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初唐奉和應制詩歌中的季節意象探析
書刊名:花蓮師院學報
作者:顏進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 Chin-hsiu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6(綜合類)
頁次:頁91-118
主題關鍵詞:初唐奉和應制詩歌季節意象The first stage of Tang-dynastyPoems written by obeing emperor dictationSeasonImage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
  • 點閱點閱:94
     有關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奉和應制」類的作品向來都較為研究者所忽視。究其緣由,詩歌中缺乏真實的內心情感與個性化的寫作內涵,應是最主要的因素。以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清•乾隆年間、由蘅塘退士所選輯的《唐詩三百首》、以及坊間兒童啟蒙讀物《千家詩》為例,可發現所收入之奉和應制作品,唯有盛唐詩人王維的〈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一首而已。至於純粹以奉和應制詩歌為研究主題所發表的學術性論著,目前猶未得見。這類詩歌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之黯然不彰,由此可以想見一斑。 有鑑於此,本文乃試從奉和應制詩歌寫作數量最為豐富的初唐時期進行探索。經過對原始資料的過濾與篩選,初步發現,初唐詩歌中明白標以「奉和」、「應制」為題者,至少就超過七百首,可為洋洋大觀、琳瑯滿目。若將此一總量與盛唐詩人王維的詩歌總數約四百首左右、以及初唐四傑合計約三百五十首左右相比,也是遠有過之而無不及。何以在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上,王維以及初唐四傑這些詩人都曾留有一席之地、而唯獨初唐的奉和應制詩歌少人問津?間或有學者以宮廷詩為名加以研究,但宮廷詩與奉和應制詩最大的差別在於宮廷詩是以帝王為核心,將帝王的作品也收容吸納,這樣一來,就失去研究方向上創作過程的主動性與被動性的重要選擇,而使得研究內涵相對之下不夠精純。 本文主要即以研究內涵的精純性為考量,暫時將帝王的作品摒除在外,完全以詩人被動性的詩歌作品為研究對象,再結合文學研究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時間」(另一主題為「空間」,擬另篇處理),配合春、夏、秋、冬的時序遞嬗,分別處理詩歌中時間的差異性與共同性的相關意象表現,演繹成文,希望能獲得一些較新的研究結果,並還給初唐奉和應制詩一個應有的學術地位。
期刊論文
1.劉瑩(19920600)。詠蟬詩歌中的悲喜情懷--論蟬的文學意象。臺中師院學報,6,265-2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鍾陵(1992)。唐詩中的時空觀。文學評論,4,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允吉(1993)。十幾年來國內唐詩研究綜述。中國社會科學,1993(5),148-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發祥(1982)。意象統計國外漢學研究方法評介。文學遺產,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正惠(19881200)。初唐詩重探。清華學報,18(2),387-4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良驥(1988)。詩的色彩學。文藝理論研究,1988(3),6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4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1),100-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3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0),30-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5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2),152-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寄澎(19950400)。悲秋--中國文學傳統中時空意識的一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7,7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明〉李暉(1994)。論唐詩的時間描寫。北方論叢,199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光明(1993)。詩歌意象論。福建論壇,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鳳芹(1994)。漫談唐詩中的比喻和想象。學術交流,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效剛(1993)。論詩歌的意象與意境。人文雜誌,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姜耕玉(1992)。論詩歌中的聯覺意象。文藝理論研究,19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敏澤(1983)。中國古典意象論。文藝研究,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立(1994)。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流水意象。中國社會科學,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立(1993)。雁意象與古代文人心態。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4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志榮(1990)。中國美學的時空觀。文藝研究,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金開誠、張化本(1986)。中國古代詩歌比喻手法的心理分析。文學遺產,19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林鍾(1993)。鳥‧菊‧酒-略論陶淵明詩歌意象建構及人格凸現。湖北中學學報(哲社版),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傅道彬(1993)。雨:一個古典意象的原型分析。北方論叢,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馳(1986)。中國古代詩人的時間意識及其它。文學遺產,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樂群(1995)。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文學意象。中國語文,77(5),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師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殷登國(1983)。中國的花神與節氣。台北:民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宇文所安、賈晉華(1987)。初唐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東風(1990)。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植鍔(1992)。詩歌意象論:微觀詩史初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聖祖(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文金(1986)。詠秋古詩百首。河南:海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艾治平(1994)。詩美思辨。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立智(199312)。唐代民俗和民俗詩。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禹克坤(199208)。中國詩歌的審美境界。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凌欣欣(199707)。初唐詩歌中季節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興文、韓養民(19890200)。中國古代節日風俗。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喬繼堂(199108)。中國歲時禮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永武(198808)。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韓廣澤、李岩齢(199212)。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正惠(1986)。唐詩論文選集。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童慶炳、毛正天、李家杰、張東炎、姜曉華(1993)。中國古代詩學心理透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昫(1979)。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永武(1985)。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重民、陳尚君(1992)。全唐詩補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覃召文(199002)。中國詩歌美學概論。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松浦友久、孫昌武、鄭天剛(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袁行霈(1987)。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浩(1992)。唐詩美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傳之(1976)。中國古代詩藝綜觀。中國古代詩藝綜觀。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松浦友久(1921)。唐詩語匯意象論。唐詩語匯意象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光復書局編輯部(1982)。光復彩色百科大典。光復彩色百科大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德功、王文金(1987)。詠冬古詩百首。詠冬古詩百首。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程景新、鄒同慶、關淑惠(1986)。詠春古詩百首。詠春古詩百首。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程景新、關淑惠、鄒同慶(1987)。詠夏古詩百首。詠夏古詩百首。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嘉瑩(1993)。迦陵談詩。迦陵談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龔鵬程(1980)。春夏秋冬-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季節。春夏秋冬-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季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計有功(1992)。唐詩紀事校箋,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宋)歐陽修,(北宋)宋祁(1979)。新唐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南朝梁)劉勰(1984)。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