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學的層構現象與運動性格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陳器文
作者(外文):Cheng, Chi-we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8:2
頁次:頁15-38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3
  • 點閱點閱:40
Other
1.張道藩。我們所需要的反共政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1983)。阜陽漢簡〈蒼頡篇〉。文物,1983(2),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肇政(19840300)。艱困孤寂的足跡--簡述四十年代本省鄉土文學。文訊,9,12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燿德(19870400)。臺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29,15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默(19840800)。從繁富到清明:六十年代的新詩。文訊,13,82-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石濤(19840800)。六十年代的臺灣鄉土文學。文訊,13,13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佩芬(19840300)。永不停息的風車:訪楊熾昌先生。文訊,9,403-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國樞(1983)。現代化歷程中的變遷現象。中國論壇,17(5)=197,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石濤(19651100)。臺灣的鄉土文學。文星,16(7)=97,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燿德(19860800)。不安海域:臺灣地區八○年代前葉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25,9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齊邦媛(1985)。以實力論臺灣女作家。聯合文學,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58)。中國文藝復興,人的文學,自由的文學。文壇,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0)。創刊號宣言。現代文學,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南發(1982)。葉維廉答客問─關於現代主義。中外文學,10(12)=120,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拓(1977)。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仙人掌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7)。「當前中國文學問題」座談會。中國論壇,49,7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醒夫(1975)。從日據時代活過來的─鍾肇政訪問記。書評書目,2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東年(1984)。將政治的政治還給政治,將文學的政治還給文學。臺灣文藝,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瑞騰(1990)。八0年代臺灣文學─以文學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灣文學觀察雜誌,1,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明娳(1986)。《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長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祖麗(1977)。握筆的人。握筆的人。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春興、楊國樞(1984)。心理學。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禎和(1975)。三春記。臺北:晨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族詩社(1973)。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默、洛夫、瘂弦(1961)。六十年代詩選。高雄:大業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yotard, Jean-Francois、羅青(1989)。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五四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秀蓮(1974)。新女性主義。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尉天驄(1985)。三十年來臺灣社會的轉變與文學的發展。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道藩(1952)。論文藝作戰與反攻。戰鬥文藝評論專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淼(1954)。中共文藝總批判。中共文藝總批判。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心皇(1981)。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第十冊)。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第十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羊令野、張默(1980)。龍族的聲音。臺北: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孚坤、吳瓊恩(1976)。索忍尼辛的震撼。台北:先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亨泰(1976)。中國現代詩風格與理論之演變。詩學(第一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柏楊(1962)。倚夢閒話。倚夢閒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柏楊(1962)。西窗隨筆。西窗隨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煥彰(1974)。近三十年新詩書目。近三十年新詩書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白萩(1972)。由詩的繪畫性談起。現代詩散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南村(1981)。試論陳映真。第一件差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維廉(1968)。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遊園驚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魯迅(1925)。影的告別。華蓋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蕭。現代詩七十年。現代詩七十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韋政通(1985)。從「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到黨外的民主運動。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彭歌(1978)。不談人性,何有文學。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蔣勳(1978)。臺灣寫實文學中新起的道德力量。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德威(1990)。原鄉神話的追逐者 : 沈從文, 宋澤萊, 莫言, 李永平。中國現代文學新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向陽(1985)。七0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七十三年文學批評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光中(1972)。總序。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81)。風雲三十年。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鼎鈞(1995)。某種雜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尚義。達達主義與失落的一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瘂弦。在城市裡成長-林燿德作品印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信疆(1980)。永恆與博大:報導文學的歷史線索。現實的探索--報導文學討論集。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尉天驄(1978)。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毓文(1979)。臺灣文學改革運動史略。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五:文獻資料選集。明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