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藝術的萌芽與現代繪畫運動的展開
作者:劉益昌 引用關係高業榮傅朝卿 引用關係蕭瓊瑞 引用關係
書刊名:臺灣美術史綱.修訂本
頁次:357-413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藝術家
主題關鍵詞:新藝術現代繪畫運動
學門:藝術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蕭瓊瑞(1988)。來臺初期的李仲生(1949-1956)。現代美術,22/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其偉(1975)。何鐵華與廿世紀社。雄獅美術,50,19- 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瓊瑞(1997)。金潤作。「中國巨匠」中國系列,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國松(1961)。繪畫的狹谷。文星,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里法(1977)。六〇年代臺灣畫壇的墨水趣味。雄獅美術,78,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白淵(1995)。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文物,3(4),1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丁衍(19961000)。黃榮燦疑雲--臺灣美術運動的禁區。現代美術,68,3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梅丁衍(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臺北:臺灣省立美術館策劃,藝術家出版社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丁衍(1994)。莊世和畫集。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國松(1965)。中國現代畫的路。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瓊瑞(1991)。台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伯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199607)。劉國松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冬富(1998)。莊世和的繪畫藝術。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瓊瑞(19910000)。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1945-1970)。臺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仲生、蕭瓊瑞(1994)。李仲生文集。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瓊瑞(19950000)。觀看與思維:臺灣美術史研究論集。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仲生(1956)。林聖揚教授的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仲生(1955)。第二屆紀元美展觀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鑄晉(1997)。朱德群的抽象世界。朱德群作品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1992)。趙春翔的時代和他的藝術--一個中國現代繪畫運動中的人道主義者。Chao Chung-Hsiang。Hong Kong:Alisan Fine Arts Ltd。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仲生(1956)。林聖揚教授的畫。李仲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秀圓(1998)。彩筆繽紛繪人生的林聖揚。藝術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秀雄(1994)。揚名於省展,卻背離省展的名匠--評論金潤作的藝術歷程與風格。金潤作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瓊瑞(2007)。從悲憫到詩晴--畫壇才子金潤作的藝術。臺灣美術全集。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仲生(1955)。第二屆紀元美展觀後。李仲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乃銘(1992)。流年暗換成彩景,再覓畫裡少年心--記「紀元」美術會創始會員紀念展。紀元美術會創始會員紀念展。臺北:誠品畫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白淵(1955)。臺灣美術運動史。臺灣省通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文(1965)。聯合報。苦澀的美感。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文(1966)。《中華》雜誌。苦澀的美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楚戈(1968)。創作與立意。視覺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瓊瑞(1994)。現代水墨畫」在戰後臺灣的生成、開展與反省。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臺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瓊瑞(1994)。現代水墨畫」在戰後臺灣的生成、開展與反省。島嶼色彩--臺灣美術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朝卿(1994)。「今日建築研究會」與《今日建築》的時代意義-一九五〇年代初臺灣現代建築發展之另一頁史話。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七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朝卿(1994)。臺灣現代建築一百年(五)1945-1965:復員與美援期的現代建築。炎黃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