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爭與災異-
作者:余美玲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集叢:臺灣古典詩選注;4
ISBN:9789860425789
主題關鍵詞:詩歌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陳政三(20061100)。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歷史月刊,226,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毓嵐(20090600)。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人的休閒娛樂--以櫟社詩人為例。臺灣學研究,7,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文吉(20070400)。藍鼎元及其〈紀水沙連〉探析。國文天地,22(11)=263,65-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秀政(19770600)。清代臺灣內地化政策的發軔--論藍鼎元的積極治臺主張。中興大學文史學報,7,211-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永楨(20110600)。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臺灣文獻,62(2),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秀美(20090600)。從常備消防手到特設消防署:日治時期臺灣常備消防之引進與發展。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1,6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國祁(20031100)。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在北臺灣迎戰法軍始末--根據法國檔案及當時外人記載所作檢討。歷史月刊,190,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梅芳(19770700)。同光年間臺灣海防與中法戰爭。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4,185-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平(19991100)。拜把結會、分類械鬥與林爽文起義。史聯雜誌,35,9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志豪(20101200)。晚清「開山撫番」下的山區開發與地方社會--以竹塹地區的「金廣成」墾號為例。臺灣學研究,10,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繼道(20110700)。清光緒初年臺灣後山中路的「烏漏事件」。東臺灣研究,17,3-50+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宜憲(20051200)。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臺灣研究,10,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宜憲(20080600)。從烏漏到阿棉納納--論大港口事件下烏漏社的失憶。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3,99-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一宏、王惠君(20070300)。從隘勇線到駐在所:日治時期李崠山地區理蕃設施之變遷。臺灣史研究,14(1),7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連成(20100600)。有關清代臺灣義民研究探析。歷史教育,16,137-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幼華(20080300)。原鄉再現與認同歧異--清代臺灣民變論析。興大人文學報,40,241-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淑慧(20041000)。臺灣清治初期古典散文的書寫策略--以藍鼎元、黃叔璥的作品為例。臺灣文學評論,4(4),164-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青霞(20050900)。道光12年(1832)澎湖一場生命的交會--以周凱、蔡廷蘭等賑災詩為討論中心。硓{石古}石,40,88-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戴寶村(19930800)。一九一五年武裝抗日事件的新視角。臺灣史料研究,2,20-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土屋洋(20100300)。日治時期學校教育中的「吳鳳」--臺灣、日本及朝鮮。嘉義研究,1,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學新(20120300)。日治前期桃園地區之製腦業與蕃地拓殖(1895-1920)。臺灣文獻,63(1),57-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薛雲峰(20081200)。「義民史觀」之建構:析論臺灣一八九五年(乙未)抗日戰爭中之義民軍統領丘逢甲與吳湯興。國家發展研究,8(1),4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美玉(20061200)。閱讀姚瑩為臺入獄詩的幾個視角。成大中文學報,15,137-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謝紀康(20071000)。清朝對臺灣地位觀念的新探討:以牡丹社事件為例。慈惠學術專刊,3,8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建昇(20070700)。嘉慶十年(1805)海盜蔡牽攻臺行動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學報,4,143-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秀政(19790600)。清代臺灣的分類械鬥事件。文史學報,9,117-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潘繼道(20021200)。晚清「開山撫番」下臺灣後山奇萊平原地區原住民族群勢力消長之研究。臺灣風物,52(4),3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繼道(20080900)。日治前臺灣後山太魯閣族勢力之變遷。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3),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哲三(20090600)。水沙連之役及其相關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8,8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許玉青(20060300)。清代臺灣古典詩中土牛之地理書寫。清雲學報,26(1),291-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施聖文(20081200)。土牛、番界、隘勇線:劃界與劃線。國家與社會,5,37-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玲玉(20081000)。從清代臺灣文獻看原住民酒歌與飲酒文化。藝術學報,83,127-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丁光玲(19911200)。清代臺灣義民之興起及其在平亂中扮演角色。復興崗學報,46,261-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毓良(20080800)。清代臺灣的人口估量。興大歷史學報,20,75-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楊護源(20080400)。清代臺灣客家移民番界外的聚落拓殖與族群關係--以臺中盆地北側丘陵山地為例。白沙歷史地理學報,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育倫(20090700)。水沙連的族群墾殖過程--以清代埔里為例。史轍,5,12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偉盛(20020600)。清代淡水廳的分類械鬥。臺灣風物,52(2),17-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趙文榮(20010900)。清代臺南地區漢人社會的動亂與分析。臺南文化,51,2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志展(19971200)。清初半線墾首施世榜事蹟探微。社會科教育研究,2,7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潘繼道(20030900)。晚清「開山撫番」與臺灣後山太魯閣族群勢力之變遷。史耘,9,4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孟祥瀚(20020600)。清代臺東成廣澳的拓墾與發展。興大人文學報,32(下),879-9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莊國土(20000600)。海貿與移民互動:十七-十八世紀閩南人移民臺灣原因--兼論漳泉籍移民差異。臺灣文獻,51(2),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耀潾(20051200)。在邊緣的邊緣實踐--以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為例的研究。成大中文學報,13,195-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盧嘉興(19680300)。清代官守臺灣的古文學家周凱。臺灣研究彙集,5,149-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高嘉謙(20071100)。殖民與遺民的對視:洪棄生與王松的棄地書寫。臺灣文學研究集刊,4,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單文經(19990100)。日據時代鹿港地區的教育活動。教育研究集刊,42,1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徐麗霞(20030100)。陳維英之別業:太古巢與棲野巢。中國語文,92(1)=547,10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關華山(20040600)。阿里山鄒族的傳統家屋與其變遷。臺灣史研究,11(1),119-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羅肇錦(20030300)。漳泉鬥的閩客情結再探。臺灣文獻,54(1),10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林朝成、盧其薇(200706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思想探源:以朱熹「氣類」觀念為核心的考察。東華漢學,5,13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林翠鳳(20000600)。從「陶村詩稿.咄咄吟」看陳肇興之儒士性格表現。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1,1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翠鳳(20000700)。陳肇興《陶村詩稿》的文學表現與詩史價值。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1,11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世珍、陳玲珠(20091000)。歷史事件與地方傳說的系聯--以臺中市四張犁戴潮春事件田野採錄為例。民間文學年刊,3,141-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范燕秋(19950300)。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3),5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文良(20061200)。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3(2),8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菼(1974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頻繁之主因。臺灣風物,24(4),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郭美芳、徐明福(20060300)。臺灣望樓建築形制與轉化之研究:外來政權與原住民相對應之邊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3,4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高評(20080600)。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臺灣文學。臺灣學研究,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羅肇錦(19981200)。「漳泉鬥」的閩客情結初探。臺灣文獻,49(4),173-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黃文吉(20040600)。八卦山在臺灣古典詩中的意義。國文學誌,8,241-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邱雅芳(20051200)。越界的神話故事--吳鳳傳說從日據末期到戰後初期的承接過程。臺灣文獻,56(4),12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翁佳音(19860300)。吳鳳傳說沿革考。臺灣風物,36(1),39-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榮洛(19950800)。介紹出草馘首的照片及其習俗。臺灣史料研究,6,166-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文良(19960600)。日治初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臺灣史研究,3(1),14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廖振富(20040700)。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中的劉銘傳--以櫟社徵詩(1912)作品為主的討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5,179-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淑玲(20020400)。離亂全生只賞詩--論王松其人與詩。文學臺灣,42,155-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呂明純(20060400)。明治後期日本與臺灣之鼠疫與防治(1894-1911)。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44,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許雪姬(19821200)。班兵與臺灣的治安。臺灣風物,32(4),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近藤正已、張旭宜(19950300)。臺灣總督府的「理蕃」體制和霧社事件。臺北文獻(直字),111,163-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徐麗霞(20041000)。姚瑩「臺灣班兵議」論述。中國語文,95(4)=568,10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謝碧菁(20051000)。陳維英詩歌反映之臺灣自然與人文。臺灣文學評論,5(4),6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詹素娟(20040600)。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研究,11(1),43-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呈蓉(20030300)。1874年日本的「征臺之役」--以從軍紀錄為中心。臺灣風物,53(1),2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梁瓈尹(20051200)。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史耘,11,117-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葉淑貞、張棋安(20040300)。臺灣蓬萊種稻作普及之因素。經濟論文叢刊,32(1),97-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陳龍廷(20120400)。聽鳥音.半路柵:臺灣歌謠的「生番出草」及其修辭策略。文學臺灣,82,11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尤小平(2009)。蘇大山與紅蘭館藏書。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方豪(1964)。二十世紀以前臺灣地震記錄彙考。現代學苑,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方豪(1964)。二十世紀以前臺灣地震記錄彙考。現代學苑,1(3),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方豪(1964)。二十世紀以前臺灣地震記錄彙考。現代學苑,1(2),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志恆(19950900)。「牡丹社事件」發生之原因與石門古戰場原住同胞抗日之經過。中正學刊,18,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淑慧、蔡明坤(20111200)。光緒元年獅頭社事件初探。美和學報,31(1),127-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雲洲(20100300)。試析清代臺灣社會中的「俠」。臺北文獻(直字),171,129-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吳秉聰(20071200)。佐久間左馬太總督之前期理蕃。北市教大社教學報,6,7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李朝凱(20090700)。清代臺灣的訴訟風氣。暨南史學,12,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林一宏(20100900)。從「開山撫番」到「理蕃」:樟腦產業與隘勇線的演變。臺灣博物,29(3)=107,1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林文龍(20130627)。褫革廩生東山再起--略記施菼受累與中舉。臺灣文獻館電子報,2013/0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林思慧(2003)。美麗島的拓荒之歌:械鬥特輯--義氣與血氣交織的世界。少年臺灣,10,2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林柏燕(20030800)。前進李崠山。新竹文獻,13,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姜義鎮(20030800)。李崠山古戰場。新竹文獻,13,3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唐志威(19810800)。玉井與噍吧哖抗日事件。臺糖通訊,69(5),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張士仁(20101200)。論十九世紀中葉民變對中國雙重統治格局的影響--以太平天國之亂與戴潮春事件為例。北市教大社教學報,8/9,35-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莊惠惇(2000)。臺北第一名儒:陳維英。臺北畫刊,39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許建崑(20121200)。傳奇或歷史?--《一九八五年乙未》必須做的選擇。師友月刊,546,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陳文添(20100300)。臺灣總督府檔案所見牡丹社事件新史料--琉球人漂抵臺灣的經過。臺灣文獻,別冊32,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秀淳(20110100)。日治時期「理蕃」政策下的山地部落宣教行動。神學與教會,36(1),20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哲三(20100600)。從〈老番行〉論丘逢甲對臺灣中部平埔族的認知。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187-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陳龍貴(20110400)。古文書所反映的清代臺灣原漢關係。故宮文物月刊,337,24-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喻蓉蓉(20021100)。中法戰爭與基隆砲臺。歷史月刊,178,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黃榮洛(20030800)。李崠山方面前進記(明治四十四年,1911)。新竹文獻,13,48-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黃憲作(20091200)。日本漢詩中關於牡丹社之役與乙未戰役的臺灣書寫--兼論森槐南的〈丙申六月巡臺篇〉。大漢學報,24,155-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楊志遠(20101200)。清代臺灣的游民與乞丐--以〈公議嚴禁惡習碑記〉為中心的探討。吳鳳學報,18,687-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楊熙(19751100)。清代前期治臺之撫民理蕃對策之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16,149-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詹慧蓮(20090100)。臺灣傳統漢文學中「水沙連」的自然觀。臺灣人文生態研究,11(1),7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劉坤昌(2002)。乙未割臺之重要人物剖析。社會科學學報,1,134-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潘朝陽(2005)。從牡丹社事件談臺灣人的皇民化意識--牡丹社後人向琉球人致歉背後的荒謬。海峽評論,176,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蔡明坤、王淑慧(20100300)。牡丹社事件中的郭占鰲及其民間傳說之探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9(1),12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鄭安睎(20120900)。隘制、番界/蕃界、原住民傳統領域(1875-1920)之研究回顧兼論研究方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30,10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賴明森(1996)。梁成枬流寓苗栗內山的事蹟與詩文。客家,70=93,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戴寶村(20100900)。樟腦與臺灣開發史。臺灣博物,29(3)=107,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余家彥(20070600)。馘首、織布、文面:日本殖民下的泰雅族傳統身體文化變遷初探。身體文化學報,4,1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吳秉聰(20061200)。論《理蕃誌稿》的編纂與史料價值。北市教大社教學報,5,10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李佳霖(20051200)。臺灣漢人武裝抗日事件研究之回顧。北市教大社教學報,4,8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林君成(20061200)。試論中法戰爭法軍侵臺之落幕。北市教大社教學報,5,6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許惠玟(20070900)。陳維英《偷閒錄》版本研究。臺北文獻 (直字),161,17-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許惠玫(20070400)。清代文人的生活空間書寫與在地認同--以道咸同時期為探討範圍。中國文化月刊,316,98-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楊政賢(20060500)。吳鳳事件。臺灣原YOUNG,14,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楊南群(20060900)。太魯閣事件。臺灣原YOUNG,16,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薛卜滋(20050100)。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犯臺始末。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2,199-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許達然(19960700)。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鄭安晞(20120400)。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0,131-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蔡錦堂(20070900)。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18,227-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古慧雯(20110300)。日治時期臺灣的犯罪統計。經濟論文叢刊,39(1),4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余美玲(20061200)。蓬萊風景與遺民世界--洪棄生詩歌探析。臺灣文學學報,9,4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李嘉瑜(20060600)。殉國殉夫淚有痕--臺灣古典詩對殉節五妃的詮釋。成大中文學報,14,171-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關華山(20060600)。阿里山鄒族男子會所Kuba的重構與變遷。臺灣史研究,13(1),149-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廖振富(20010200)。臺灣中部地區的古典詩人及其作品。國文天地,16(9)=189,56-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潘繼道(20041200)。二十世紀初東臺灣最大的一場戰爭--大正三年「太魯閣之役」之研究。臺灣文獻,55(4),5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東晟(2005)。朱啟南詩歌研究。張達修暨其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5年6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佑驊(2011)。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立武(2008)。從「罪人」到「義神」-臺灣民間對抗清領袖的崇祀(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天祥(2007)。日治時期臺灣火災災害對於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姵妏(2008)。清代臺灣的地震災害與救助措施(1684-1895)(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育婷(2011)。想像的系譜--清代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建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鳳珍(2005)。「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究對象(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偉盛(198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翠鳳(2009)。施梅樵及其漢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青霞(2006)。台灣三大民變書寫研究--以古典詩文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麗娟(2006)。劉家謀及其寫實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承誌(2007)。分鎮巖疆‧駐衛內裏--清朝駐防八旗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惠鈴(2007)。蔡廷蘭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文卿(2009)。共榮的想像:帝國日本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敏耀(2010)。台灣古典文學系譜的多元考掘與脈絡重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溫浩邦(1996)。歷史的流變與多聲--「義人吳鳳」與「莎韻之鐘」的人類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志明(2012)。日治時期農業統制下的臺灣米穀政策研究(1933-1945)(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俊雄(200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書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邵玉明(2010)。臺灣「贌社」制度下原住民的社會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楚婷(2008)。板橋之開發與發展(1684-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薛建蓉(2005)。清代台灣本土士紳角色扮演及在地意識研究--以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惠玟(2007)。道咸同時期(1821-1874)臺灣本土文人詩作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安睎(2011)。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戴雅芬(2002)。臺灣天然災害類古典詩歌研究--清代至日據時代(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總督府土木部(1910)。臺北水道。臺北:臺灣總督府土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12)。賴和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鼎元(1987)。平臺紀略。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衍(1987)。福建通志列傳選。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寧顏(1994)。重修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揚烈(2011)。瀛洲詩集。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1999)。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崇耀(2011)。月映內海灣:清領時期的宦遊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瑞金(2009)。鳳邑古典詩文賞析。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育婷(2013)。施瓊芳集。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育婷(2011)。施瓊芳詩歌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經典雜誌社(2006)。台灣醫療四百年。台北市:經典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昭瑛(1996)。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三井(2009)。中國躍向國際舞台--從參加歐戰到出席巴黎和會。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乃懿(2003)。台灣糖鐵攬勝。臺北: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1907)。嘉義地方震災誌。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淑慧(2007)。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昭民(1996)。臺灣的氣象與氣候。臺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溫吉(1957)。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田直久(19121015)。殺身成仁通事吳鳳。東京:博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廖振富(20070000)。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懿琳(2005)。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桑兵(2004)。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藤井志津枝(2001)。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連鵬(2001)。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藤井志津枝(1997)。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柏棕(20130000)。軍艦旗下: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1943-1945)。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懿琳(2004)。國民文選•傳統漢詩卷。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毓琪(2012)。離散與落地生根--明鄭時期台灣漢文學的發展面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余美玲(20080000)。日治時期臺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傅大為(20050000)。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臺灣。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龍保(20120000)。推動時代的巨輪 : 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臺北:臺灣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龍文出版社編輯部(2007)。詩報: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台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賴麗娟(2012)。劉家謀集。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顧敏耀(2013)。海國詩志:清領時期古典詩中的社會與文化。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孔祥旭(2007)。櫻花與武士:那些決定日本的細節。北京:同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賴德修(1991)。大事年表與軍語。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呂思勉(1933)。日俄戰爭。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侯宜傑(2001)。百年家族: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柯培元。噶瑪蘭志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唐晏(1961)。庚子西行記。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徐世昌(2002)。晚晴簃詩匯。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郭怡君、楊永彬(2001)。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郭秋顯、賴麗娟(2012)。劉家謀全集彙編。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明足(2007)。臺灣的糖業。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芳生(1978)。捕蝗考。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鐵如、吳鍾玲(1991)。農業氣象研究方法。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士強(1884)。臺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中廳蕃務課(1914)。臺中廳理蕃史。臺中:臺中廳蕃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88)。民商法理論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0)。鲲海粹編。台北: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2012)。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五冊):泰雅族後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94)。高砂族調查書。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趙鐵寒(1978)。火藥的發明。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還月(1996)。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鄭世楠(1999)。臺灣十大災害地震圖集。臺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薛鍾彝(1948)。五十年颱風侵襲臺灣之統計:1897-1946。臺北:臺灣省氣象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譚邦杰(1985)。中國的珍禽異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美娥(20070000)。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顧敏耀(20100000)。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臺中:晨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光瑩(2009)。臺灣古典詩家洪棄生。晨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秀政(19920000)。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葉大沛(1997)。鹿港發展史。左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廖振富(20060000)。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妮玲(19830000)。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廖守臣(1984)。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森宣雄、吳瑞雲(1996)。臺灣大地震--1935年中部大震災紀實。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高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文平(20031000)。評劉平,《被遺忘的戰爭--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鬥研究(1854~1867)》(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君愷(19940600)。試評黃[秀政]著《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偉盛(1996)。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台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翼。平定臺灣述略。海濱大事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章義(1988)。日治時代臺灣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臺灣史研究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史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蘭。剿平許逆紀事。鳳山縣采訪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