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佛教寺院,僧尼分布的發展與變遷--以<<同戒錄>>為中心(1949-1987)
作者:李佳振
作者(外文):Lee Chia Chang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顏尚文
楊維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佛教傳戒世代交替社會流動台灣Taiwan buddhistTaiwan buddhist social changeTaiwan buddhist social mobilitygeneration replacereligious discipline ceremon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9
三壇大戒法會的傳戒,是漢傳佛教在台灣深耕的重要途徑.中國佛教會透過傳戒,接觸地方寺院,強化中佛會與地方寺院的互動.中佛會此一教會組織,透過戒壇組織,培訓下一世代領導人,透過此一途徑,可以觀察佛教界領導階層的世代交替.以參加法會的寺院為對象進行分析,寺院創設的趨勢,1900年代至1960年代呈現遞增趨勢,1970年代以後增加的趨勢趨緩,寺院創設以台北高雄地區為多,呈現寺院都市化現象.以參加三壇大戒法會的新戒而言,僧尼性別比約1比3,比丘尼籍貫以南部為多,另外比丘籍貫外省籍,南部居多.比丘尼年輕化,在家女居士老年化.
That Three Altars Religious Discipline Ceremony impart religious disciplines to the clergie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Buddhism rooted in Taiwan. The China Buddhism Association touched the local temples by the ceremony. By th ceremony,The China Buddhism Association train the next generation leaders and generation replace. In these ceremonies,the study find the temples were established increase trend from 1900 to 1960. After 1970,the temples established decrease trend. The temples were established in urbanization.A ratio of hhe monk and nun is about 1:3. The birthplace of the nuns are almost of the southern part.The birthplace of the monks are almost of the mainland China and the southern part.Finally,the nun shows youthful trend and the female followers show aged trend.
參考書目

壹、《同戒錄》

1953年《台南縣大仙寺冬期傳戒同戒錄》
1954年新竹《獅頭山元光寺同戒錄》
1955年《台北十普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55年基隆《靈泉寺同戒錄》
1955年《台中寶覺寺同戒錄》
1956年《台北觀音山凌雲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56年《屏東縣紫雲山東山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59年《台北市十普寺第二屆傳授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1年《台灣省基隆市八堵正道山海會寺傳授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2年《高雄縣大崗山舊超峰寺傳授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3年《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4年《基隆十方大覺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5年《苗栗縣大湖法雲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6年《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7年《台中市慈明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8年《基隆市十方大覺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69年《基隆市八堵正道山淨土宗海會寺同戒錄》
1970年《台北市圓山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1年台中《慈善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2年屏東《東山寺第二屆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3年苗栗大湖法雲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4年《台中霧峰萬佛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5年《台北縣樹林鎮山佳萬壽山護國吉祥寺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6年高雄《大崗山龍湖庵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77年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
1978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
1979年《新竹翠碧岩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80年《高雄龍泉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82年台北樹林千霞山《海明寺千佛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
1983年《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
1984年《台中慈善寺第二次傳授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
1985年高雄寶建山《妙通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傳戒》
1986年高雄《元亨寺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
1987年台北《中國佛教會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

貳、檔案、法規、會議記錄、方志、報紙、工具書

檔案
中國佛教會檔案編號A040145-0405。
中國佛教會檔案編號A040145-0418。
中國佛教會檔案編號A040145-0419。

會議記錄
中國佛教會文獻編審委員會、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編纂,《中國佛教會第二屆會議紀錄(民國41年8月至民國44年8月)》(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11年)

法規
「中國佛教會傳戒規則」,《中國佛教法令彙編》。

方志暨宗教志
顏尚文、王俊昌等編纂,《嘉義市志•卷十•宗教禮俗志》(嘉義市:嘉義市政府,2005年)。
顏尚文、潘是輝、王俊昌等編纂,《嘉義縣志•卷九•宗教志》(嘉義縣:嘉義縣政府,2009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經濟成長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交通篇第一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中國佛教會編,《中國佛教會暨縣市佛教會沿革及寺院簡介》(上)(中)(下)(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10年)。

報紙
《台灣日日新報》1904年12月16日1版。
《台灣日日新報》1911年5月10日3版。
《台灣日日新報》1911年5月29日3版。
《台灣日日新報》1912年9月6日7版。

工具書
陳義孝居士編,《佛學常見詞彙》(台北市:福智之聲出版社,2004)。

參、專書

《李炳南居士逝世十周年紀念集》(台中: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1997年)。
《慈航大師紀念集》(上)(下)(台北市:大乘精舍,1998年)。
《慈航法師圓寂三周年紀念特刊》(台北縣:彌勒內院,1957年)。
《道安法師遺集》(台北市:松山寺,1980年)。
不著撰人,《煮雲和尚紀念專輯》(鳳山:煮雲文教基金會,1989年)。
不著撰人,《道源法師紀念集》(基隆:海會寺,1989年)。
不著撰人,《廣化律師年譜》(台中:南普陀佛學院,1997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第一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1977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第二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1977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第三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1977年)。
王建光,《中國律宗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民國97年7月)。
丘秀芷,《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市:天下,1996年)。
白正梅,《見月律師傳》(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民92年)。
朱鏡宙,《夢痕記》(台北縣:文海,1977年)。
朱岑樓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市:東大,1986年)。
江燦騰,《台灣佛教史》(台北市:五南,2009年)。
江燦騰,《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台北市:五南,2011年)。
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台北市︰五南,2011年)。new window
佐藤達玄著,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譯:《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上、下)》(嘉義:香光書香,民國86年)。
佐藤密雄著、釋印海譯,《四分戒律與大乘戒之研究》(台北市:嚴寬祜基金會,民92年)。
吳老擇,《台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2006年)。
李炳南教授百歲紀念文物特展籌備處,《李炳南教授百歲特刊》(台中:自版,1989年)。
李炳南,《雪廬老人法彙》(台中:青蓮,1989年)。
李炳南,《雪廬老人淨土選集》(台中市:青蓮,1996年)。
李炳南,《雪廬寓台文存》(台中市:青蓮,1991年)。
李基鴻,《百年一夢記》(台北縣:文海,1977年)。
辛世俊,《台灣當代佛教與政治》(台中縣:太平慈光寺,2006年)。
辛晚教等編著,《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臺北市:詹氏出版,2005年)。
卓遵宏,《台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台北市:國史館,2006年)。
卓遵宏,《成一法師訪談錄》(台北市:國史館,2006年)。
卓遵宏等,《成一法師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2006年)。
周宣德,《淨廬佛學文叢》(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6年)。
林子青等,《中國佛教規儀》(台北縣︰常青樹書坊,1988年)。
林其賢,《聖嚴法師七十年譜》(台北市:法鼓文化,2000年)。
林美容,《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1993年)。new window
林淑玟,《南山大律師─道宣律師》(台北市:法鼓文化,民87年)。
林清玄,《浩瀚星雲》(台北市:圓神,2001年)。
林煌洲等,《聖嚴法師思想行誼》(台北市:法鼓文化,2004年)。
侯坤宏,《印順法師年譜》(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
南亭和尚全集編纂委員會,《南亭和尚全集》(台北市:財團法人華嚴蓮社,1994年)。
南亭和尚全集編纂委員會,《南亭和尚自傳》(台北市:財團法人華嚴蓮社,1994年)。
姚麗香,《光復後台灣地區佛教的變遷》(1986)國科會專題計畫報告。
姚麗香,《藏傳佛教在台灣》(台北市:東大,2007年)。
施叔青,《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台北市:時報文化,2000年)。
施雅軒,《區域、社會、空間—一個台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高雄市:麗文文化,2006年)。
康樂,《信仰與社會-北台灣的佛教團體》(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許嘉猷,《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市:三民,1986年)。new window
張曼濤編,《中國佛教史論集(八)》(台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
符芝瑛,《傳燈-星雲大師傳》(台北市:天下文化,1995年)。
符芝瑛,《薪火-佛光山承先啟後的故事》(台北市:天下,1997年)。
陳大為,《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台北市:遠流,2002年)。
陳金田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二卷)》(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陳金田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二卷)》(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市:聯經,1979年)。new window
陳慧劍,《當代佛門人物》(台北市︰東大,1986年)。
陳慧劍,《弘一大師傳》(台北市:東大圖書,民78年)。
陳慧劍,《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市:佛教慈濟文化志業中心,1990年)。
陳慧劍,《南亭和尚年譜》(台北市:財團法人華嚴蓮社,2002年)。
陸鏗主編,《星雲大師與人生佛教》(香港九龍:新亞洲,1990年)。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東大,民79年)。
勞政武,《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戒律學原理》(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民90年)。
曾純純、蔡玲瓏,《後堆文化之調查與研究》〈子計畫一:後堆地區文化產業潛力之探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研究機構成果報告書,2004年)。
渡邊欣雄著、周星譯,《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new window
華嚴蓮社編,《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台北市:華嚴蓮社趙氏慈孝大專學生佛學獎學金基金會,1990年)。
辜琮瑜,《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台北市:法鼓文化,2002年)。
黃詩茹,《戰後台灣佛教的僧俗關係—以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為背景》(台北縣:國史館,2010)。new window
楊書濠,《從戒嚴到解嚴的中國佛教會》(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10年)。
楊維中等,《中國佛教百科全書(6)-儀軌卷》(高雄市:佛光文化事業,1999年)。
道端良秀,《中國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高雄市:佛光出版社,民70年)。
趙賢明,《大捨無求-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市:靜思文化,2000年)。
增田福太郎,《台灣宗教信仰》(台北市:東大,2005年)。
德田明本著、印海法師譯,《律宗概論》(台北市:財團法人嚴寬祜文教基金會,民92年)。
潘煊,《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台北市:天下遠見,2002年)。
潘煊,《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台北市:天下遠見,2009年)。
蔡念生,《法賢金剛上師遺集》(台北:財團法人南方寶生佛剎,1972年)。
蔡念生,《如是庵學佛剩語》(台北市:新文豐,1983年)。
鄭彭壽,《印順導師學譜》(台北市:天華出版,1981年)。
龍冠海,《社會學》(台北市:三民,1979年)。
顏尚文,《隋唐宗派研究》(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
顏尚文,《中國中古佛教史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羅國銘,《台灣當代在家佛教中的維鬘傳道協會-一個區域性佛教新興團體個案的探討》(台北市:新文豐,2006年)。
嚴耀中,《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釋仁俊等,《周子慎居士伉儷追思錄》(台北:慧炬,1990年)。
釋白雲,《雲水悠悠》(高雄市:金禧廣播出版,2002年)。
釋白聖,《白聖長老日記》(台北市:白聖長老紀念會,2005年)。
釋印順,《游心法海六十年》(台北市:正聞,1990年)。
釋印順,《華雨香雲》(台北市:正聞,1994年)。
釋印順,《平凡的一生》(台北市:正聞,1994年)。
釋印順,《戒律學論集(上、下)》(新竹縣:正聞出版社,民國93年4月)。
釋成一,《慧日集新編》(台北:華嚴專宗學院,2004年)。
釋見曄,《走過台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釋天乙》(台北縣:中天,1999年)。
釋明復編,《白公上人光壽錄》(台北市:十普寺,1983年)。
釋明復編,《雲水夢憶》(台北市:平溪大香山觀音禪寺,1992年)。
釋東初,《東初老和尚永懷集》(台北市:東初,1987年)。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台北縣板橋市:法界,民84年)。new window
釋昭慧,《律學今詮》(台北市:法界,民93年1月)。
釋昭慧,《法與律之深層探索》(台北市:法界,民98年5月)。
釋悟明,《仁恩夢存—悟明法師回憶錄》(台北縣:海明寺,2007年)。
釋真華,《參學瑣談》(台北市:富春文化,1992年)。
釋清德,《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台北市:雲龍,民90年)。
釋隆泉,《隆泉夢影》(台北市:華嚴寺,1989年)。
釋聖嚴,《佛教制度與生活》(台北市:東初出版社,民80年6版)。
釋聖嚴,《歸程》(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95年)。
釋聖嚴,《菩薩戒指要》(台北市:法鼓文化,民86年)。
釋聖嚴,《戒律學綱要》(台北市:法鼓文化,民國88年)。
釋聖嚴,《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年)。
釋道成編,《妙果法師紀念集》(中壢:圓光禪寺,2003年)。
釋演培,《一位凡愚僧的自白》(台北:正聞,1989年)。
釋廣化,《廣化律師親筆日記》(台中:南普陀佛學院,1997年)。
釋慧嚴,《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市:春暉,2003年)。
釋慧嚴,《台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市:春暉,2008年)。
釋樂觀,《六十年行腳記》(台北:海潮音,1977年)。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一)》(台北市:菩提長青,1989)。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二)》(台北市:菩提長青,1990)。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三)》(台北市:菩提長青,1992)。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五)》(台北市:菩提長青,1993)。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七)》(台北市:菩提長青,1994)。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八)》(台北市:菩提長青,1996)。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九)》(台北市:菩提長青,1997)。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六)》(台北市:菩提長青,1998)。
闞正宗,《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市:東大,1999年)。
闞正宗,《台灣佛教史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闞正宗,《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篇)》(臺北縣:大千,2004年)。new window
闞正宗,《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續篇)》(臺北縣:大千,2004年)。new window
闞正宗,《台灣經懺佛事縱橫談-源靈法師訪談錄》(台北市:國史館,2006年)。
闞正宗,《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09年)。
闞正宗,《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09)。

肆、論文

〈大崗山龍湖庵沿革〉《大崗山龍湖庵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高雄縣:龍湖庵,1977年)。
〈元亨寺簡介〉《元亨寺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高雄市:元亨寺,1986年)。
〈妙通寺沿革〉妙通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傳戒》(高雄縣:妙通寺,1985年)。
〈戒常住佛光山簡介〉《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高雄縣:佛光山寺,1979年)。
〈戒壇回顧〉《海明寺千佛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台北縣:海明寺,1982年)。
〈屏東東山寺沿革〉《屏東縣紫雲山東山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禪寺,1956年)。
〈苗栗大湖法雲寺簡介〉暨妙然,〈跋〉收入《苗栗縣大湖法雲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苗栗縣:法雲寺,1965年)。
〈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五歲壽期,圓寂五周年紀念,代理傳授三壇大戒比丘靈源略歷〉、〈修建十方大覺禪寺略史〉、〈基隆十方大覺禪寺籌建經過及將來計畫〉,收錄至基隆十方大覺寺《同戒錄》(基隆市:十方大覺寺,1964年)。
〈續祥老法師傳略〉《臺北縣樹林鎮山佳萬壽山護國吉祥寺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縣:萬佛寺,1976年)。
王見川,〈臺灣一貫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入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new window
王順民,〈當代台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1995年。new window
匡宇,〈台灣佛教史〉收入張曼濤編纂《中國佛教史論集(八)》。
江燦騰,〈大仙寺傳戒秘辛〉,《聯合報》第17版,1996年2月11日。
江燦騰,〈戰後臺灣傳統佛教的教派發展與現代社會〉,收入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new window
江燦騰,〈戰後臺灣禪宗史研究的爭辯與發展〉,收入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
余光弘,〈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收入於瞿海源《台灣宗教變遷的政治社會分析》,檢索時間,2013/09/13,10:34,網址,http://c.ianthro.tw/408070。
吳永猛,〈台灣寺廟募款與現代社會的互動關係〉收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一)當代台灣社會與宗教》(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96年)。
吳永猛,〈現代寺院經濟之探討〉收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5年佛學研究論文集》(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96年)。
李丁讚,〈宗教與殖民︰臺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895—1995〉,收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期(1996.06)。
李子寬,〈我對台灣佛教之觀感及展望〉收入《海潮音》29卷9期(1948年9月)。
李玉珍,〈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收入《法光雜誌》第148期(2002.01)。
李玉珍,〈出家入世—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收入《回顧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李玉珍,〈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收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7期(1999.12)。new window
李玉珍,〈中國佛教會一甲子女戒師〉收入《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08年)。
李玉珍,〈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收入《法光雜誌》148期(2002年1月)。
李玉珍,〈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比較近二十年來中英文的佛教婦女研究〉收入《第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桃園縣:弘誓文化基金會,2002年)。new window
李玉珍,〈戒壇沿革與婦女出家〉收入《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市:法界出版社,2008年)。
李玉珍,〈政治與僧團角力-中國比丘尼登壇受戒〉收入《第二屆應用倫理國際學術會議『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新竹市:玄奘大學,2007年)。
李春陽,〈傳戒法會紀盛〉《臺中市慈明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明寺,1968年)。
李添春,〈序—靈泉禪寺沿革〉《靈泉寺同戒錄》(基隆市:靈泉寺,1955年)。
李添春,〈明末清初的台灣佛教〉收入張曼濤編纂《中國佛教史論集(八)》(台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卓遵宏、釋印彬,〈中國佛教會遷台的前前後後-兼論南亭法師秘書長任內的發展〉收入《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國佛教會,2008年)。
姚麗香〈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變遷初探〉收入《輔仁大學--法管理學院》20期(1988年)頁229-249。
洪鎮洲等,〈台灣佛教數位典藏資料庫之建置〉收入《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9:1(2011),頁103-133。
康豹,〈臺灣王爺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入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new window
張珣,〈打破圈圈—從「祭祀圈」到「後祭祀圈」〉,收入張珣等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市:南天,2003年)。
章嘉法師,〈佛教戒律的重要性—章嘉大師在元光寺戒壇向全體新戒訓詞〉收入《獅頭山元光寺同戒錄》(苗栗縣︰元光寺,1955年)。
黃運喜,〈當代台灣寺院經濟與寺產問題〉收入《玄奘佛學研究》8期創校10周年增刊(2007.11)。new window
楊惠南,〈解嚴後台灣新興佛教及特質-以「人間佛教」為主的一個考察〉收入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新興宗教現象研討會」論文集》(2002.03)。
葉淑貞,〈台灣「新經濟史」研究的新局面〉,收入《經濟論文叢刊》,22︰2(1994.6)。new window
葉淑貞,〈論臺灣經濟史研究的歷史解釋觀點〉,收入《經濟論文叢刊》,22︰4。new window
劉枝萬,〈清代臺灣之佛教寺廟〉,收入張曼濤編《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顏尚文,〈後漢三國西晉時代佛教寺院之分布〉,收入《中國中古佛教史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new window
顏尚文,〈清代以來嘉義市觀音信仰寺廟類型之發展〉,收入《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8(2003.07)。new window
瞿海源,〈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收入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市:東大,1986年)。new window
釋天機,〈紀念先師生西三週年啟建護國千佛大戒緣起〉《東山寺第二屆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寺,1973年)。
釋白聖,〈十普寺春季傳戒同戒錄序〉,收入十普寺編《台北十普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十普寺,1955年)。
釋白聖,〈從大陸參加戒期說到十普寺二度傳戒〉,《台北市十普寺第二屆傳授護國千佛同戒錄》(台北市︰十普寺,1959年)。
釋白聖,〈序〉《高雄縣大崗山舊超峰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高雄市:舊超峰寺,1962年)。
釋白聖,〈得戒和尚序〉《臺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1963年)。
釋白聖,〈同戒錄序〉《臺北市圓山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1970年)。
釋白聖,〈臺北縣樹林鎮萬壽山吉祥禪寺同戒錄〉《臺北縣樹林鎮山佳萬壽山護國吉祥寺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縣:萬佛寺,1976年)。
釋白聖,〈大崗山龍湖庵同戒錄序〉《大崗山龍湖庵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高雄縣:龍湖庵,1977年)。
釋白聖,〈同戒錄序〉《新竹翠壁岩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新竹市:翠壁岩寺,1979年)。
釋白聖,〈得戒和尚序〉《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寺,1983年)。
釋白聖,〈同戒錄序〉《妙通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傳戒》(高雄縣:妙通寺,1985年)。
釋白聖,〈得戒和尚序〉《元亨寺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高雄市:元亨寺,1986年)。
釋白聖,〈得戒和尚白聖長老序〉《中國佛教會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台北市:中國佛教會,1987年)。
釋印順,〈同戒錄序〉《臺中市慈明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明寺,1968年)。
釋印順,〈得戒和尚序〉《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台北市:松山寺,1978年)。
釋印順,〈律制與教內對立之傾向〉,《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市︰正聞出版社,1981年)。new window
釋印順,〈律制與教內對立之傾向〉,收入《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new window
釋印順,〈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收入《妙雲集》下篇之八《教制教典與教學》。
釋依空,〈戒場巡禮〉《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高雄縣:佛光山寺,1979年)。
釋明常,〈臺灣大湖法雲寺佛教會館同戒錄序〉《同戒錄》(苗栗縣:法雲寺,1973年)。
釋東初,〈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收入張曼濤編《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釋律航,〈屏東東山寺護國千佛大戒壇緣起〉,《屏東縣紫雲山東山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寺,1956年)。
釋律航,〈觀音山凌雲禪寺千佛大戒緣起〉《台北觀音山凌雲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縣:凌雲禪寺,1956年)。
釋星雲,〈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高雄縣:佛光山寺,1979年)。
釋星雲,〈台中慈善寺永久導師上星下雲長老序〉《台中慈善寺第二次傳授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善寺,1984年)。
釋悟明,〈同戒錄序〉《海明寺千佛護國三壇大戒同戒錄》(台北縣:海明寺,1982年)。
釋悟明,〈副得戒和尚序〉《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寺,1983年)。
釋振光,〈慈善寺住持和尚上振下光大法師序〉《台中慈善寺第二次傳授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善寺,1984年)。
釋真華,〈毘尼藏者是佛法壽〉《新竹翠壁岩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新竹市:翠壁岩寺,1979年)。
釋智光,〈台南大仙寺同戒錄序〉,《臺南縣大仙寺冬期傳戒同戒錄》(台北市︰中國佛教會,1953年)。
釋智光,〈序(一)〉《靈泉寺同戒錄》(基隆市:靈泉寺,1955年)。
釋開參,〈同戒錄序〉《臺南縣大仙寺冬期傳戒同戒錄》(台南縣:大仙寺,1953年)。
釋開照,〈義敏上人行化記〉《屏東縣紫雲山東山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禪寺,1956年)。
釋隆道,〈戒和尚序〉《高雄龍泉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高雄市:龍泉寺,1981年)。
釋聖印,〈寫在戒期圓滿後〉《臺中市慈明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明寺,1968年)。
釋聖印,〈同戒錄序〉《臺中縣霧峰萬佛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縣:萬佛寺,1975年)。
釋聖印,〈教授和尚上聖下印長老序〉《台中慈善寺第二次傳授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善寺,1984年)。
釋道安,〈1950年代台灣的佛教〉,收入張曼濤編纂《中國佛教史論集(八)》。
釋道源,〈同戒錄序〉《獅頭山元光寺同戒錄》(新竹縣:獅頭山元光寺,1954年)。
釋道源,〈屏東市東山寺同戒錄序〉,收入東山寺編《屏東縣紫雲山東山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寺,1957年)。
釋道源,〈序〉《臺灣省基隆市八堵正道山海會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基隆市:海會寺,1959年)。
釋道源,〈同戒錄序〉《基隆市八堵正道山淨土宗海會寺同戒錄》(基隆市:海會寺,1969年)。
釋演培,〈霧峰萬佛寺同戒錄序〉《臺中縣霧峰萬佛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縣:萬佛寺,1975年)。
釋演培,〈從松山寺戒會說到對道老追思〉《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台北市:松山寺,1978年)。
釋廣仁,〈慈善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序〉《慈善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中市:慈善寺,1971年)。
釋慧嚴,〈台灣佛教史前期〉,收入《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市:春暉,2003年)。
釋慧嚴,〈明末清初閩台佛教的互動〉,收入《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市:春暉,2003年)。new window
釋賢頓,〈得戒和尚序〉《臺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1967年)。
釋賢頓,〈同戒錄序〉《東山寺第二屆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屏東縣:東山寺,1973年)。
釋覺斌,〈筆者感言〉《臺北市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1967年)。
釋靈源,〈十方大覺禪寺傳授三壇大戒同戒錄序〉《基隆市十方大覺禪寺護國千佛大戒同戒錄》(基隆市:十方大覺禪寺,1969年)。
闞正宗,〈戰後台灣佛教史料的查找與運用〉收入闞正宗著《台灣佛教史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new window

伍、學位論文

柯淑真,《弘一法師戒律弘揚與淨土法門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8年6月。
曾喜雀(釋印悅),《從佛制「不殺生戒」到護生——以當代台灣佛教為探討對象》,玄奘大學宗教系碩士班,民93年。
黃慧茹,《白聖法師與中國佛教會在臺灣的經營(1949—1963)》,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黃鉦中,《臺灣358鄉鎮市區人口增減比較:1955—2006》,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戴竹筠,《中國佛教會對「戒淫思想」的弘揚與維護(1949-1990)》,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8月。
謝名蕊,《台灣三壇大戒授戒儀式與梵唄之研究─以新營妙法寺為例》,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民96年。
謝莘莘,《當代台灣佛教僧尼的戒律觀及其生活實踐》,玄奘大學宗教系碩士班,民94年。
羅皓寧,《以食物為信仰之鍊:靈巖山寺苗栗分會女性信徒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蘇全正,《臺灣佛教與家族─以霧峰林家為中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7月。new window
釋天露,《大崗山超峰寺的組織與活動(1895-2001)》,圓光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2002年7月。
釋本善,《戰後台灣佛教傳授三壇大戒之研究(1952-1987)》,圓光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陸、網路資料

《海潮音》雜誌簡介,網址,http://www.swfc.com.tw/book_view.php?Vcode=1954,檢索時間,2013/12/01,10:34。
于凌波等,《李炳南老居士與台灣佛教》。參閱下列網址,檢索時間,2013/12/03,http://www.muni-buddha.com.tw/buddhism/book/the/1027.htm。new window
千佛山菩提寺的沿革,參閱下列網址,檢索時間,2013/09/12,13:06。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page=3&Country_user=481&Area_user=關廟區718;以及網址,http://www.chiefsun.org.tw/family/00_index/00_index.php?Md=2。
大甲永光寺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2,09:36。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437A40
中和圓通寺的沿革,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850,檢索時間,2013/09/03,22:01。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網址,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0/1805_001.htm。檢索時間︰2013/07/10,13︰52。以及,檢索時間︰2013/07/10,13︰55,http://dharmazen.org/X1Chinese/D45Dictionary/D09Sila001/D09-2-0001.htm。
中壢元化院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3,22:55,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320A40。
仁武通法寺的沿革,網址,http://twshepherd.myweb.hinet.net/。檢索時間,2013/09/12,13:33。
內湖圓覺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3,22:10。
六甲龍潭寺的沿革,網址,http://hk.plm.org.cn/gnews/2008330/200833092740.html。檢索時間,2013/09/09,10:12。
王見川,〈大仙寺傳戒始末〉收入《圓光新誌》43期(1999年)。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03/cca220003-li-wpkbhisdict000132-0084-u.xml。檢索時間:2013/12/01,12:49。
王順民,〈從世代交替到制度性傳承—關於佛光山選舉第七任新任住持的人文思索〉提到,2005年1月16日,佛光山選出第七任住持並舉行晉山陞座典禮。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C-094-005.htm。檢索時間,2013/11/20,14:14。
台中佛學書院介紹,《香光莊嚴》50期(嘉義縣:香光寺,1997),網址,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50/history2.htm,檢索時間,2013/11/25,22:16。
石觀音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7,15:44。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362A11。以及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
光精舍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2,10:25。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545A80。
有關佛教界世代交替的議題,釋惠空法師認為,印順法師等人相繼圓寂,意味著新一代領導人的接班。網址,http://www.fozang.org.tw/digest_2_5.htm,檢索時間,2013/11/19,11:22。
有關釋了中的生平,檢索時間,2013/11/24,12:08。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dhism/formosa/people/1-liao-zhong.html。
有關釋曉雲的生平,檢索時間,2013/11/20,17:14。網址,http://ccbs.ntu.edu.tw/formosa/people/2-xiao-yun.html#ASEC002。
汐止慈航寺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1,21:41。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221A30。
江燦騰,〈大仙寺傳戒秘辛〉,《聯合報》第17版,1996年2月11日。網址,http://www.txt7.com.cn/2010-03-11/111213464.html。檢索時間,2013/12/01,12:45。
妙法寺沿革,網址,http://twshepherd.myweb.hinet.net/。檢索時間,2013/09/12,09:41。
妙通寺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2,13:30。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844C70。
宏法社沿革,網址:http://web.fgs.org.tw/introduction.php?ihome=d50602。檢索時間,2013/09/12,08:24。
宏善寺沿革,網址,http://www.honsha.com.tw/about_0101.php。檢索時間,2013/09/11,22:48。
法興寺沿革,參閱下列網址,檢索時間,2013/09/09,23:03。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920A40。
虎頭山萬佛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7,14:48。
金剛寺在1914年,將「滌心堂」改稱為「金剛寺」;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的調查資料顯示,該寺在1922年創立,參見下列網址http://c.ianthro.tw/154925。
南林尼僧苑,〈廣化律師簡介〉,網址如下,http://www.nanlin.org/html/01/02.asp,檢索時間,2013/07/14,12︰28。
映泉寺沿革,網址:http://okgo.tw/buty/02146.html。檢索時間,2013/09/09,23:11。
海印寺沿革,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hc-lo。檢索時間,2013/09/05,22:33。
高雄光德寺全球資訊網,檢索時間,2013/07/14,12︰05。網址,http://www.chingjou.org.tw/talks-L03.htm,
高雄港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6,11:12。網址,http://www.khb.gov.tw/index_m.aspx?Link=AutoHtml/14/395/1-5.htm。
基隆佛教蓮社沿革,網址,http://www.ctworld.org.tw/108/lianshe/index.htm。檢索時間,2013/09/05,22:38。
淨蓮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4:14。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donglonggnonog-taichunno4/article?mid=24697&prev=24716&next=-1。
壹同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7,14:39。
紫雲寺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7,09:07。
隆峰寺的沿革,網址:http://longfeng.web.fc2.com/index.html。檢索時間,2013/09/09,20:57。
新竹獅頭山海會庵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4,14:30,網址,http://www.mayura.org.tw/temple/temple3_1.php?sub=sub3。
新竹翠壁岩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4,14:45。
新店廣照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3,22:24,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231A60。
新營妙法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9,10:28。網址, 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page=3&Country_user=481&Area_user=新營區730。
楊圳益,〈老照片呈現的台灣佛教史蹟系列(一)-傳戒與傳承〉,《護僧雜誌》31期(2003年),頁1-4。檢索時間:2013/12/01,13:04;網址,http://www.txt7.com.cn/2010-03-11/111213631.html。另可參閱中華佛教護僧協會相關記載,網址,http://cbssa.myweb.hinet.net/。
壽山寺沿革,網址:http://www.fjdh.com/ffzt/fjhy/jxhjsl2012/12/200207196445.html。檢索時間,2013/09/09,20:43。
廣修寺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9,22:44。
蓮因寺沿革,網址,http://www.lienyin.org/introduction/蓮因寺簡介.html。檢索時間,2013/09/12,10:23。
蓮峰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9,17:01。
樹林福慧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11,21:52。網址, http://taiwantemple.weebly.com/2719326519311192493523546.html。
樹林護國吉祥寺沿革,網址,http://www.bgvpr.org/ex/5/2/ex_5.htm。檢索時間,2013/09/06,08:46。
興隆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9,16:55。
龍湖岩的沿革,網址,http://www.ttvs.cy.edu.tw/kcc/9211nan/tem1.htm。檢索時間,2013/09/09,10:25。
龍湖庵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5,11:06,網址,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822B10。
歸仁善化寺的沿革,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檢索時間,2013/09/09,10:34。
寶蓮寺的沿革,檢索時間,2013/09/06,14:03。網址,http://ir.lib.ntnu.edu.tw/retrieve/47613/metadata_02_06_s_05_0032.pdf,頁1。
蘇正國,〈達賴喇嘛與台灣的比丘尼制度〉,中國時報,2006年4月21日,網址,http://gelungma.blogspirit.com/index-5.html。檢索時間:2013/10/10,13:50。
闞正宗,〈戰後台灣佛教史料的查找與運用〉收入《佛教圖書館館訊》39期(2004年9月)。網址,http://www.gaya.org.tw/journal/m39/39-main2.htm。檢索時間,2013/12/01,10:45。new window
靈隱寺的沿革,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apexcheng/34300928。檢索時間,2013/09/04,10:5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