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
作者:邱珮萱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臺灣歷史與文化研究輯刊. 五編;18
ISBN:9789863226505
主題關鍵詞:散文臺灣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李牧(19840300)。新文學運動歷程中的關鍵時代:試探五0年代自由中國文學創作的思路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文訊,9,144-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光(19961200)。逐漸建立一個自然寫作的傳統--李瑞騰專訪劉克襄。文訊,96=134,9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喚(19920700)。八十年代臺灣文學論述之變質。臺灣文學觀察雜誌,5,2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明白(19910800)。一位執著於人和土地之間的作家--訪吳晟。臺灣文藝,6=126,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益源(19860200)。訪吳晟談「負荷」。國文天地,9,90-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原(19950200)。建構臺灣農村圖像--論吳晟的散文集《不如相忘》。文訊,74=112,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原(19950300)。建構臺灣農村圖像--論吳晟的散文集《不如相忘》。文訊,75=113,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尤娟(1997)。永遠的山--陳列的玉山之旅。新觀念,103,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羊子喬(1987)。在轉捩點上,先確立座標。臺灣文藝,104,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敏勇(1987)。臺灣作家的再定位--對角色和功能的思考。臺灣文藝,10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澤萊(19961200)。論吳晟散文的重大價值--日據時期以來臺灣農村生活記實文學的巔峰。臺灣新文學,6,206-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大春(19920300)。以情節主宰一切的--說說「莫言高密東北鄉」的「小說背景」。聯合文學,8(5)=89,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司徒衛(19840300)。五十年代自由中國的新文學。文訊,9,1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西寧(19770900)。論反共文學。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南村(19830600)。試論吳晟的詩。文季,1(2),1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瑞金(19820415)。臺灣文學應以本土化為首要課題。文學界,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明娳(19760300)。談琦君散文。文壇,189,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懿琳(19971200)。稻作文化蘊育下的農民詩人--試析吳晟新詩的性格特質與批判精神。臺灣新文學,9,315-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施懿琳(19980600)。稻作文化蘊育下的農民詩人--試析吳晟新詩的性格特質與批判精神。臺灣新文學,10,322-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正醍(1982)。台灣的鄉土文學論戰。暖流,2(2),2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正醍(1982)。台灣的鄉土文學論戰。暖流,2(3),6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蔣勳(19770400)。起來接受更大的挑戰!--從文化學院地方戲劇社子弟戲演出談起。仙人掌雜誌,1(2)=2,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瑞騰(19880900)。張道藩先生「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試論。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6(1),96-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彭小妍(19940600)。族群書寫與民族/國家--論原住民文學。當代,98,4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春榮(19920900)。細緻與真實--王鼎鈞散文的描寫藝術。文訊,44=83,9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蕭義珍(19981000)。「臺灣主體」的再建構--回歸原鄉與原住民文學。臺灣文藝,165,1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衍南、廖咸浩(19930600)。捨棄原鄉鄉愁的兩個模式--談朱天心、張大春的小說創作。臺灣文學觀察雜誌,7,117-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新煌(19861010)。當代知識分子的「鄉土意識」:社會學的考察。中國論壇,23(1)=265,5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萬益(19930400)。囚禁的歲月--論陳列的《無怨》與施明德的《囚室之春》。文學臺灣,6,7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喻麗清(19800100)。失去的一角--重讀〈煙愁〉(琦君著)。書評書目,81,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向陽(1987)。文學、土地、人--「臺灣作家的定位」之淺見。臺灣文藝,10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宋田水(19911000)。「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論吳晟。臺灣文藝,7=127,4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宋田水(19911200)。「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論吳晟。臺灣文藝,8=128,7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田水(19920200)。「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論吳晟。臺灣文藝,9=129,4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宋冬陽(1987)。跨過文學批評禁區--「放膽文章拼命酒」後記。臺灣新文化,13,6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弦(19870400)。變中天地:阿盛的散文風格。文訊,29,201-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祖琛(1987)。「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的臺灣文學。臺灣文藝,105,4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沈冬青(1996)。搖鈴走世看臺灣--創作者阿盛。幼獅文藝,83(8)=51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沈冬青(1997)。觀察、解說與創造:閱讀劉克襄。幼獅文藝,84(6)=522,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文義(19810900)。唐山,是我們的歌(阿盛著「唱起唐山謠」)。明道文藝,66,1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沈謙(19970600)。駱駝背上的樹--王鼎鈞散文的人格與風格。中國現代文學理論,6,217-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明德(19950100)。臺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以吳晟的作品為例。文學臺灣,13,288-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亮軒(19750900)。流不盡的菩薩泉--看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有感。書評書目,29,1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鐘麗慧(19870400)。民國三十八年以後臺灣地區的文學社團。文訊,29,6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鄭穗影(19830800)。吾友陳冠學先生。文學界,7,108-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康原(19830200)。溫馨的鄉音:吳晟的散文集 <農婦>。明道文藝,83,9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康原(19830700)。農婦與泥土--小論吳晟的詩與散文。文訊,1,9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許碧純(1996)。為自然立傳的人--劉克襄。講義,20(3)=117,16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郭慧華(19980700)。劉克襄文學中的終極關懷。臺灣人文. 臺灣師範大學,2,4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輝龍(1987)。急水溪岸來的人--楊敏盛。幼獅月刊,411,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項秋萍(1996)。講義人物--劉克襄。講義,20(3)=117,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葉石濤(19820100)。臺灣小說的遠景。文學界,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齊邦媛(19780500)。散文裡的兩個世界--由王鼎鈞的「碎琉璃」、蕭白的「響在心中的水聲」談起。幼獅文藝,47(5),4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蔡源煌(19840510)。五四看臺灣文壇:一個理論架構的省察。中國論壇,18(3)=207,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鄭明娳(1975)。一花一木耐溫存。幼獅文藝,42(5)=263,5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廖炳惠(19930900)。母語運動與國家文藝體制。中外文學,22(4)=256,9-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宋冬陽(19840100)。現階段臺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臺灣文藝,86,1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沈謙(1983)。文學評介--愛的世界。幼獅少年,85,11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孫大川(19921200)。原住民文化歷史與心靈世界的摹寫--試論原住民文學的可能。中外文學,21(7)=247,153-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向陽(19840600)。七十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文訊,12,4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寧(19900100)。尋根一族與原鄉主題的變形--莫言、韓少功、劉恆的小說。中外文學,18:8=212,頁15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載爵(19731200)。臺灣文學的兩種精神--楊逵與鍾理和之比較。中外文學,2(7),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義芝(1999)。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 。聯經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謙(1997)。駱駝背上的樹--王鼎鈞散文的人格與風格。台灣現代散文研討會。台北:九歌文教基金會。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淑貞(1999)。蘊藉雋永話《煙愁》。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臺北:聯經。33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義明(1997)。在山林與都市之間--論劉克襄的自然寫作。臺灣現代散文研討會。臺北:九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捐(1999)。《田園之秋》的辭與物--論陳冠學《田園之秋》。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臺北:聯經。389-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珮萱(1997)。琦君及其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秀滿(2002)。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芬(1993)。余光中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麗玲(1995)。五〇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臺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文智(1990)。從族類意識(ethnicity)的角度分析當代本土文學的「臺灣意識」現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義明(1998)。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倩茹(2001)。王鼎鈞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怡禎(1983)。五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懷鄉意識(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明柔(1999)。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0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曉琪(2002)。七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暨文學場域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義玲(1998)。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春馨(1995)。八0年代「臺灣文學」正名論(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藍博堂(1992)。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及其餘波(1971-198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祖琛(1985)。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芳玲(1996)。一九四九年前後遷臺作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列(1991)。永遠的山。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克襄(1986)。消失中的亞熱帶。台北: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琦君(1981)。煙愁。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丘為君(1979)。台灣學生運動(1949-1979)。台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中(1980)。左手的繆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其康(1999)。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台北市: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1977)。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冠學(1984)。田園之秋--仲秋篇。前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冠學(1985)。田園之秋--晚秋篇。前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晟(1985)。飄搖裏。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晟(1985)。向孩子說。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晟(1992)。無悔。臺北:開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克襄(1988)。小鼯鼠的看法。臺北:合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克襄(1996)。偷窺自然:新戶外生活指南。臺北:迪茂國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克襄(2001)。安靜的遊蕩。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琦君(1975)。三更有夢書當枕。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琦君(1977)。細雨燈花落。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琦君(1978)。千里懷人月在峰。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琦君(1980)。留予他年說夢痕。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琦君(1983)。燈景舊情懷。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琦君(1984)。水是故鄉甜。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琦君(1985)。此處有仙桃。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琦君(1986)。玻璃筆。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琦君(1990)。母心.佛心。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琦君(1992)。媽媽銀行。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琦君(1995)。萬水千山師友情。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琦君(1969)。紅紗燈。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琦君(1976)。桂花雨。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光中(1977)。青青邊愁。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克襄(1995)。小綠山之歌。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夏鑄九(1995)。空間.歷史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志健(1984)。三民主義文藝運動。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筱峰(1989)。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鼎鈞(1978)。碎琉璃。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光中(1988)。憑一張地圖。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余光中(1972)。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臺北:巨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蔡倩茹(2002)。王鼎鈞論。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鼎鈞(1988)。左心房漩渦。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傅德岷(1988)。散文藝術論。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阿盛(1981)。唱起唐山謠。臺北:蓬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列(1994)。地上歲月。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游勝冠(1997)。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琦君(19880710)。青燈有味似兒時。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重添、徐學、莊明萱、闕豐齡、朱雙一(1992)。臺灣新文學概觀。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燿德(1993)。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晟(2002)。一首詩一個故事。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惇(1997)。比較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廖咸浩(1995)。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白少帆(1987)。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余光中(1990)。隔水呼渡。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余光中(1984)。逍遙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蔡源煌(1989)。海峽兩岸小說的風貌。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冠學(1994)。訪草。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琦君(1981)。母心似天空。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隱地(1980)。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胡民祥(1989)。臺灣文學入門文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趙知悌(1978)。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克襄(1985)。隨鳥走天涯。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吳晟(1982)。農婦。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芳明(1998)。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傅孟麗(1999)。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楊照(1998)。夢與灰燼。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沈謙(1995)。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Hobsbawm, Eric John、李金梅(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昌年(1988)。現代散文新風貌。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鄭明娳(1988)。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大春(1992)。張大春的文學意見。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鄭明娳(1989)。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周芬伶、鍾怡雯(2002)。散文讀本。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鄭明娳(1995)。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鄭明娳(1988)。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芳明(2002)。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吳晟(1985)。吾鄉印象。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吳晟(2000)。吳晟詩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余光中(2000)。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齊邦媛、余秋雨(1993)。評論十家。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義芝(1998)。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散文二十家。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齊邦媛(1998)。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若林正丈、松永正義、廖兆陽(1988)。中日會診臺灣--轉型期的政治。臺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南方朔(1979)。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臺北:四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中國論壇社編輯委員會(1985)。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余光中(1998)。五行無阻。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維樑(1994)。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1979-1993)。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余光中(1987)。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黃維樑(1979)。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余光中(1972)。焚鶴人。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呂正惠(1995)。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施敏輝(19880000)。台灣意識論戰選集:臺灣結與中國結的總決算。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夏曼.藍波安(2002)。海浪的記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夏曼.藍波安(1997)。冷海情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鼎鈞(1997)。隨緣破密。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晟(1994)。不如相忘。臺北:開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余光中(1968)。望鄉的牧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余光中(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吳晟(2002)。筆記濁水溪。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劉克襄(1992)。自然旅情。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克襄(1994)。山黃麻家書。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葉石濤(1985)。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臺北市: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張曉風(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克襄(1984)。旅鳥的驛站。臺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陳清僑(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夏曼‧藍波安(1992)。八代灣的神話。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朱雙一(1999)。近二十年台灣文學流脈。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何欣(1979)。中國現代小說的主潮。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黃重添(1990)。台灣長篇小說論。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琦君(1991)。一襲青衫萬縷情。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彭瑞金(1995)。臺灣文學探索。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王鼎鈞(1982)。海水天涯中國人。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王鼎鈞(1984)。看不透的城市。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王鼎鈞(1992)。山裡山外。台北:吳氏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王鼎鈞(1999)。活到老,真好。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王鼎鈞(2000)。風雨陰晴。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王鼎鈞(1970)。情人眼。臺北:大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鼎鈞(1988)。單身溫度。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鼎鈞(1990)。情人眼。臺北:吳氏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王鼎鈞(1992)。昨天的雲。臺北:吳氏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鼎鈞(1995)。怒目少年。臺北:吳氏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王鼎鈞(1999)。千手補蝶。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阿盛(1984)。兩面鼓。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阿盛(1986)。散文阿盛(自選集)。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阿盛(1986)。如歌的行板。臺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阿盛(1987)。阿盛別裁(自選集)。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阿盛(1991)。心情兩紀年。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冠學(1983)。田園之秋--初秋篇。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劉克襄(1995)。小綠山之舞。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劉克襄(1995)。小綠山精靈。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仙人掌雜誌社(1979)。民族主義的再出發。臺北:故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古繼堂(1982)。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司徒衛(1960)。書評續集。臺北:幼獅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何寄澎(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周英雄、劉紀蕙(2001)。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張智文(1993)。當代文學的臺灣意識。臺北:自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許達然(1989)。臺灣當代散文精選。臺北:新地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焦桐(1999)。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楊澤(1994)。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1982)。風雲三十年--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臺北:聯合報社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鍾玲(1999)。與永恆對壘: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詩文集。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陳冠學(1994)。父女對話。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阿盛(1997)。行過急水溪。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阿盛(1986)。綠袖紅塵。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阿盛(2002)。十殿閻君。臺北:華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劉克襄(1982)。旅次札記--天空最後的英雄。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彭歌(1977)。回憶的文學。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余光中(1974)。聽聽那冷雨。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鄭明娳(1992)。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鄭明娳(1994)。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琦君(1980)。琴心。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周蕾(1995)。寫在家國之外。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張京媛(1995)。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簡瑛瑛(19970000)。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邵玉銘、張寶琴、瘂弦(1995)。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尉天聰(1980)。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市: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葉石濤(1996)。臺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劉克襄(1984)。漂鳥的故鄉。臺北市: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夏曼.藍波安(1999)。黑色的翅膀。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江宜樺(19980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1997)。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余光中(1998)。日不落家。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吳晟(1985)。店仔頭。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陳芳明(1994)。典範的追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陳鵬翔(1983)。主題學研究論文集。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鍾怡雯(2001)。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 (1949-1999)。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豐楙(19860300)。寫實的農村隨筆[評吳晟《店仔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維廉(19861022)。憤怒之外--「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會議的補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宏志(19810100)。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獎得獎作品(廖蕾夫:「隔壁親家」,袁瓊瓊「自己的天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照(19950729)。地理景物的人文縱深--讀劉克襄《臺灣舊路踏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義明,陳佳文(20000729)。尋找風鳥的身世--專訪劉克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威智(19941103)。臺灣本土人物傳--陳列其人、文學與政治的天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家祥(19950209)。攻登山頂的小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鼎鈞(19760115)。花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向陽(19841208)。不規不矩求規矩--來看阿盛《行過急水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欣(19830310)。析《田園之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晟(20000613)。詩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晟(19970924)。詩集因緣--《吾鄉印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晟(20000523)。詩與詩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又寧(19960916)。擁抱文化的原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又寧(19791229)。談琦君的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元洛(1994)。海外遊子的戀歌--讀余光中的〈鄉愁〉與〈鄉愁四韻〉,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昂(19860820)。臺灣作家的定位--記「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昂(19860821)。臺灣作家的定位--記「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乃慧(19971130)。大地之歌,黎民之光--閱讀陳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沈謙(1994)。左手的散文魔術--讀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美惠(19991222)。藍波安探尋族群文化脈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思果(19751221)。落花一片天上來--讀琦君女士的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南方朔(20010203)。流放與文學的創世寓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洛夫(19860925)。怒讀「臺灣作家的定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楓(19901200)。地上歲月,人間文學--初讀陳列《地上歲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明福(19890600)。讓人心柔念淨--試評陳列《地上歲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列(19870111)。一切都是為著美--二訪陳冠學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克環(19741207)。淡淡的「煙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健一(19981012)。記錄大地之心--自然觀察作家的心路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牧(19800913)。留與他年說夢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龍應台(19870427)。臺灣作家那裡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關傑明(19720911)。中國現代詩的幻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關傑明(19720910)。中國現代詩的幻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羅茵芬(19960206)。寫時代,寫社會,寫中國人--王鼎鈞細說創作里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向陽(1994)。打開意識型態地圖:回看戰後台灣文學傳播的媒介運作。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歌(1980)。不談人性,何有文學。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拓(1980)。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有關「鄉土文學」的史的分析。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元叔(1979)。余光中的現代中國意識。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慶明(1995)。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志清、周兆祥(1979)。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台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明娳(1980)。談琦君散文。琦君的世界。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巴蘇亞.博伊哲努(2002)。海洋思維的悸動。海浪的記憶。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大川(2002)。蘭嶼老人的海。海浪的記憶。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家駒(1979)。在民族文學的旗幟下團結起來。民族文學的再出發。台北:故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其南(2002)。與海相戀的雅美人。海浪的記憶。台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鼎鈞(1980)。花語。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田新彬(1987)。質樸溫厚、敏銳犀利兼而有之,作品呈多樣風貌的阿盛。阿盛別裁。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先勇(1977)。《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現代文學小說選集。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向陽(1982)。憂鬱而冷靜的外野手--為劉克襄的《旅次札記》加油。旅次札記。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向陽(1985)。新營到臺北--阿盛散文集《綠袖紅塵》序。綠袖紅塵。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向陽(1986)。島事島物不島氣。春秋麻黃。臺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西甯(1980)。回歸何處?如何回歸?。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江波(1987)。阿盛體散文。阿盛別裁。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光中(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總序。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光中(1980)。狼來了。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昱(1986)。土地失去後怎麼辦--試論阿盛的散文。散文阿盛。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冬陽(1986)。島嶼文學的豐收--試論阿盛散文。散文阿盛。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又寧(1980)。談琦君的散文。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國偉(1978)。文學的新生代。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國偉(1978)。略論社會文學。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瑞騰(1981)。說給你們少年聽--談起阿盛的散文。唱起唐山謠。臺北:蓬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牧子(1978)。詩的社會性與民族性--兼論現代詩的歸屬性。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阿盛(1986)。放馬天地散文間--序《一九八五臺灣散文選》。一九八五臺灣散文選。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阿盛(1986)。放心下筆大是好--《綠袖紅塵》新版序。綠袖紅塵。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南方朔(1979)。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大學雜誌的量底分析。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臺北:四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阿盛(1987)。不信美好喚不回--序《歲月鄉情》。歲月鄉情。臺北:書評書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南方朔(1980)。到處都是鐘聲--鄉土文學業已宣告死亡。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亮軒(1980)。流不盡的菩薩泉--看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有感。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思果(1980)。落花一片天上來--讀琦君女士的散文。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秋原(1980)。談「人性」與「鄉土」之類。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胡秋原(1980)。中國人立場之復歸--為尉天驄先生「鄉土文學討論集」而作。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唐文標(1978)。論傳統詩與現代詩--甚麼時代甚麼地方甚麼人。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唐文標(1978)。詩的沒落--臺港新詩的歷史批判。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唐文標(1978)。僵斃的現代詩。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徐復觀(1980)。評臺北有關「鄉土文學」之爭。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夏志清(1980)。現代中國文學史四種合評。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高上秦(1978)。探索與回顧。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袁慕直(1988)。《左心房漩渦》讀後。左心房漩渦。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徐學(1993)。《左心房漩渦》的憂患與昇華。評論十家。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文翊(1988)。關渡與白金漢宮。小鼯鼠的看法。臺北:合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道藩(1980)。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許達然(1989)。散文臺灣‧臺灣散文--《臺灣當代散文精選》序。臺灣當代散文精選。臺北:新地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芳明(1977)。「龍族」命名緣起。詩和現實。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芳明(1979)。冷戰年代的歌手。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映真(1980)。「鄉土文學」的盲點。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喻麗清(1980)。失去的一角--重讀《煙愁》。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萬益(1998)。原住民的世界--楊牧、黃春明與陳列散文的觀點。臺灣文學二十年集:評論二十家。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彭歌(1980)。東方的寬柔。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曾健民(1982)。變異中的農鄉--序《農婦》。農婦。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曾健民(1985)。讀「店仔頭開講」草稿。店仔頭。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焦桐(1999)。臺灣心和中國結--余光中詩作裡的鄉愁。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游喚(1978)。明月與溝渠--淺顧現代詩。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曾健民(1994)。吾鄉共同的追憶與深思--序《不如相忘》。不如相忘。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曾健民(1992)。強權與貪慾支配下的良知--序《無悔》系列。無悔。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國彬(1999)。余光中的大品散文。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維樑(1979)。余光中:最出色最具風格的散文家。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葉石濤(1980)。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牧(1980)。留與他年說夢痕。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錦郁(1987)。抓住人性做文章。阿盛別裁。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詹宏志(1985)。城鄉暗角的采風者--札記阿盛及其文學。綠袖紅塵。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石濤(1983)。[田園之秋]代序。田園之秋。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蔡文甫(1978)。「硫璃」不碎--序《碎琉璃》。碎琉璃。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銀正雄(1980)。墳地裡哪來的鐘聲?。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樓肇明(1994)。談王鼎鈞的散文。碎琉璃。臺北:吳氏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鄭明娳(1980)。一花一木耐溫存。琦君的世界。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鄭明娳(1979)。從余光中的散文理論看其作品。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鄭明娳(1994)。余光中散文論。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蕭錦綿(1986)。大陸阿城與臺灣阿盛。綠袖紅塵。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隱地(1991)。關於《一襲青衫萬縷情》。一襲青衫萬縷情。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簡政珍(1994)。余光中:放逐的現象世界。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九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顏元叔(1978)。期待一種文學。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關傑明(1978)。中國現代詩的困境。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關曉榮(1997)。從施努來到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顏元叔(1976)。唐文標事件。文學,休走: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