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語言的異化與存有的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
書刊名:鵝湖學誌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2
卷期:8
頁次:頁31-57
主題關鍵詞:存有老子治療核心理解異化道德經語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0
  • 點閱點閱:259
期刊論文
1.袁保新(19890200)。老子思想在現代文化中的意義:以唐君毅先生有關存在主義之省察為線索。鵝湖,14(8)=164,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88)。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的建立。亞洲月刊,1988(Au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19891000)。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為核心的展開。鵝湖,15(4)=172,19-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安梧(1989)。王陽明的本體實踐學--以《大學問》為核心的展開。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10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元康(1985)。自發的秩序與無為而治。國立台灣大學創校四十周年國際中國哲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449-4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1989)。道的錯置(一):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困結--以論語及孟子為核心的展開。臺中:東海大學。10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1975)。老子衍。台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8)。人生之體驗續編。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7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維克多.弗蘭克、游恆山(1991)。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鐮德(1983)。馬克思批判性社會學說--人性論。馬克斯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3)。道家玄理的性格。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88)。中國古代史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考古學專題六講。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偉勳(1986)。弗蘭克爾與意義治療法。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esan, Wilfrid。Marxist Semantics。The Marxism of Jean-Paul Satre。Anchor Books。  new window
6.告子篇。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弗蘭克(1987)。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光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83)。道之『作用的表象』。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