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
作者:李賢中
出版日期:1992
出版項:臺北:文史哲
集叢:文史哲學集成;257
ISBN:9789575471217
主題關鍵詞:名家先秦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3) 博士論文(6) 專書(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期刊論文
1.唐君毅(19600200)。墨子小取篇論辯辨義。新亞學報,4(2),65-99+左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廷棟(19820200)。抽象說之重估。哲學與文化,9(2),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廷棟(19790300)。認識作用的本質。哲學論集,12,33-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夢鷗(19721000)。戰國時代的名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3),499-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其昀(19790500)。辨析名理的名家。文藝復興,10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閔明我(19751200)。精神、物質與語言。哲學論集,6,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原植(19850700)。惠施邏輯思想之形上基礎。哲學論集,19,83-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癸淼(19770900)。惠施之學術生涯。鵝湖,3(3),17-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蒙傳銘(19600600)。尹文子辨證。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7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鉞(19270600)。尹文和尹文子。清華學報,4(1),1153-1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哲學與文化(19800200)。中國哲學家--尹文子。哲學與文化,7(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志源(19730300)。關於公孫龍思想的討論。淡江學報. 文學部,11,11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宏才(19780600)。公孫龍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2,481-5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勞思光(1966)。公孫龍指物篇疏證。香港崇基學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君毅(19630800)。荀子正名與先秦名學三宗--荀子以「以名亂名」「以實亂名」「以名亂實」解義。新亞學報,5(2),1-22+左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馮耀明(19881100)。「墨辯」的名實觀。鵝湖,14(5)=16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柳雲(19691100)。名墨兩家邏輯思想之異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11),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嚴靈峰(1984)。老莊學說研究。傳習錄,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牟宗三(19801200)。中國哲學之簡述與其所涵蘊的問題--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之概述。中國文化月刊,14,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為(19820400)。名家之研究。高雄師院學報,1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康民(19570731)。名家起於三晉說。大陸雜誌,15(2),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慶華(19890200)。「名家」的歷史地位。中原文獻,21(1),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成中英(19910100)。中國哲學中的方法詮釋學--非方法論的方法論。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4,249-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鄔昆如(1990)。先秦儒家哲學的方法演變。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1990)。道家的遲輯與認識方法。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台大哲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襲鵬程(1990)。中國哲學之方法--深察名號。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台大哲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正義(1990)。論先秦儒道兩家的哲學方法--以「論語」「老子」為中心。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台大哲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懷民(1990)。周易的思想方法。中國哲學之方法研討會,台大哲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賢中(1985)。公孫龍子有關認識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尉遲淦(1989)。公孫龍思想的理解與批判(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華漢(1967)。公孫龍子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馮友蘭(1931)。中國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華山(1974)。語意學。台北:華欣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龐樸(1982)。公孫龍子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奠基(1986)。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雅博(1979)。知識論。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靈峰(1968)。道家四子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文英(1979)。中國邏輯思想史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中原(1987)。中國邏輯史‧先秦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溫公頤(1983)。先秦邏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登福(1984)。公孫龍子與名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葛慕藺(1977)。形上學。台北:先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光(1977)。中國哲學的展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啓超(1963)。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奠基(1979)。中國邏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孝定(1982)。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鄔昆如(1971)。西洋哲學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樹藩(1984)。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復觀(1966)。公孫龍子講疏。東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耀明(1989)。中國哲學的方法問題。臺北:允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云之、劉培育(1984)。先秦邏輯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呂不韋、陸游、凌稚隆(1978)。呂氏春秋。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沫若(1954)。十批判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譚戒甫(1981)。墨經分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錦鋐(1978)。新譯莊子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國庠(1949)。先秦諸子的若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振東(1978)。西洋哲學導論。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鄔昆如(1990)。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鄔昆如(1972)。莊子與古希臘哲學中的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伍非百(1984)。先秦名學七書。台北市: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震(1981)。靈心語絲。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契(1987)。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Brugger, Walter、項退結(1976)。西洋哲學辭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慕如(1981)。莊惠考異。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法高、李孝定、張日昇(1982)。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述先(1987)。中西哲學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郭慶藩、莊子、郭象、成玄英(1974)。莊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柴熙(1980)。認識論。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羅光(1988)。士林哲學--理論篇、實踐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癸淼(1986)。公孫龍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俊光(1986)。公孫龍子蠡測。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鄧公玄(1972)。中國先秦思維方法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何秀煌(1986)。思想方法導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曹春秀(1986)。先秦典籍中演繹邏輯之運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石岑(1958)。中國哲學講話。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夢鷗(1974)。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鬼谷子(1984)。鄧析子。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尸子(1979)。公孫龍子。台北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馬總、周廣業(1978)。意林。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啓湘(1985)。名家六書.墨經校銓(周秦名家三子校詮)。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錢基博(1970)。名家五種校讀記。台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虞愚(1968)。中國名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何啓民(1981)。公孫龍與公孫龍子。台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正弘(1980)。白馬非馬。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金受申(1975)。公孫龍子釋。台北市: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柱(1977)。公孫龍子集解。台北市: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屈志清(1985)。公孫龍子新注。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譚戒甫(1978)。公孫龍子形名發微。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漁叔(1968)。墨辩新注。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鐘友聯(1981)。墨家的哲學方法。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孫詒讓(1987)。墨子間詁。台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詹劍峯(1979)。墨家的形式邏輯。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方孝博(1983)。墨經中的數學與物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孟麟(1979)。墨辯邏輯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嚴靈峰(1986)。經子叢著。台北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鼓應(1980)。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祥道(1978)。論語全解。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宋朱熹、蔣伯潛(1968)。廣解四書。台北市:啓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梁啓雄(1973)。荀子束釋。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1986)。諸子引得。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渡邊秀方、劉侃元(1979)。中國哲學史概論。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羅光(1987)。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台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振東(1984)。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一)--認識論、心理學。台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振東(1981)。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二)--宇宙論、形上學。新莊:輔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錢志純(1978)。論指謂。新莊:輔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韋政通(1986)。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市:水牛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錢穆(1986)。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羅光(1988)。生命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李震(1982)。中外形上學比較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劉向(1978)。戰國策。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震(1978)。哲學的宇宙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張振東(1983)。中西知識學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鄔昆如(1981)。現象學論文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沈清松(19860000)。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勞思光(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牟宗三(1979)。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錢穆(1977)。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嚴靈峰(1966)。老莊研究。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胡適(1986)。中國古代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班固、顏師古(1972)。漢書。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方授楚(1966)。墨學源流。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蔡仁厚(1983)。墨家哲學。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汝綸(1970)。史記集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1989)。十三經引得。臺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李震(1985)。憂患與超昇。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李震(1978)。基本哲學--有與無的探討。臺北: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天石(1978)。鄧析子。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