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的教育改革(1995-1998年)述評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林威志
作者(外文):Lin, Wei-jyh
出版日期:1999
卷期:7:5
頁次:頁19-39+a6
主題關鍵詞:臺北市教育改革教改TaipeiEducational reformEducation reform program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
  • 點閱點閱:9
     教育改革如列車緩緩加溫後,急速前進,而台北市為全國之政經文教中心,以教改列車之首要驛站形容,似乎並不為過。本文整理相關之文獻資料,述評台北市教育改革之政策,用以簡要窺知北市教改之大概,作為都會地區教改“歷史”之借鑑。為檢視台北市教育改革的成效,本文借用Chin氏Benne氏之改革策略模式,檢視其改革結果,發現在相關因素的配合下,以「規範-再教育」策略運用於組織成員共識的建立(如教師會、家長會、教師評審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成效較為顯著;而「權力-強迫」策略適用於資源之整合與分配(如增設國中、國小及縮小班級人數);至於「理性-實踐」模式,較適於涉及高度的複雜性、或須做縝密的規劃分析、或牽連龐大資源的結合與分配之教改議題之落實。本文同時發現,台北市教改的核心即「以學生為中心的本質思考」,在此本質思考下,所有的教育改革政策、行政及教學活動成效,均必須以發展學生良好之身心為規準,進而加以落實;藉由北市的教改經驗評述,本文指出:一切的教育改革,胥賴政策建議者、決策者、立法者、實務計畫者、資源分配者、基層教育工作者、社會大眾、永續經營改革規劃者的群策群力,始能克竟其功。同時,從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之更為寬廣之層面而言,教育只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藥方之一,如不能輔之以政治、經濟、司法等相關的改革,那麼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或過多的理想,終將落空。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工作藍圖,應是具體可行的方案,也是容許修正、變改、甚至廢棄的「公共論壇」;而實踐的步履不過是一步一步地逼近完美的教改桃花源罷了!
期刊論文
1.李遠哲(1994)。教育改革。教改通訊,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江(19970100)。教育改革的前景。竹縣文教,14,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強華(19980300)。教育改革的難為與應為。訓育研究,37(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強華(19960900)。教育改革的另類選擇--應獎勵教改工程中的平民勇士。教改通訊,24,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教育資料文摘(1995)。北市教育審議會成立。教育資料文摘,35(2),117-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資料文摘(1995)。教育局長吳英璋政見說明會。教育資料文摘,35(5),8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資料文摘(1994)。民間團體發起四一〇改造教育大結合。教育資料文摘,33(3),6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內政部(1998)。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針(民國八十六年)。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政部(1999)。臺閩地歷各縣市人口密度及性比例統計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7)。台北市工商暨自由職業團體名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7)。台北市議會審議八十六年度本市地方總預算案審議意見教育局主管部分辦理情形彙復表。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7)。台北市八十五學年度國民小學候用校長甄試須知。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8)。台北市教育簡介。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8)。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工作報告--向市議會第七屆第八次大會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8)。學校行政、教師會和家長會互動橫式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英九競選服務處(1998)。市政白皮書--教育篇。台北:馬英九競選服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水扁台北市長競選總部(1994)。台北市政白皮書。台北:陳水扁台北市長競選總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新強(1997)。「優質學校教育」應是革新抑或是改進?。香港:香港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英璋、鄭春美、蕭仁釗(1997)。台北教改之路--推動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心靈改革。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Owens, R. G.(1995)。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12.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四一○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敬一、戴華(19960000)。教育鬆綁。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80304)。吳英障卸任教育局溫馨歡送情--握別隊伍持續一小時深深擁抱離情依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80310)。郭生玉當教育局長任命程序發生爭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80305)。今年高中職聯考要得高分不用看參考書注意生活細節--阿扁推崇吳英璋對教改貢獻並呼籲考生重視鄉土教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80305)。郭生玉提出多項教育方針--將培養孩子們喜歡自己、尊重別人、關懷社會、熱愛鄉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80310)。遴選教育局長新教局長態度保留--富安國小新制起跑郭生玉態度耐人尋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北市政府(1995)。市議會第七屆臨時會市長施政報告,http://miss.taipei.gov.tw/miss/mdg, 1995/0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北市政府(1995)。市議會第七屆第一次大會市長施政報告,http://miss.taipei.gov.tw/miss/mdg, 1995/0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北市政府主計處(1999)。八十八年度台北市地方歲出政事別總預算(不含追加減預算數),http://www.dbas.taipei.gov.tw/stat/budget/88expad.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80325)。北市高中職聯考命題難度將降低--新任教育局長郭生玉提教改理念還要多元入學方案更周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80304)。教改需靠基層教師的智慧--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將卸任真情告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41212)。教育界的政治問題政治化的教育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80314)。擁抱加祝福歡送吳英璋--三四百人排隊道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hin, R.、Benne, K. D.(1985)。General Strategies for Effecting Change in Human System。The Planning of Change。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