節效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伯榕(2009)。難應付顧客知覺對表層偽裝與職場不當行為的影響:專業承諾的干擾角色(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苑茹(2006)。挫折復原力、自我概念與社會支持對國軍士兵自傷行為傾向關係之探究(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怡禎(2006)。組織中的雇用關係與職場偏差行為:員工犬儒主義的中介角色及誠信性格的調節效果(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冠琪(2005)。生活壓力、自我韌性、衝動性格與國中生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靜芬(2003)。我國公務人員行政倫理困境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中級主管為研究對象(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淑蓉(2009)。臺北縣市國小教師生活壓力、復原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慧君(2005)。探究員工偏差行為之前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明志(2008)。酒後駕車者之問題行為症候群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雲芬(2006)。效益管理導向之活動計劃模式對國中生復原力與自我控制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賀豫斦(2008)。臺北市師範院校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挫折復原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家珍(1999)。緊張與少年偏差行為:Agnew一般緊張理論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秀足(2004)。國中生生活壓力、自尊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嚴健彰(2003)。出獄人復歸社會更生歷程之研究--從復原力的觀點探討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曉春、林瑞穗、章英華、詹火生(1980)。社會學概要。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德輝、楊士隆(2001)。犯罪學。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armezy, N.(1985)。Stress resistant children: the search for protective factor。Recent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Oxford:Pergamon Press。  new window
2.陳明傳(2001)。警政哲學與警察倫理。警察學總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