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環境、表演與審美 : 蘭陽地區清代到一九六〇年代的表演活動
作者:簡秀珍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5
出版項:臺北:稻鄉
集叢:民間知識;13
ISBN:9867862805
主題關鍵詞:戲劇臺灣歷史
學門:藝術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4
期刊論文
1.內政部(1968)。改善民間祭典節約辦法。司法專刊,21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易(1992)。開蘭舉人--黃纘緒。蘭陽青年,90,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春池(1978)。人民志禮俗續篇。宜蘭縣志,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方孝義(1937)。臺灣習俗--臺灣の演劇。臺灣時報,1937(4),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良哲(1997)。浮浮沈沈的戲臺人生--北管藝人莊進才訪談錄。宜蘭文獻,25,6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覺太(1917)。現代の西皮、福祿。臺法月報,6,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亞梅(1987)。靈安社118年記。民俗曲藝,47,2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宜蘭廳調查(1903)。西皮福祿の歷史的調查。臺灣慣習記事,3(1),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風山堂、黃有興(1901)。演員與演劇。臺灣慣習記事,1,7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丙丁(1956)。臺南地方戲劇。臺南文化,5(1),3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長城(19771200)。宜蘭城隍廟。臺北文獻,42,201-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長城(1977)。蘭陽鄕先賢列傳。蘭陽,8,5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長城(1977)。介紹宜蘭孔子廟。蘭陽,12,5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健銘(1987)。靈安社的朋友們--蘭陽兄弟團。民俗曲藝,47,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健銘(1999)。農村聚落居民白組戲班的經過--以宜蘭頭城下浦「草蝦仔班」爲例。宜蘭文獻,38,119-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文義(1994)。陳永文先生訪談錄。宜蘭文獻,14,9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藍懷生(1980)。小鎭二、三古蹟的今昔。蘭陽,22,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藍懷生(1985)。礁溪五朝清醮紀實。蘭陽,41,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鋒雄(19740200)。臺灣亂彈子弟的一個實例--彰化梨春園所藏目錄初輯。書評書目,10,7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簡秀珍(2005)。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戲考》、北管劇本爲比較對象。戲劇學刊,2,8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友輝(19930400)。中國兒童戲劇年表。表演藝術,6,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一剛(1960)。日據初期的習俗改良運動。臺北文物,9(2/3),13-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耐霜(19540800)。臺灣新劇運動述略。臺北文物,3(2),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健銘(19911100)。從大榮陞戲班到楊麗花。民俗曲藝,74,4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健銘(20011100)。戲院生涯五十載--賴玉蘭女士訪談錄。宜蘭文獻雜誌,54,97-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秀珍(19950100)。「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1:游丙丁先生。宜蘭文獻雜誌,13,46-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簡秀珍(19950900)。「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4: 李三江先生。宜蘭文獻雜誌,17,110-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簡秀珍(19951100)。「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5: 林溪泉先生。宜蘭文獻雜誌,18,4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藍懷生(1979)。孩提時的外臺戲與演變。蘭陽,17,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維賢(19540800)。我的演劇回憶。臺北文物,3(2),10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宋光宇(19930400)。霞海城隍祭典與臺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2),291-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良哲(1995)。呂仁愛女士訪談錄。宜蘭文獻雜誌,15,58-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徐亞湘(1995)。桃園縣本土戲曲、音樂團體調查計劃報告書。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佩賢(2003)。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 (計畫編號:NSC91-2411-H-134-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Jian, Hsiu-jen(2000)。Développement du Théâtre de Communauté Beiguan et Transformations Sociales à Taïwan: le Cas de la Région de Yilan, Nord-Est de Taïwan(博士論文)。Université Paris 7。  new window
2.林清涼(1978)。臺灣子弟戲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振家(1997)。臺灣亂彈戲西路鑼鼓的戲劇運用(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惠雅(2001)。台灣兒童戲劇發展之研究(1945-2000)(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文政(1988)。臺灣北管暨福路唱腔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正芳(1992)。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1895-1945)(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秀珍(1993)。臺灣民間社區劇場羅東福蘭社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淑娟(1991)。蘭陽平原祭祀圈的空間組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亞湘(1993)。臺灣地區戲神: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啟豐(2004)。清代臺灣戲曲活動與發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境任(2001)。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九井圭治郎(1919)。臺灣宗教報告書。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笹吉雄(2002)。日本現代演劇史。東京:白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北州(1930)。自治制度改正十周年記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州宜蘭郡宜蘭女子公學校(1939)。宜蘭女子公學校創立二十周年記念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北州宜蘭郡宜蘭公學校(1939)。臺北州宜蘭公學校創立四十周年記念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1933)。臺北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卷ノ)。臺北: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新聞社(1934)。臺灣實業名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情報部(1941)。手輕に出來る青少年劇脚本集。臺北:臺灣總督府情報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西屯男女青年團(1939)。西屯男女青年團經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乾朗(1988)。宜蘭昭應宮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竹繁俊、郭連友(2002)。日本演劇史槪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正芳(2004)。宜蘭城和宜蘭人的生活。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坤良(1991)。臺灣地區北管戲曲資料蒐集、整理計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憲文(1958)。曰據時代的經濟特徴。臺北:臺灣銀行經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宜蘭街(1932)。宜蘭公會堂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宜蘭郡役所(1933)。宜蘭郡要覽。宜蘭:宜蘭郡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宜蘭郡宜蘭尋常高等小學校(1941)。創立四拾周年祝賀記念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宜蘭郡教育會(1937)。宜蘭郡教育要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宜蘭縣政府(1988)。宜蘭縣戲曲發展源流與現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宜蘭縣政府(1993)。宜蘭縣八十二年家廟巡禮活動資料手冊。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皇民奉公會臺北州支部(1942)。青年演劇腳本集。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茂呂美耶(2003)。江戶日本。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柯培元(1993)。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姚瑩(1957)。東様紀略。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樹藩、王詩琅(1977)。臺灣史。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志梧(1988)。空間之歷史社會變遷:以宜蘭為個案。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藍谷(2002)。臺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臺北: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健銘(1995)。野臺鑼鼓。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文義(2004)。員山百年人物。宜蘭:宜蘭縣員山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漢光建築師事務所(1998)。黃纘緒舉人宅拆遷工程調查計劃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嘉義郡聯合青年團(1939)。青年團經營指針。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培火、吳三連(1971)。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礁溪庄役場(1933)。礁溪庄勢一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羅東公學校、林清池、李英茂(1999)。羅東鄕土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羅東街役場(1934)。羅東街勢一覽。宜蘭:羅東街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寶村(2001)。宜蘭交通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Brook, Peter(1968)。The Empty Space, London。London: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38.Mauss, Marcel(1967)。Manuel d'€™Ethnographie。Payot Editions。  new window
39.Myers, Ramon H.、Peattie, Mark R.(1984)。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0.(1923)。臺灣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997)。宜蘭總蘭社先賢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2005)。宜蘭總蘭社先賢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97)。羅東福蘭社先賢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羅東震安宮(1982)。功徳堂緒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羅東震安宮(1926)。羅東震安宮沿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97)。頭城統蘭社先賢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85)。檮杌閒評。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岩崎潔治(1913)。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北州(1930)。臺北州社會教育概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台灣總督府(19160420)。台灣列紳傳。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渡(1994)。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藍博洲(2001)。台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廖風德(1994)。清代之噶瑪蘭。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蘇澳郡役所(1931)。郡勢一覽蘇澳郡。蘇澳:蘇澳郡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莊英章、吳文星(1985)。頭城鎮志。頭城:頭城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片岡巖、陳金田(1990)。台灣風俗誌。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鷲巢敦哉(1941)。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1998)。日本演劇年表。東京:八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拱辰、陳長城(1977)。林拱辰先生詩文集。臺北:玉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葉龍彥(2004)。臺灣老戲院。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臺灣教育會、加藤春城(1939)。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山根勇藏(1995)。臺灣民族性百談。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濱田秀三郞(1943)。臺灣演劇の現状。東京:丹青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呂錘寬(2004)。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淑均(199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台灣私法商事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臺灣總督府(1938)。臺灣の社會教育。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詩琅、張炎憲、翁佳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戴炎輝(1998)。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呂訴上(199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徐亞湘(2004)。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檢索光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臺灣演劇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石婉舜(2003)。林摶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黃昭堂、黃英哲(1994)。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矢内原忠雄、周憲文(1987)。曰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1937)。台湾人士鑑。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河竹繁俊(1959)。日本演劇全史。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簡炯仁(1991)。臺灣民眾黨。臺北:稻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鈴木清一郎、高賢治、馮作民(1994)。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許烺光、王凡、徐隆德(2001)。祖蔭下--中國鄉村的親屬人格與社會流動。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遠流臺灣館(2000)。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其南(1994)。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邱火榮、邱昭文(2000)。北管牌子音樂曲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3)。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曾顯章(2003)。張維賢。臺北: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吳紹蜜、王佩迪(1999)。蕭守梨生命史。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林美容(1997)。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林進發(1934)。臺灣官紳年鑑。民眾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楊碧川(19960000)。日據時代臺灣人反抗史。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羅大春(1972)。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戲曲志.浙江卷。中國ISBN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進傳(1995)。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游謙、施芳瓏(2003)。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邱坤良(19970000)。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龔宜君(2001)。宜蘭縣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施舟人(2005)。老臺南的土地公會,http://www.xiguan.net/Schipper/00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進傳(1997)。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秀珍(20040826)。信仰與戲劇,http://www.libertvtimes.com.tw/2004/new/aug/28/life/article-3.htm。  new window
4.內政部(20050620)。寺廟監督條例,http://www.moi.gov.tw/dca/regionl.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中國大百科編輯委員會(1989)。戲劇。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美容(1996)。由祭祀圏到信仰圏。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坤良(1979)。西皮福路的故事。民間戲曲散記。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雯娟、施添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2000)。宜蘭縣。臺灣地名辭書。南投: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贊勳(1972)。陳協臺略傅。宜蘭文獻。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世標(19590800)。吳沙傳(見宜蘭縣志稿人物志)。宜蘭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ergson, Henri(1993)。Le Rire。Quadrige。Paris:PUF。  new window
8.周婉窈、許佩賢(2003)。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總解說:制度沿革、教科和教科書。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