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知識份子對社會變亂之反應
書刊名:靜宜人文學報
作者:郭伶芬
出版日期:1989
卷期:1
頁次:頁63-93
主題關鍵詞:知識份子社會清代臺灣變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7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楊懋春(19740900)。清末民初中國新知識階級的形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8,2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培漢(19530800)。先曾叔祖維英公事蹟。臺北文物,2(2),8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龍(19750900)。清代開闢臺灣中路之吳光亮事略。臺灣文獻,26(3),152-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雪漁(19600300)。乙未抗日雜記。臺北文物,9(1),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世慶、Speidel, William M.(19741200)。林維源先生事蹟。臺灣風物,24(4),16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尹章義(19820600)。臺灣北部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臺北文獻 (直字),59/60,97-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樊信源(19741200)。清代臺灣民間械鬥歷史之研究。臺灣文獻,25(4),90-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秀政(19791200)。清代臺灣的分類械鬥事件。臺北文獻(直字),49/50,360-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菼(19750900)。臺灣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質及其分類問題。臺灣文獻,26(3),4-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朗庵、黃水沛。台灣金石學導師--呂西村。文獻專刊,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妮玲(19820930)。清代臺灣民變事件中的義民問題。臺灣風物,32(3),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妮玲(19820600)。游民與清代臺灣民變。臺灣風物,32(2),1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菼(19700300)。清代初期治臺政策的檢討。臺灣文獻,21(1),19-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菼(19750600)。臺灣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質及其分類問題。臺灣文獻,26(2),83-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奮前(19630900)。丘逢甲之家世及其生平事蹟。臺灣文獻,14(3),15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聖芬(1978)。清代臺灣之團練制度(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煥堯(1985)。清代台灣番人與地方治安之關係--義番與番患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舜華(1979)。台灣官制中「道」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9)。宜蘭縣志。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紹馨(1981)。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咸(1961)。重修台灣府志。臺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siao, Kung-Chuan(1960)。Rural China: Imperia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eattle。  new window
5.徐宗幹(1960)。斯未信齋文編。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4)。台案彙錄己集。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灣文獻會。台灣省通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4)。清高宗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8)。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豪(1957)。東瀛記事。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連橫(1979)。臺灣通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子光。台灣紀事。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吉發(1981)。清代台灣天地會源流考。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凱(1960)。內自訟齋文選。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64)。清高宗實錄選輯。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1)。欽定平台紀略。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獻堂(1971)。台灣霧峯林氏族譜。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富三(1987)。霧峯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一七二九-一八六四年)。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62)。台灣通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叔璥(1957)。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文儀(1964)。續修台灣府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兆琿(1977)。清代科舉。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素爾納(1973)。清學政全書。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屠繼善(1960)。恆春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汝和(1972)。清代台灣文教史略。台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71)。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台灣抗日忠烈錄。台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戴炎輝(1984)。清代台灣之鄉治。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唐贊袞(1958)。台陽見聞錄。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仲禮(1955)。The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Socie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34.周鍾瑄(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宣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姚瑩(1960)。中復堂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吳德功(1959)。戴施兩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蔡青筠、吳德功(1964)。戴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周璽、李廷壁(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鄭用錫(1959)。北郭園詩鈔。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炎正(19791203)。拓荒先驅--張達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金耀基(1984)。知識份子在社會上的角色。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時報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永和(1980)。明鄭時期以前之台灣。台灣史論叢。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家謀(1958)。海音詩。台灣雜詠合刻。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宗幹(1959)。答王素園同年書。治台必告錄。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葆楨(1959)。請移駐巡撫摺。福建台灣奏摺。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熊一本(1959)。條覆簿辦番社議。治台必告錄。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盛韶(1963)。問俗錄。噶瑪蘭廳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瑩(1959)。入山搜捕餘匪奏。東溟奏稿。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藍鼎元(1959)。紀竹塹埔。新竹縣志初稿。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金繼(1959)。泉漳治法論。治台必告錄。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宗幹(1960)。上廖儀卿師書。斯未信齊文編。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婁雲(1959)。莊規禁約。新竹縣志初稿。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姚瑩(1960)。諭嘉、漳二縣總理董事。中復堂選集。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藍鼎元(1958)。請權行團練書。東征集。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姚瑩(1960)。上督撫請收養游民議狀。中復堂選集。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德功(1966)。陶村詩稿序。台灣詩薈雜文鈔。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藍鼎元(1963)。諭閩、粵民人。東征集。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禁革生員公呈。台灣理蕃古文書。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永熾(1980)。清未知識份子與民眾。知識份子與中國。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莊金德。考舉。清代台灣史料彙編。台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