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販毒罪量刑因子之研究
作者:黃子宜
作者(外文):HUANG TZU-YI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士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販毒認罪因素減刑行為模式犯罪熱點賽局理論量刑因子the Drug traffickingReduce a penaltyPleading factorsBehavior patternsCrime hot spotGame theorySentencing facto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本研究比較他國「販毒」刑罰之特殊規定,用以檢討我國販毒罪「量刑因子」問題,作為立法修正之參考,方法係蒐集法院判決書、專家焦點團體討論之質性研究以及對在監受刑人315份有效問卷調查之量化資料,加以分析,從三個角度交叉分析,以明瞭法院、受刑人對販毒罪量刑因子之態度,進而瞭解上開量刑因子在實際上所造成之效果。研究發現區分三部分說明:
一、 比較法研究發現:在美國、德國、中國對於販毒罪皆有「具體量刑標準」之立法設計,對販毒的「數量」、不同類型的販毒方式(例如攜帶武器販毒、幫派組織販毒、以電腦網路販賣毒品、利用未成年人販毒、販賣毒品予未成年人)作不同之量刑標準;而非一開始就以「死刑」「無期徒刑」懲罰所有販毒(包括製造、運輸毒品)者,係會根據其行為特徵對社會的危害性而給予不同程度的刑罰,以打擊真正有組織性及大、中盤販毒者;在日本則是獨立出「仲介」毒品的犯罪刑罰類型,以解決協助「合資購買毒品」、「代購毒品」、「幫助他人施用毒品」「幫助他人販賣毒品」在法律上應有之刑罰評價;在香港、澳門則是增加了若干販毒場所(例如醫院、監所、學校、舞廳、酒店、KTV、酒吧)的加重刑罰規定,以避免販毒者在這些販毒熱點上繼續販毒,以避免造成社會更大的危害。在澳門立法上甚至規定「販毒者以調製或混合的方式使毒品變質或攙假,增加對他人的生命或身體完整性的危害」之條文,以解決混合性毒品問題。
二、 質性研究發現:我國目前「販賣混合性毒品」「利用電腦網路販毒」問題嚴重。「混合性毒品」致死可能性高,「利用電腦網路販毒」擴散性強,均大大提升了毒品散播之危害性。但是現行法律之「量刑因子」構成要件,均未能顯現上開「混合性毒品」「利用電腦網路販毒」應有之惡性。
三、 量化研究發現:在監受刑人之有效問卷315份調查結果為對不同類型的販毒方式(例如利用青少年販毒、在校園販毒、以電腦網路販賣毒品、販賣毒品次數)而給予不同之量刑標準,也會改變販毒者交易毒品的行為模式。皆值得作為我國有關販毒罪「量刑因子」懲罰條文修法上之參考。
台灣有關「販毒」刑罰的問題,並不是刑罰不夠重,而是缺乏細緻的「量刑因子」立法設計,用以引導販毒者的「行為模式」,重刑化處遇未必有效,刑罰的「迅速性」及「確定性」才對販毒者最具嚇阻力;為避免法官在量刑決定上流於主觀與恣意,亦有必要以「量刑因子」立法設計來引導法官之量刑趨勢。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special provisions of other countries on the "trafficking of drugs" penalties to review the amendments to the crime of drug trafficking in Taiw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judgments of Taiwan`s courts, the discussion of expert focus groups,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the imprisonment prisoners, all information were cross-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of the court and the inmate to the sentencing factors of drug trafficking crim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above-mentioned sent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distinguish three parts found that:
1. The Comparative law research found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China, there ar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for "special sentencing standards" for drug trafficking crimes. They will target the "quantity" of drug trafficking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rug trafficking methods (such as carrying weapons and drug trafficking, gang trafficking, using computer network for drug traffing, using minor for drug trafficking, and drug trafficking to minors). Instead of punishing all drug trafficking (including manufacturing and transporting drugs) by "death penalty" or "life imprisonment", they are given different penalties for drug traffick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ehavior an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harm to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defeat those organized, large-scaled and middle-scaled disciplinary drug traffickers. In Japan, the criminal punishiment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Intermediary” such a criminal type to provide a proper punishment evaluation in law and also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Joint ventures to buy drugs”, “purchasing drugs for others”, "helping others to use drugs" and "helping others to sell drugs". In Hong Kong and in Macao, a number of drug trafficking sites (such as hospitals, institutions, schools, dance halls, hotels, KTV, and bar) are added for aggravated penalties to prevent continuous drug trafficking at these drug trafficking hot spots and to avoid greater harm to the society. In Macao legislation, it is even more stipulated that "the drug traffickers use the means of modulation or mixing to deter or falsify drugs and increase the harm to the life or physical integrity of oth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ixed drugs.
2.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roblem of "trafficking mixed drugs" and "using computer networks for drug trafficking" is serious at present. Mixed drugs" are highly likely to cause death. "The use of computer networks for drug trafficking" has a strong spread, which greatly enhances the harmfulness of drug spread. However, the "sentencing factor" of the current law essential element does not show the viciousness of "mixed drugs" and "use of computer networks for drug trafficking".
3.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315 prisoners in Taiwan on different types of drug trafficking methods (such as using young people for drug trafficking, drug trafficking on campus, drug trafficking using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frequency of drug trafficking) will also change the drug trafficking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drug traffickers in trading drugs. I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s a punishment for the "sentencing factor" punishment for drug trafficking in Taiwan.
The problem of "drug trafficking" penalties in Taiwan is not that the penalties are not severe enough, but rather the lack of detailed "sentencing factor" legislative design to guide drug traffickers' "behavioral patterns". The aggravation of severe punishment may not be effective, the "speed" of the penalty and "the certainty" of the penalty are the most frightening resistance to drug traffickers. In order to avoid the judge's subjective and arbitrary decision-taking,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guide the sentencing trend of judges with the "sentencing factor" legislative design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相同者依出版日期排列)
1.《香港法概論(新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7月香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Avinash Dixit與Susan Skeath著,藍兆杰、徐偉傑、陳怡君譯,《策略的賽局》,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3.Hans-Jürgen Kerner著,許澤天、薛智仁譯,《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成年刑法與少年刑法之現狀分析與改革構想》,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1月初版。
4.大衛‧傅利曼(David D.Friedman)著,《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5.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編輯小組,《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方法》,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2007年9月初版。
6.古漢‧薩博拉曼尼安(Guhan Subramanian)著,何亞威譯《競價談判學:買到便宜、賣到高價的聰明成交術》,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20日第一版。
7.米健等著,《澳門法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年12月第1版。
8.巫和懋、夏珍著,《賽局高手-全方位策略與應用》,天佑智訊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九刷。
9.奈特‧席佛(Nate Silver)著,蘇子堯譯《精準預測:如何在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號》,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9月6日版。
10.林山田著,《刑罰學》,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81年2月修訂。
11.林茂榮、楊士隆,《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二版四刷。
12.林健陽、柯雨瑞,《毒品犯罪與防治》,中央警察大學印行,2003年。
13.張伯宏、黃鈴晃等著,《毒品防制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初版。
14.張芳全著,《問卷就是要這樣編》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初版。
15.張芳全著,《統計就是要這樣跑》,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三版。
16.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五版。
17.張維迎著,《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茂昌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1月1版。
18.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evenport-Hines著 鄭文 譯,《毒品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2003年3月10日,初版一刷
19.許春金等著,《刑事政策與刑事司法》,許春金出版2011年10月初版。
20.許春金著,《犯罪學》,三民書局,1999年8月修訂三版。
21.許福生著,《犯罪與刑事政策學》,許福生出版2012年9月修訂一版。
22.許福生著,《犯罪學與犯罪預防》,許福生出版2018年2月修訂二版。
23.郭豫珍著,《量刑與刑量-量刑輔助制度的全觀微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7月初版。
24.陳國霖,《全球毒品交易黑幕》,商周出版2009年2月初版。
25.楊士隆、李思賢等著,《藥物濫用、毒品與防治》,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26.楊士隆著,《犯罪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1月二版。
27.熊秉元著,《法學的經濟思惟》,華藝學術出版社(Airiti Press Inc.)2013年4月版。
28.熊秉元著,《熊秉元漫步法律》,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1日初版。
29.趙國強著,《論澳門反毒品犯罪刑事政策之立法價值導向》,澳門研究第21期,2004年4月,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編輯,澳門基金會出版,第12-30頁。
30.劉建宏主編,《中國毒品犯罪及反制》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31.蔡德輝、楊士隆著,《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六版。
32.蔡德輝、楊士隆著,《犯罪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增訂第八版。
33.羅傳賢著,《立法程序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五版。
34.蘇俊雄著,《刑事法學的方法與理論》,環宇出版社出版1974年4月初版。
35.蘇俊雄著,《刑法推理方法及案例研究》,蘇俊雄出版1995年元月四版。
36.蘇俊雄著,《刑法總論Ⅰ》,蘇俊雄出版1995年10月初版。
37.蘇俊雄著,《刑法總論Ⅲ》,蘇俊雄出版1995年4月初版。
38.楊士隆著,《犯罪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六版。
39.劉建宏主編著,《外國禁毒法律概覽-新禁毒全書第六卷》,人民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第1版。

(二)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相同者依出版日期排列)

1.林伯樺著,責任與量刑關係之研究-由刑法與刑罰目的之重新考察,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中華2014年7月。
2.蕭仰歸著,從國際公約論我國毒品犯罪防制之法制與實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1月。
3.蘇忠聖著,量刑客觀化研究-以毒品案件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7月。
4.蘇裕翔著,我國毒品犯罪之立法研究-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為中心,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相同者依出版日期排列)
1.Tatjana Hörnle著,鍾宏彬、李立暐共譯,刑法理論,刑事法雜誌第57卷第5期,第111-160頁。
2.王皇玉著,台灣毒品政策與立法之回顧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4月15日出刊,第80-96頁。
3.王皇玉著,論販賣毒品罪,政大法學評論第84期,2005年4月出刊,第225-275頁。
4.吳豪人著,淺談日文法學資料搜尋,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第82-89頁。
5.吳耀宗著,論我國毒品管制之法政策走向-從「戡亂時期肅清煙毒條例」至「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4月15日出刊,第57-79頁。
6.李善植著,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七條第一項相關問題之研究-供出毒品來源而查獲規定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57卷第5期,第91-110頁。
7.周愫嫻著,以風險評估為基礎之新犯罪學:新遠道與舊鄉,月旦法學教室,第124期,2013年2月,第52-59頁。
8.孟維德著,跨國毒品販運與國際防制方案,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40卷第5期,2010年3月,第53-82頁。
9.林健陽、柯雨瑞著,毒品政策與處遇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十三期,2011年,第1-45頁。
10.姚洲典著,海域販運重大毒品案件之趨勢與對策-以海巡署近年破獲海域重大指標案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9卷第6期,2009年5月,第61-90頁。
11.施宇峰、范兆興著,臺灣近二十年來毒品犯罪研究之脈絡與趨勢,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40卷第4期,2010年1月,第210-244頁。
12.張天一著,對重刑化政策下販賣毒品罪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4月15日出刊,第97-114頁。
13.張平吾著,海峽兩岸毒品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四期,2003年,第1-29頁。
14.陳宜倩著,美國英文法學資料搜尋ABC,月旦法學教室,第18期,2004年4月,第94-103頁。
15.楊士隆、朱日僑、李宗憲合著,《兩岸反毒法制與政策之研究》,收錄於展望與指南月刊第6卷第11期,展望探索雜誌社編印,2008年11月出版。
16.謝立功著,國際抗制毒品犯罪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之跨境毒品犯罪為核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1卷第6期,2001年5月,第59-82頁。

(四)官方資料:(按出版日期排列)
1.《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附錄保甲制度)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1978年12月。
2.《毒品防制政策整體規劃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年9月初版。
3.「2018年國內毒品情勢快速分析」,臺灣高等檢察署全國毒品資料庫辦公室、統計室2019 年3 月8 日編印。
4.「99年反毒報告書」 ,法務部、行政院衛生署、教育部、外交部編印,2010年6月初版。
5.「九十七年反毒報告書2008」,行政院衛生署、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2008年6月出版。
6.「九十六年反毒報告書2007」 ,行政院衛生署、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2007年6月出版。
7.「防制毒品犯罪實務問題之研究」 ,86年度研究計畫項目研究報告,撰寫人:林占青,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印行,1997年6月。
8.「法務統計摘要」法務部統計處,2009年3月19日。
9.「毒品犯罪型態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執筆人:黃軍義,法務部發行,1995年5月出版。
10.「毒品案件之偵辦與防治對策」 ,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92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撰寫人:蔣忠義,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署印行,2003年12月。
11.2010年12月法務統計摘要,法務部統計處。
12.司法院編印,(101年度)司法業務年報案件分析,2013年10月。
13.法官辦理刑事案件參考手冊(一)-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部分-,司法院編印,2005年12月。
14.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編印,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中華民國102年),2014年11月出版。
15.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編印,法務部司法官學院103年委託研究計畫「毒品再犯風險與醫療需求分流處置評量工具之研究」成果報告,2014年10月。
16.法務部委託研究,「具體量刑及求刑標準之研究」研究報告,執行單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2008年10月。
17.法務部調查局編印,2013年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2014年6月出版。
18.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參考資料彙編,法務部編印,1999年6月。
19.肅清煙毒條例修正條文及參考資料,法務部編印,1998年5月。
20.楊士隆、林瑞欽、鄭崑山,「毒品問題與對策(修訂版)」,行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2005年。
21.楊士隆、林瑞欽、鄭崑山,「毒品問題與對策」,行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6年2月。
22.衛生福利部、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編印,103年反毒報告書,2014年6月初版。
(五)研討會資料:(按時間排列)
1、「第一屆海峽兩岸藥物濫用與毒品防治研討會」,承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時間:2014年5月26-27日,
地點:國立中正大學大禮堂國際會議廳。

二、外文部分
(一)書籍:(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相同者依出版日期排列)

1.Akers Ronald L., Sellers Chistine S.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Introduction,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Fifth Edition. Oxford.
2.Bayer,R(1993).The Great Drug Policy Debate:What Means This Thing Called Decriminalization?in Bayer,Ronald and Oppenheimer,Gerald M.(edited).Confronting Drug Policy -Illicit Drugs in a Free Society.New York: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p1-23。
3.Chawla Sandeep, How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Policies against Crime: Some Reflections on Drugs and Crime Research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In: 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Jg. 10, Nr. 1, Seite 85-98. (2004)
4.Drugs and Crime, valuating Public Policy Initiatives. Edited by Mackenzie D. L. & Uchida C. D. CA : SAGE Publications.
5.Irwin ,J(1970) The Felon. Englewood Cliffs , NJ : Prentice-Hall .Pburn ,J. R.(1994). Classifying Drug Offenders for Treatment.
6.Marlatt G. Alan (1996).Harm reduction:come as you are . Addictive Behaviors,Vol.21,No6。
7.Martinson, R. (1974). “What Works ? – Question and answers about prison reform“, Public Interest, 35, 22-54.

二、網路資料

1.95-97年毒品防制整體規劃報告核定報告,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5月8日提報http://www.fda.gov.tw/upload/133/9597%E5%B9%B4%E6%AF%92%E5%93%81%E9%98%B2%E5%88%B6%E6%95%B4%E9%AB%94%E8%A6%8F%E5%8A%83%E5%A0%B1%E5%91%8A%E6%A0%B8%E5%AE%9A%E7%89%88.doc
2.中國法律知識資源總庫http://tr.oversea.cnki.net.autorpa.lib.ccu.edu.tw/
3.月旦法學知識庫及月旦系列電子雜誌 www.lawdata.com.tw
4.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裁判書查詢網頁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FJUDQRY01_1.aspx
5.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網頁http://glin.ly.gov.tw/web/nationalLegal.do
6.立法院國會圖書館-外國法案介紹-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德國/日本/美國)防制政策整體規劃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8年12月http://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38
7.死刑,並不安全:國家殺人,憑什麼?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6022
8.毒品防制政策整體規劃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中華2008年12月http://www.fda.gov.tw/upload/133/%E6%AF%92%E5%93%81%E9%98%B2%E5%88%B6%E6%94%BF%E7%AD%96%E6%95%B4%E9%AB%94%E8%A6%8F%E5%8A%83%E5%A0%B1%E5%91%8A%EF%BC%8898%E5%B9%B4%E4%BF%AE%E8%A8%82%E7%89%88%EF%BC%89.pdf
9.許佩詩著,我國毒品管理法制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file:///C:/Users/macthink/Downloads/etd- 0802113-134533.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