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初唐言志抒情的詩歌語言
書刊名:輔大中研所學刊
作者:陳怡蓉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
頁次:頁35-46
主題關鍵詞:抒情言志初唐詩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高友工、劉翔飛(19890700)。律詩的美典。中外文學,18(2)=206,4-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亨(19710300)。先秦思想中兩種對於語言的省察。思與言,8(6),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福寧。〈反諷〉一詞解釋。文訊,16,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artre, Jean-Paul、李一鳴(1990)。想像心理學。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清夫(199008)。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83)。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俞建章、葉舒憲(1990)。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高雄:久大文化: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卡西勒、劉述先。論人。台北: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llek, René、Warren, Austin、梁伯傑(1987)。文學理論。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夢鷗(1975)。初唐詩學著述考。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文進(1982)。詠懷的本質與形似之言。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4)。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語言學研究論叢。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成中英(1986)。萬向和諧化辯證觀的建立--和諧及衝突在中國哲學內的地位。知議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的探索。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英雄(1987)。賦比興的語言結構--兼論早期樂府以鳥起興之象徵意義。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嘉瑩(1985)。鍾嵘詩品評詩之理論標準及其實踐。迦陵談詩二集。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幼偉。直覺與中國哲學。中國哲學論文集。台北:華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宣範(1974)。情緖意義的解析。語言學研究論叢。台北:黎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行霈(1989)。言意與形神--魏晉玄學中的言意之辨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成中英(1986)。懷德海之象徵指涉論與易經、道德經中心思想。知議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的探索。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少康(1989)。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台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蔚卿(1976)。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巧構形似之言」的詩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 冊一: 詩歌之部。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