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於清治前期采風詩文研究的應用
作者:林淑慧
書刊名: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項潔 (編)
頁次:137-155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詩文研究THDL
學門:圖書資訊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盛清沂(19741200)。朱景英與海東札記。臺灣文獻,25(4),5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劉枝萬(1952)。貓霧捒社番曲。台灣文獻專刊,3(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開世(20031200)。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1(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980100)。「番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大陸雜誌,96(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嗣昌(1995)。巡臺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之芳(1751)。漢名臣言行錄•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支平(2004)。臺灣文獻匯刊。北京:中國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舒憲(2003)。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璸(1961)。陳清端公文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 : 職官.官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春青(2005)。詩與意識形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0)。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0)。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夏之芳(1751)。漢名臣言行錄•總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之芳(1751)。漢名臣言行錄•凡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orgovnick, M.(1990)。Gone Primitive: Savage Intellects, Modern Liv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3.Teng, Emma Jinhua(2004)。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張本政(1993)。《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行雲(1994)。清人詩集敘錄。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有志(1991)。社會變遷與傳統禮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Piatt, Mary Louise(1992)。Imperial eyes: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19.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天工(1961)。臺海見聞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景英(1958)。海東札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有成(2007)。踰越: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批評。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國立臺灣大學(2010)。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檔名cca110001-od-al00957_005_01-u.txt)。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璦玲、黃應貴(2009)。導論: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有成(2006)。帝國與文化。在理論的年代。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索琳(1977)。為奏臺地生番滋事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福州將軍阿爾賽(1977)。為恩請頒諭令概免搜查臺番作歹案內眷屬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翟灝(1958)。生番歸化記。臺陽筆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琦(1982)。為恭報巡查南路情形仰祈睿鑒事。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覺羅滿保(1996)。為防臺灣土人互相械鬥已派兵前往巡察事。康熙朝滿文碟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