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鵝湖爭議真諦之研究:由朱陸對認知的主張看鵝湖爭議之真諦. 陸九淵人格教育思想研究:以「生活化儒學」為中心
作者:方蕙玲張念誠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十二編;第38冊/林慶彰主編
ISBN:9789862546789
主題關鍵詞:朱熹陸九淵學術思想教育哲學比較研究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戴靜山(19540115)。朱子與陸象山的交誼及辯學的經過。大陸雜誌,8(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開府(19880600)。宋明儒學的基本關懷及其再開展。國文學報,17,14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燕城(19910600)。儒家哲學的後現代課題。當代,62,1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80300)。象山心學義理規模下的「本體詮釋學」。鵝湖,13(9)=153,14-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金鰲(19780700)。我國書院制度及其精神。鵝湖,4(1),6-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有能(19870900)。朱陸鵝湖之會唱和三詩新釋。鵝湖,13(3)=147,30-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亮清(19870700)。義利之辨--以象山學作為例釋。鵝湖,13(1)=145,36-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19900600)。論孟子的踐形觀--以持志養氣為中心展開的工夫論面相。清華學報,20(1),8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偉勳(19910800)。現代儒學發展課題試論。當代,64,106-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穆(1956)。陸象山學術。學術季刊,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博裕(19851100)。陸九淵「心學」之研究。鵝湖,11(5)=125,38-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博裕(19851200)。陸九淵「心學」之研究。鵝湖,11(6)=126,8-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偉平(19771000)。朱陸工夫異同論。鵝湖,3(4),2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栢世(19750800)。象山的「心即理」。鵝湖,2,24-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仁厚(19770600)。宋明理學之開展與分系。鵝湖,2(12),37-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昭旭(19820600)。說道德與道德實踐。鵝湖,7(12),26-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祖漢、方志華(19850800)。從儒家哲學論教育之兩途。鵝湖,11(2)=12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卜問天(19891100)。教育的思考者與教育的勞力出賣者。鵝湖,15(5)=17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賈馥茗(19650600)。人格的基本素質。師大學報,10,11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廣孚(19700600)。陸王教育思想之研究。教育學報,1,323-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文琯龍(1987)。王陽明之人格教育思想(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盛林(1982)。陸象山心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義麗(1983)。象山心學在宋學中之歷史意義(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浩德(1986)。陸象山心學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爽熹(1975)。陸王心學辨微(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東天(1985)。象山的形上倫理說之探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鈞棫(1964)。陸象山思想之硏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偉光(1973)。陸九淵哲學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栢世(1975)。象山心學之探討(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貴雄(1983)。陸象山學說的根源與演變(碩士論文)。珠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邦雄(1986)。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穆(1989)。國史新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1976)。中國學術通義。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東原(1980)。中國教育史。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陸九淵(1987)。象山全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韋政通(1987)。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75)。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汝倫(1988)。意義的探究。臺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盛朗西(1977)。中國書院制度。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仁厚(1971)。宋明理學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安彥(1982)。心理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村元、陳俊輝(1989)。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臺北:結構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1984)。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龔鵬程(1989)。傳統、現代、未來--五四後文化的省思。台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rankl, Viktor E.、趙可式、沈錦惠(1987)。活出意義來。台北:光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伍振鷟(1987)。中國教育思想史(兩宋部分)。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亦園、楊國樞(1981)。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台北:全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9)。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蘭(1986)。王陽明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伯驥(19710000)。宋代政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安梧(1987)。現代儒學論衡。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牟宗三(1987)。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龔鵬程(1986)。思想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德仁(1974)。象山心學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許倬雲(1988)。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穆(1979)。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瑞熙(1986)。宋代社會研究。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姜允明(1988)。心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沈清松(19860000)。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文俊(19830000)。人文主義與教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曾昭旭(19830000)。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曾春海(1988)。陸象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紀芳(19900000)。陸象山弟子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祖漢(1987)。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繼平(1983)。陸象山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陸九淵(1983)。象山先生全集。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錢穆(1984)。宋明理學概述。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徐復觀(1974)。中國思想史論集。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鳳喈(1932)。中國教育史大綱。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余書麟(1965)。中國教育史。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青之(1966)。中國教育史。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德高(1988)。教育心理學。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春興、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趙汝福(1970)。中國書院制度之研究。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建民(1988)。人間的悲劇與喜劇。漢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曾昭旭(1983)。性情與文化。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1989)。中國教育史。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牟宗三(198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胡美琦(1978)。中國教育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子健(19871100)。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