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亂彈小戲音樂初探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蔡振家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06
頁次:頁1-29
主題關鍵詞:臺灣亂彈小戲音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8
  • 點閱點閱:19
     臺灣的亂彈(北管)戲中有些輟演已久的小戲,其保有花部戲曲初興時的劇目與 表演特色。本文針對臺灣亂彈小戲的音樂部分做討論,指出專用性(一劇一調)用調的臺灣 亂彈小戲有多種來源,部分可能屬於弦索腔系;而隨意性用調的「小曲╱幼曲」則屬明清俗 曲「弦索時調」系統。此外,並說明「大鑼鼓曲」、【打更調】、「學舌唱法」等固定唱腔 ,在臺灣亂彈小戲中的運用。
期刊論文
1.徐扶明(1990)。崑劇中時劇初探。戲曲研究,1990(8),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榮興(1984)。客家八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維儀(1992)。北管崑腔(細曲)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玩花主人、錢德蒼(1987)。綴白裘。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福建省戲曲研究所、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莆仙戲研究所(1988)。南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紫晨(1989)。中國民間小戲。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7)。萬花小曲.絲絃小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6)。中國音樂辭典。台北:丹青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斗(1969)。揚州畫舫錄。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奔(1992)。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戲曲志編委員會(1990)。中國戲曲志.湖南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戲曲研究所(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秋桂(1987)。善本戲曲叢刊。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秀芳(1981)。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臺中:臺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于金驊(1986)。送親演禮。臺北: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庚、郭漢城(1985)。中國戲曲通史。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邱坤良(1991)。臺灣地區北管戲曲寶料蒐集、整理計畫•期末報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60922)。李大打更,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6)。弦索調與弦索腔。元明清戲曲探索。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鐸(1996)。清代的民歌。中國俗文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