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中學生親子衝突的因應歷程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林昭溶 引用關係林惠雅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2
頁次:頁47-101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國中生親子衝突親子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8
  • 點閱點閱:101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從國中生知覺的角度來看國中生因應與親子衝突的歷程。 在親子衝突中,由於國中生因應觀與親子互動行為之差異,使得因應歷程呈現「順親無違」 、「起而抗爭」及「交相影響改變」三大類不同的風格。至於親子衝突因應歷程風格對於親 子關係的影響,可由下面幾個方面說明:首先,當孩子能夠揣摩或知覺到父母並不是高壓權 控的傳統父母時,親子衝突對親子關係可能比較沒有負向的影響,甚至是正向的影響。再者 ,在衝突過程中,父母並非一味地高壓權控,反而和子女彼此協調、甚至退讓,那麼對於親 子關係是有較正向的影響。相對地,當孩子知覺到父母堅持負向權控,而孩子卻可能因無法 抵擋父母的負向權控而抑己順親,那麼其親子關係可能有比較嚴重之不利影響。另一方面, 即使父母採用高壓權控的教養行為,國中生的因應行為卻呈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特色 ,許多青少年會使用各種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期刊論文
1.Falbo, T.、Peplau, L. A.(1980)。Power strategie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8(4),618-628。  new window
2.Smetana, J. G.(1989)。Adolescents' and parents' reasoning about actual family conflict。Child Development,60,1052-1067。  new window
3.成中英(19860600)。論儒家孝的倫理及其現代化:責任、權利與德行。漢學研究,4(1)=7,83-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光輝(19951200)。孝道困境的消解模式及其相關因素。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8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國樞(19810600)。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及蛻變。中華心理學刊,23(1),3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惠琴(19991200)。青少女在母女關係中的個體化模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4),5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文瑛、王震武(19950200)。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觀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3,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Vuchinich, S.(1987)。Starting and stopping spontaneous family conflict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9,591-60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德慧(1991)。中國社會的人際苦痛及其分析。中國本土心理學新紀元研討會。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岑樓、吳自甦(1983)。適合於現代生活的孝行。孝道與孝行研討會。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堅厚(1982)。現代生活中孝的實踐。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光輝(1996)。親子互動的困境來源及其消解模式:以大學生的報告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秋燕(1993)。青少年親子衝突來源、衝突情感經驗及衝突解決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宓昀(1989)。社會結構變遷中之孝道分析-一種個案訪談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國樞(1989)。中國人的蛻變。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隆基(1992)。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集賢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gdan, Robert C.、Biklen, Sari K.(199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4.林安弘(19920000)。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trauss, Anselm L.、Corbin, Juliet M.(1990)。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 and techniques。Sage。  new window
6.Emery, R. E.(1992)。Family conflict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implications: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meanings for the structure of relationships。Conflict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New York, N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亦園(1995)。中國人的家庭與家的文化。中國人:觀念與行為。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光輝(1997)。台灣民眾之孝道觀念的變遷情形。九〇年代的臺灣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