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爽文事件中的彰化戰役:兼論人群對立與官方剿撫策略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吳正龍
作者(外文):Wu, Chen-lu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69:2
頁次:頁67-124
主題關鍵詞:林爽文民變分類械鬥義民原住民Lin Shuang-WenRebellionCommunal feudsYiminAborigine trib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6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林玉茹、畏冬(20120900)。林爽文事件前的臺灣邊區圖像:以乾隆49年臺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9(3),4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素真(20060500)。清代番屯政策與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的區域性。地理研究,44,59-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20030900)。誤讀乾隆、誤解清制--王芬的官家記載與民間傳說。故宮學術季刊,21(1),181-214+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吉發(20010900)。鄉土情.義民心--清代臺灣義民的社會地位與作用。故宮學術季刊,19(1),263-293+3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平(19991100)。拜把結會、分類械鬥與林爽文起義。史聯雜誌,35,9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典權(19660600)。清林爽文之變中的義民首證。臺灣風物,16(3),2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天鳴(20010900)。林爽文事件中的諸羅戰役。故宮學術季刊,19(1),151-194+301-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金昌(20060900)。清初民變與治臺政策關係--以林爽文事件為例。史匯,10,180-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毓良(20060800)。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乾隆朝林爽文事件臨陣人數的討論。兩岸發展史研究,1,2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麗完(20131200)。清代臺灣邊區社會秩序之考察:以濁水溪、烏溪中游之「亢五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20(4),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孟侯(20090600)。清代林爽文事件中的臺灣原住民。故宮學術季刊,26(4),111-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文雄(20010900)。林爽文起事和臺灣歷史發展。故宮學術季刊,19(1),95-150+3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育民(19970800)。從林爽文起義看臺灣乾隆年間的村落形態。中國研究,3(5)=29,4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春美(20050900)。六堆作品《邀功紀略》有關林爽文事件之詩文探討。大仁學報,27,141-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雪姬(20040600)。林爽文事件中的第二號頭目王芬之生平及史料。中縣文獻,10,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國棟(19810600)。臺灣林爽文、莊大田之役軍費的奏銷。臺灣風物,31(2),5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妙娟(19981200)。清代臺灣吏治問題的個案研究--柴大紀案。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8,729-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吉發(19701200)。清初天地會與林爽文之役。大陸雜誌,41(12),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雪姬(20010900)。由乾隆肅貪看柴大紀案。故宮學術季刊,19(1),195-226+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毓良(20000300)。清代臺灣民變中的港口攻防--以林爽文事件為例。臺南文化,4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慧兒(1954)。林爽文事變中之義民。臺南文化,4(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廖風德(19830300)。清代臺灣社會的暴力衝突--以噶瑪蘭地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99-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賴小芬(19940600)。從臺灣移墾社會的特性--談林爽文事件的本質。史學,20,5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謝馨儀(19961200)。林爽文之役後天地會性質的轉變。史苑,57,10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尹章義(20101200)。天地會在林爽文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臺北土城大墓公的起源為中心所作的探索。臺北文獻 (直字),174,209-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尹章義(20120900)。從天地會「賊首」到「義首」到開蘭「墾首」--吳沙的出身以及「聚眾奪地、違例開邊」的藉口。臺北文獻(直字),181,9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於梨華(19531200)。林爽文革命研究。文獻專刊,4(3/4),2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菼(1974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頻繁之主因。臺灣風物,24(4),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良如(20031200)。林爽文事件之起因與其亂事擴大的因素探討。臺灣人文. 臺灣師範大學,8,117-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秀政(1976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事件之檢討。臺灣文獻,27(4),78-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定宜莊、Elliott, Mark C.(2013)。二十一世紀如何書寫中國歷史:「新清史」研究的影響與回應。歷史學評論,2013(1),116-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樊信源(19741200)。清代臺灣民間械鬥歷史之研究。臺灣文獻,25(4),90-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正龍(20141000)。林爽文事件特殊地名考辨--以清代彰化縣域為範圍。臺灣古文書學會會刊,15,5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文良(20130600)。清代臺灣朱一貴事件後的義民議敘。臺大歷史學報,51,81-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留國珠(19761200)。林爽文的抗清運動。臺北文獻 (直字),38,283-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國棟(19810300)。林爽文、莊大田之役清廷籌措軍費的辦法--清代一個非常時期財政措施的個別。臺灣風物,31(1),5-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螢憶(20170600)。仰沾聖化、願附編氓?康雍朝「生番」歸化與番人分類體制的形構。臺灣史研究,24(2),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達然(19960700)。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施添福(19900600)。清代臺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6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妮玲(19820600)。游民與清代臺灣民變。臺灣風物,32(2),1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妮玲(19820300)。游民與清代臺灣民變。臺灣風物,32(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柯志明(20150600)。清代臺灣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形構與轉化:紫線界前後的比較。臺灣史研究,22(2),45-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吳志鏗(19940600)。清代前期滿洲本位政策的擬訂與調整。歷史學報,22,8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加豐(20090300)。圖史互證:院藏《清軍圍捕林爽文圖》與福康安剿捕林爽文之役。故宮學術季刊,26(3),10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Ownby, David Alan(1989)。Communal Violence in Eighteenth Century Southeast China: The Background to the Lin Shuangwen Uprising of 1787(博士論文)。Harvard University,Massachusetts。  new window
2.黃盈璋(2011)。奉天承運VS.順天行道--林爽文事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榮明(2009)。林爽文事件與臺灣社會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偉盛(198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正龍(2013)。清代台灣的民變械鬥與分類意識的演變--以林爽文事件為中心所作的探討(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智偉(1999)。統治之道--清代臺灣的縱貫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錚雲(201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臺灣史料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安全(2001)。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4)。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明清史料戊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史朗(2005)。水沙連眉社古文書研究專輯。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乾隆朝臺灣輿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福康安、林熊祥(1954)。廷寄。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案彙錄戊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如仲、苗學孟(1984)。臺灣林爽文起義資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妮玲(1989)。臺灣的社會動亂--林爽文事件。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脫脫、楊家駱(1980)。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瑞銘(2006)。太平市志。臺中:太平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用錫、林文龍(1998)。淡水廳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臺案彙錄己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清經世文編選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Kuhn, Philip A.、謝亮生、楊品泉、謝思偉(1990)。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翟灝、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陽筆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森丑之助、楊南郡(2000)。生番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清耆獻類徵選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伊能嘉矩、楊南郡(2012)。臺灣踏查日記。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志輝、鍾幼蘭(1998)。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臺灣原住民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沈茂蔭(1962)。苗栗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嵩山(2004)。鄒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明清史料:己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0)。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滙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清仁宗、慶桂(1964)。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市:臺灣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廷理(1971)。東瀛紀事。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吉發(19990000)。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玉茹、詹素娟、陳志豪(20150000)。紫線番界: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解讀。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案彙錄甲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平臺紀事本末。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臺案彙錄庚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莊吉發(1982)。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賴福順(1984)。乾隆重要戰爭之軍需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菼(19700000)。清代臺灣民變史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周璽(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維雄(2006)。黃袞『邀功紀略』所載清代臺灣南路六堆義民參與平定林爽文事件始末探究。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翼(1965)。平定臺灣述略。海濱大事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偉盛(1996)。清代臺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aure, David(2004)。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 interpretation。Heter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5.Rawski, Evelyn S.、羅友枝(2010)。再觀清代--論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